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开门接访以来,公安涉法上访案件的形势得到较大改观,但是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和减少公安涉法上访问题仍然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公安涉法上访结构、公安涉法上访的新特点、引发公安涉法上访的主要原因、公安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公安涉法上访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传统体制下掩盖的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新的矛盾和冲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衍生.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诉求意识日渐觉醒,利益表达愿望不断增强,涉法上访出现了诱因复杂多样化、涉法上访活动日益组织化、涉法上访方式不断极端化等倾向,一些政法部门面临着管理理念因循守旧,被动接访;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安排缺位,矛盾调处环节缺失;信访资源尚未实现真正的结构优化、功能整合,影响了信访工作效能的整体发挥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领导包案公开听证联合接访主动回访去年被上海市委政法委评为“2006年度涉法涉信访矛盾化解精品案件”的黄某申诉案中,黄某因不服法院判决,提出民事申诉。由于黄某对法院及承办法官存在抵触情绪,曾声称如果不为其解决申诉问题,将到法院引爆炸药与法官同归于尽。普陀检察院就该案及时向区委政法委作了专题汇报,在区涉法涉诉工作组的协调下,多次召开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4.
妥善处置涉法涉诉案件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河北省唐山市公安局经过长时期的探索与实践,针对涉法涉诉案件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制定处置涉法涉诉案件首接必办机制、模拟信访接访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以及坚持新官理旧账原则、求真务实原则、一票否决原则。  相似文献   

5.
律师作为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实践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作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可以有效解决信访人申诉过程中出现的诸如释法说理、信息对称及矛盾追踪等问题,为信访人和终结主体搭建沟通的桥梁。在当前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过程中,还存在激发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内生动力不足、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实效性不强及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可接受性不高等影响参与和代理机制有效运行的现实难题。要最终实现"案结事了、息访息诉"的终结目标,必须从以下路径入手:加强制度支持力度,激发律师参与和代理的内在动力;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律师参与和代理的积极性;强化律师的中立地位,提升信访人对律师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类社会矛盾导致的信访问题大量涌现,给社会稳定和谐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其中,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出现,使整个信访秩序进一步复杂化,不但影响了司法权威,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宁。只有不断强化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增强社会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引导公民理性维权,才能逐步消除不依法维权的各类不和谐社会现象。为此,笔者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诉信访使人民法院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与纠纷的聚焦点,大量的涉诉信访案件,已经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从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有效解决涉诉信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上访群众明白有不平和冤屈向谁诉,找谁办,又避免无序上访、糊涂告状?这是新形势下信访工作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也是缓解干群矛盾、确保社会稳定的大事情。 近期《法制日报》报道:河北省永年县信访局与司法局联合成立涉法信访案件接待室,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涉法案件,终于使一些上访群众明白了一个理儿:“信访不如‘信法’”、“上访跑到省市县,不如直接找法院”。接待室自成立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初次上访在上访总量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据统计,截止至2007年6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上半年接待群众初次上访685批1211人次,占来访总数的13.92%;其中集体上访24批259人次,占集体上访总数的57.14%。在这近700批初访案件中,除少部分未涉诉外,其余均为涉诉案件,反映的问题较多集中在:权属、侵权及不当得利、无因管理案件;房屋拆迁案件;各类合同纠纷案件这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定,各级公安机关开启了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攻坚战,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涉法涉诉信访形势有了全面改观。但是,一些"老"上访户,经过多次的上访"洗礼",积攒了丰富的上访"经验"。他们逢会必访,逢节必扰;有的"信大不信小",总认为"官大是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央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统一由政法机关依法受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委、人大、政府如何建立健全领导、监督、救助机制,政法机关如何打造高效运转司法体系,是有效推进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改革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工作实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巴南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监督试行办法》,试水探索涉法涉诉信访典型案件监督工作,将对这些案件的监督,寓于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特定问题调查等程序中。这对促进公检法等机关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涉法涉诉上访数量大增,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司法终局性受到各种权力的挑战;司法权威下降,公民对司法缺乏信心;无理缠访者使上访形势更为严峻。针对不同起因,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化解上访,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涉法涉诉上访数量大增,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司法终局性受到各种权力的挑战;司法权威下降,公民对司法缺乏信心;无理缠访者使上访形势更为严峻。针对不同起因,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化解上访,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5.
袁周斌 《人民论坛》2014,(11):124-126
构建与推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有利于引导信访人依法上访、形成理性规范的信访秩序、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充分发挥效用。遵循该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探寻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增强运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于充分实现其制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信访工作作为国家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是发扬民主、化解矛盾的“减压阀”和“调节器”,而且是体察民情、改进作风的“寒暑表”和“新视窗”。近年,涉法上访在上访事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笔者试就涉法上访的特点、原因、对策作些分析,以期抛砖引玉,推动涉法信访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不仅数量居高不下,而且逐年快速攀升,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也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列入当年政法工作四项重点改革之一。强大的民族历史习惯;司法努力与群众的维权需求存在较大落差;涉法涉诉行为立法层次低,效率不高;涉法涉诉信访行为管理失序是涉法涉诉信访行为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对此,可以从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制定"统一信访法";完善民意代表制度;在涉法涉诉信访中推行公正、权威、科学的听证制度;强力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引导公民信"法"不信"访"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袁周斌 《人民论坛》2014,(4):124-126
构建与推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有利于引导信访人依法上访、形成理性规范的信访秩序、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充分发挥效用.遵循该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探寻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增强运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于充分实现其制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渐显露,我国公安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信访工作越有作为,国家法治化愈加薄弱,执法权威也愈受挑战。公安信访部门应从涉法涉诉公安信访工作现状、成因等方面入手,探析公安信访工作与国家法治建设之间关系,化解公...  相似文献   

20.
一、涉诉信访的含义及其分类涉诉信访是涉法信访的一部分。涉法信访是指当事人以信件和走访的方式对公、检、法等机关陈述意见并要求解决法律问题的行为。涉诉信访是指当事人与某一具体的诉讼案件相联系,请求人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