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宏远     
《前进论坛》2013,(11):F0004-F0004
马宏远,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资深书法教育工作者、汉字设计师、农工党中央书画院书画家。现任国际书法研究会研究员、农工党甘肃省书画院副院长等职。代表作及艺术简历分别被编载入《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当代硬笔艺术家经典》等。其书法作品曾作为国礼送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受到国内外行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娄师白先生原名少怀,别名山关,居称老安草堂。他原籍湖南浏阳,1918年6月生于北京,194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专事绘画,成就极大。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0,(6):F0002-F0002
王建新,1957年生于济南,山东炎黄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1995年,《秋雨无声》获全国水墨一等奖;1997年,《红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收藏;1999年,《秋藤》在全国第二届花乌展中获优秀奖;2001年,《南国风情》获山东省跨世纪中国画精品优秀奖;  相似文献   

4.
正蓝华,1949年8月出生于来宾市忻城县,先后毕业于广西大学、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原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工程师,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北部湾书画院院士。擅长工笔画鲤鱼、珍稀野生动物,涉猎书法、篆刻,师承著名壮族画家罗鼎华,并深得其精髓。美术作品相继发表在《中国书画报》《文史春秋》等,传略入选《中国美术家选  相似文献   

5.
走进委员     
吴高龙男1964年生,号网沟,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现为江都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报》总编兼社长、中外书画名人研究院顾问兼国画部客座教授、中  相似文献   

6.
1955年出生于北京的白树安,是近年崛起的书法家。他研习书法多年,尤善隶书,兼功行草。他的楷书从颜体入手,后学赵孟頫;隶书取法汉碑,又汲取当代名家之长;行草追寻王羲之、赵孟頫、文征明等古代大家。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期间,亲聆欧阳中石、王学仲、刘炳森等名家教诲,毕业后  相似文献   

7.
刘圣德磨画     
《春秋》1994,(2)
刘圣德,山东泰安市人,生于1936年11月,自幼酷爱绘画。1958年毕业于泰安林校,得益于事业之便,多次登泰山、沂山、五莲山,体验大自然的丰富内涵。从事行政工作之后,1985年至1988年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论文——《山水画重在气势》,被函大收入优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7,(10):88-89
娄师白,名少怀,祖籍湖南浏阳,1918年生于北京,194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历任北平京华美术学院讲师、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燕京书画社顾问、北京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北京辅仁大学校友会美术研究会会长、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总顾问。高级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24)
<正>王德才简历王德才,号云谷,国家一级美术师,黄宾虹再传弟子。祖籍山东,197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幼承家学,1992年毕业于黑龙江省鸡西矿务局师范美术专业,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1996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毕业,师从徐湛等著名画家。擅长国画山水、花鸟兼书法。2007年定居黄山,拜师宾虹三世孙黄忠明先  相似文献   

10.
祁博文,汉族,现年67岁,四川荣县人,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四川省诗画院美术师、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四川省政协书画室成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成都分校国画部主任、四川老年大学花鸟画班主任及四川省级机关书画研究会顾问等职。祁博文先生早年就读四川省立艺专(系四川美院前身),受教于李有行、吴作人、刘开渠、沈福文、何方华诸艺术大家。  相似文献   

