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声     
《党课》2012,(13):127-127
当人人都相信的时候,我们存在怀疑;当人人都怀疑时,我们要存在一丝相信,这才是正常的社会。——当人们都低头寻找的时候,也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相似文献   

2.
以前的人没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的职业:农民的儿子也会当农民,工匠的女儿会嫁给另一个工匠……但现在,人们有了选择。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相似文献   

3.
正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免疫力强的人患病的可能性比较低,即使真的患病了,也大多是轻症;免疫力差的人更容易患病,病情也较重。良好的机体免疫力对于抵抗病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人们纷纷议论如何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免疫力。说到免疫力,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进行免疫应答与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它  相似文献   

4.
《岁月》     
黄胜林 《求贤》2007,(8):25-25
今天的世界仍然充满苦难……当我从街上带回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时,递给他一碗饭,或者一片面包,就能使他心满意足,就能驱除他的饥饿。但是,如果一个人露宿街头,感到不为人需要、不为人所爱、被社会抛弃,这样的贫困让人心痛、令人无法忍受。因此,让我们永远以微笑相见,因为微笑就是爱的开端,一旦我们开始彼此自然而然地相爱,我们就会想着为对方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5.
正提起减肥,很多人只关注皮下脂肪,而忽略了内脏脂肪;很多人看起来不胖,体检之后却发现肝脏等内脏脂肪超标……与皮下脂肪不同,内脏脂肪看不见,也摸不着,隐藏在肝、胰、胃、肠道等腹腔器官的周围和内部。从健康角度,我们需要适量的内脏脂肪,它对我们的机体起着支撑、稳定和保护作用。但是当体内营养过  相似文献   

6.
计较,是人性的缺点,它让我们失去太多宝贵的东西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当一个人和金钱斤斤计较的时候,金钱也会和他斤斤计较;当一个人和荣誉斤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囿于走上街头义务理发、免费修鞋却少人问津时,当我们满足于打扫卫生、送粮济困却让人理解为迎合、作秀时,当我们甘于寂寞、默默坚守、奉献温暖却难以抵挡社会上因“范跑跑、宝马女、小悦悦”等高调展示自私的舆论时,当社会感叹“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雷锋精神真的过时了?  相似文献   

8.
正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家财万贯,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飞黄腾达,还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名扬四海、光宗耀祖……境遇不同,对于幸福的理解也会不一样。当我们口渴时,喝到一杯凉水就是幸福;当我们饥饿时,吃上一块面包就是幸福;当我们劳累时,休息一下就是幸福;当我们生病时,拥有健康就是幸福。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我对幸福的要求简单而真实,拥有一份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人的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颖 《世纪桥》2010,(3):64-65
人的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状况,当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时,就有利于人的价值实现,当人与社会的关系异化时,则阻碍人的价值实现,而实现和谐克服异化则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原魁社 《探索》2012,(2):159-163
当主流价值观的边缘化危机成为我们社会的挑战时,寻求对多元价值观的统摄就具有紧迫性。绝对价值与最高价值处于不同的论域,绝对价值要求满足价值主体的绝对需要,而最高价值要求满足主体的最高需要。人的绝对需要是维持生命的需要,而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对人们生活提供范导的是以绝对价值为基础的最高价值。脱离价值主体现实生活世界的"绝对价值",因其"空洞的抽象"而最终流于价值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1.
艾迪 《党课》2007,(6):102-104
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这样一种人,一种时常会给你泼冷水的人。”可实际上,我们周围最多的恰恰是这种人,当我们要这样的时候,他们让你三思;当我们要那样的时候,他们说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行动的安排,更需要文化的自觉,而建设的热情则源于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与信仰。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主义作为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带给我们革命的干劲、建设的热情和团结的精神。然而,当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后,传统的信念被打破,新的发展思路、新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3.
口号的魔力     
佚名 《廉政瞭望》2007,(9):63-63
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想说服他可能需要洋洋万言,可是要想说服一群人,可能只需要10来个字——"口号"的国度  相似文献   

14.
央视关于幸福的提问播出后,"你幸福吗"成了热词,并成为2012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然而,这一问题并不被一些文化名人们买账——幸福没简单到随问随答。于丹:让幸福成了一个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在近日的"世界文化格局与中国文化机遇国际研讨会"上,于丹说道:2012年中国人追问的一个主题是幸福,岁末的时候网络上、手机上"你幸福吗"变成被人调侃最多的问题。我们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的文明,当我们的GDP数字急剧上升,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我们众多百姓开始觉得幸福成了一个问题了,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今天需要反省的。  相似文献   

15.
铁树 《前线》1993,(21)
谁都熟悉教师,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当回学生。我们也不例外,何况还采写过不少优秀的教师,对他们就更熟悉了。然而,当我们去采写北京市第一聋哑学校的周晔老师时,又发现了一片新绿。  相似文献   

16.
中美经济冷战和未来大趋势:人民币怎么办人民币的问题,是中国人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当你勤劳却不富裕而大洋彼岸的人不劳而富,当人民币在国际上越来越贵而你手中的钱却越来越毛  相似文献   

17.
杨学博 《廉政瞭望》2014,(23):63-63
有时当工作推进不顺时,有的干部会声称,“不是我们没努力,都怪机制不健全”;促进发展出现失误时,有的人会辩解,“根源在于制度有漏洞”;改革需要强力推进时,有的则振振有词,“先得建立完善制度”。在这些人眼中,任何问题讨论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制度问题。制度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相似文献   

18.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经这样评价约翰·缪尔:。我们这个世界所需要的是更多的有着科学想象力的人。那些将科学事实精确地记述下来。并给予清晰的解释.付之以诗的魂魄.使之成为文学作品的人。我是说像约翰·缪尔和约翰·巴勒斯那样的人。”当约翰·缪尔一次次深入美国西部的荒山野岭.餐风宿露.用笔和心灵为西大陆的每一株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详细的探讨了人的需要问题,由此构成了关于人的需要的基本观点。研究这一成果对于我们合理的吸收及应用关于人的需要问题,解决对人的需要存在的片面性认识,有效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 ,应怎样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去创造社会价值 ,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民族需要我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我们民族强大凝聚力的保证 ,也是我们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促进社会进步的前提。事实上 ,任何时候 ,只有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 ,把个人的理想置于国家命运之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个人的作为才会有益于社会。鲁迅先生原来学医 ,当他在仙台的一部战时画片中看到一群体格强壮而精神麻木的中国人围观日军处死他们的同胞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