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贵德县按照“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兴县”的思路,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而且在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精神文化产品日趋丰富,优秀文化得到了弘扬,城乡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市场逐步繁荣和规范,群众文化生活逐步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提高,这些都为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类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化发展呈现融合性趋势,具体表现为物质化与精神化融合的趋势,大众化与小众化融合的趋势,市场化与精英化融合的趋势,外在化与内在化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需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主动。文化自觉与文化主动,代表着民族文化的觉醒。十七大报告对于文化建设理论的新概括,对于文化建设实践的新设想,是党在文化发展战略上的新发展和新起点,是执政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中的文化、精神力量。当今世界,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十七大以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起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充分利用这一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才能不断壮大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文化的代代传承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存续,文化的创新推动着一个民族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文化多样花的今天,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文化领域和内容,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颜旭 《前线》2022,(3):34-37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召唤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战略工程,也是系统工程。处理好中外文化、古今文化、文化的安全与发展等关系,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推动文化创新、维护文化安全、持续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就文化建设的定位而言,九大主流文化的提出,是对宁夏文化发展的科学定位,这一定位还需要向趋同于本土特点的宁夏价值理念深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就文化体系的构建而言,要突出抓好文化基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精品制作、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工程;就文化品牌的打造而言,要精心维护现有的文化品牌,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品牌,注重文化品牌的社会和民众认同。  相似文献   

8.
陈宏昌 《奋斗》2004,(10):36-36,4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如何把握正确导向,创建文化品牌,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跨越性发展则是宣传文化系统应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昌平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打造首都文化强区的意见》,提出“科教兴区、文化强区鬈发展理念,“文化复兴、文化创新”两犬战略任务,以及建设历史文化体验乏区、创新文化发展之区、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血脉,是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把握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通过对沧州市献县、河间市、东光县及泊头市等农村地区,以发放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农村地区深入调查,在充分了解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以及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看法、需求和期望的基础上,分析全市基层文化建设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探究完善公共文化的路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11.
衡阳是一座很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宗教文化扬名中外,抗战文化震古烁今,民俗文化绚丽多姿。传承文化薪火,再创文化优势,既是历史使命,又是时代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力量、集合资源、集聚优势,大力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呈现出覆盖全民、形成品牌、走向世界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2.
衡阳是一座很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宗教文化扬名中外,抗战文化震古烁今,民俗文化绚丽多姿。传承文化薪火,再创文化优势,既是历史使命,又是时代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力量、集合资源、集聚优势,大力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呈现出覆盖全民、形成品牌、走向世界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网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网络化对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网络的发展,将加速各种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吸收、融合,使各种文化在广泛传播中达到发展和创新。同时,网络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尤其是不良文化通过网络更易传播,对此必须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预防对策。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及特征(一)网络文化的含义。网络文化,广义地说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网络文化又称赛伯空间文化。这是1984年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在他的科幻三部曲小说里,新创的一个奇怪的用语———“赛伯空间”。赛伯空间是思维和信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按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要求,武汉市江夏区一直用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实事求是》2012,(4):89-93
文化发展观是对文化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居于文化理论的核心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探索和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本质、地位、目标以及文化建设格局,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为其再次走向辉煌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无疑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一是要从历史大纵深的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多维透析,准确把握其极端复杂的多重面相及其形式背后的精神风骨;二是要从国际宽视域来深刻透析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从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是要从时代新高度正确看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型升级;四是要从交互主体性中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两种极端倾向的出现,实现中西文化的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7.
刘文英 《共产党人》2008,(13):24-2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05,(17):1-1
金秋塞上,流光溢彩,高朋满座,瓜果飘香。  相似文献   

19.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重要地位的高度重视,对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对文化建设责任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为其再次走向辉煌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无疑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一是要从历史大纵深的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多维透析,准确把握其极端复杂的多重面相及其形式背后的精神风骨;二是要从国际宽视域来深刻透析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从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是要从时代新高度正确看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型升级;四是要从交互主体性中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两种极端倾向的出现,实现中西文化的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