11.
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书法系列讲座主讲、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他曾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美国、瑞上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和讲座并出版专著30余种。 书法家杨再春大半生与墨有缘,他的艺术生命是在墨与纸的黑白之间练就的。由于他长得魁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即将出版的汇集中华民族书画篆刻艺术之精华的《东方书画长城巨卷》,将是献给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厚礼之一。郴州师范退休美术教师邓能湘老人的一幅题为《竞上游》的国画被选中收集,该作品将像万里长城的一方巨石,永世长存。 邓能湘,号公大,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郴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郴州分校副教授。他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可分为: 学术准备、 学术起步、 稳健发展 3 个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 可总结出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 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 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人类学、 国际交流中的艺术人类学、 本土理论建设中的艺术人类学等 5 个方面的特点。 对中国艺术人类学 20 年的发展之路概括。 任何新的理论都是来自于新的社会实践,中国 30 年来的巨大变化, 为中国学术理论创新提供了许多研究资源, 尤其是艺术人类学。因为作为它研究对象的艺术, 在社会实践方面往往具有先锋性, 其所具有的创造性精神,往往是冲破旧藩篱的一种力量。 为此, 艺术人类学学者们所收集的丰富田野材料和所进行的大量社会实践, 正在促使本土理论进一步完善, 并汇集为一股推动中国学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胡真来,1955年生于成都,现为四川省文史馆巴蜀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四川分校辅导学校教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政协书画室画师。 胡真来幼承家学,后师从陶亮生、余中英诸前辈,从画二十余年,功底深厚。他的工笔花鸟,驰名巴蜀画坛,而仕女、人物、山水,亦独辟蹊径,人所嘱目,其作品近年受到国外注意,多被收购收藏。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型画展并多次获奖。出版有极受欢迎的个人专著《国画》。  相似文献   

15.
贾樟柯曾是中国著名的“地下导演”,至今的作品只有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和《任逍遥》,虽然数量不多,且都是“地下电影”,却也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了不少奖项。相比过去十年来其他数名“地下导演”,贾樟柯可谓幸运。2004年7月底,他的电影《世界》通过了中国广电总局的审批,正式代表华语电影参展威尼斯电影节,并初步决定将于年底在中国国内公映,这标志着这位“地下导演”已经“走出地面”。  相似文献   

16.
和晓蓉 《思想战线》2007,33(6):113-118
中国仪式艺术的研究深受西方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影响,但发展进程相对滞缓,基本与中国人类学界的艺术研究同步。其研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为仪式艺术研究的发端阶段,成果多见于调查报告中;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量的西方人类学理论被介绍到国内,仪式艺术的研究方法、对象和路径都向多元化发展,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17.
“三曹”诗歌异中有同 ,同中有异 ,各领风骚 ,各成绝技。从艺术形式上看 ,“三曹”各有因革 ,各占胜场 ,然曹丕最富于创新精神。从艺术表现上看 ,曹植真正确立抒情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在描写手法运用上 ,中国诗歌形神兼备艺术境界的确立 ,当始于曹丕 ,成于曹植。中国诗歌文质并重 ,情文并茂的确立 ,当以曹丕开其端 ,曹植功其成。从总体艺术风格上看 ,曹操诗主刚 ,曹丕诗主柔 ,曹植诗则刚柔相济 ,从而博得了“正派的宗”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埠的口岸,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上的重镇,“海派”中国画的辉煌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印证了上海近现代美术承前启后的地位。从1996年起,“上海美术双年展”和“上海艺术博览会”这两个大型国际性展览诞生,标志着这座城市在文化交流上积极主动的雄心。而一批新锐的上海青年艺术家们也为上海的艺术创作和繁荣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上海新视觉”1999年年末在上海开幕的“上海艺术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上海新视觉”展中的20位艺术家就是这样一批人。他们风格流派不同,气质性…  相似文献   

19.
审美经验在艺术教育与批评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艺术教育与批评普遍存在审美经验维度缺失的情况,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与批评强调审美感悟和体验的诗意化传达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的艺术审美经验教育与批评:在具体的批评过程中,既从特定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艺术文本进行分析、阐释和评价,又要努力传达源自文本鲜活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肌质,实现艺术教育与批评的体验性、审美性和思辨性、学术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黎晟 《求索》2010,(7):201-203
一般来说,宋代艺术是中国传统写实的顶峰之作,其后由于文人士大夫艺术的兴起,"论画以形似,渐于儿童邻"的观念压制了中国艺术的写实风格。二十世纪上半叶,受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现代写实风格艺术得以复兴。此后,写实主义艺术迅猛发展,并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几成中国艺术的唯一面貌。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上半叶写实主义艺术是建立在西画写实透视、光影与解剖等理论之上,但它与西方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在精神气质上有根本的不同。中国的艺术家与文学家、政治家们合力,以一种他们认为对艺术与社会更为有益的方式,重新塑造了中国艺术,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