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振兴与文化重建——孙中山和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比较唐丽萍薛文同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始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时期。到目前为止的整个现代化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堪称是20世纪前期、中期和后期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位巨人。其中孙中山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规律,提出了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两大战略目标与步骤的设计存在着广泛的共性,体现了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共同追求与谋划;又因历史环境、客观条件和主体认识角度、思维方式的差异呈现出各自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疾风知劲草,板落识诚臣”是周恩来总理对叶剑英元帅的高度评价。本世纪中国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大时期,涌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大历史伟人。叶剑英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三大历史时期,早年他追随孙中山,后又拥护毛泽东,晚年又匡护了邓小平,在革命进入危机关头,起到了推动、扭转历史局面的作用,用忠诚捍卫了革命事业。捍卫孙中山.讨伐陈炯明1920年叶剑英从云南讲武堂毕业,便决心跟随孙中山,投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事业。1921年10月,孙中山部署军队,击败了旧桂系军阀头子陆…  相似文献   

4.
肖玉明 《桂海论丛》2004,20(3):20-23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近百年来追求现代化的三位杰出代表,分别提出了“三民主义”、“四个现代化”和“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现代化目标构想,研究他们的这些构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性巨大变迁,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进行政治创新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建立民主政体的探索,形成了“宪政”图式;毛泽东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形成了“人民民主”图式;而邓小平的政治创新,主  相似文献   

6.
刘驰 《前沿》2010,(10):51-53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追求的宏伟目标。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的领导核心,他们关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思想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清晰地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异同,以期使人们更加深入理解他们关于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更好地进行我们当前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理论的研究与传播,对推进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发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理论的研究与传播,促进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同时,孙中山的近代化建设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和具体做法有着前后相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潘洪伟 《长白学刊》2006,(5):109-109
在我国,现代化、复兴、崛起正式表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和平崛起”。它们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不同内涵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现代化、复兴、崛起的演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丰富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成为当代中国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953年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内容,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4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谈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时,开始更多地使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历史机遇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历史机遇思想初探王石奇“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这是邓小平同志规划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历史机遇思想。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的历史机遇思想,对于我们按自己的时间表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0.
王文章 《理论月刊》2010,(4):13-17,68
孙中山、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20世纪的三大伟人,提出了丰富的对外开放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三位伟人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不同,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差异,在关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对外开放的原则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也不尽一致,但是他们的思想总体上是相通的,呈现为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联系:孙中山先生是对外开放思想的积极倡导者,毛泽东是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者和部分实践者,邓小平是对外开放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完全实践者。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政治稳定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制定的“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为起点,逐渐形成了我国本世纪8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共70年的三步发展战略目标。这一现代化战略目标,是中华民族千年梦幻的现实追求,也是一个落后东方大国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唯一抉择。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他种种方面的特殊性。为了实现这一宏伟战略,政治稳定也被赋予了异常特殊的性质。本文正是从这一特殊性出发,对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中国应跨越资本主义社会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实现"后来者居上"的大跃进思想。毛泽东吸收与改造了孙中山这一思想遗产,提出分"两步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即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在随后发动的"大跃进"实践中,却遭受了严重挫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发展的伟大思想,特别是总结了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总揽全局的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大跃进,指明了一条更加科学、稳健、康庄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与香港□杨汉卿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而香港则是这位伟人迈向世界门户和踏进社会的舞台。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和香港有着密切而独特的关系。一、革命思想的发源地1883年7月,孙中山由檀...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现代化战略理论是由邓小平提出的。从现代化战略内涵外延看,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替代“工业化”、“四化”,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内容;从战略目标步骤看,分“两步走”实现“小康”、分“三步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对20世纪内“超英赶美”的修订。该战略理论的价值在于超越了社会发展战略即经济发展战略的认识;在以“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双重标志而迥异于西方发展战略理论的同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淑辉 《前沿》2006,1(6):22-24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都主张实行对外开放。但由于历史条件、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的对外开放思想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理论基础、认识程度、坚持原则和实践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取向、战略目标以及发展步骤的认识与实践,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且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伟大人物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立下了永不磨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分别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依靠力量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上撰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关于农业的战略地位问题。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二是关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了解了中国农村问题,他推行包产到户绝不是要摒弃毛泽东一贯追求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中国论坛》2010,(1):97-97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中国二十世纪三大伟人,也是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三个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