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16年高考是中国高考开始分省命题后,采用全国试卷省份最多的一年,共有26个省(市、自治区)选择统一命题,仍自主命题的地区仅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地.至此,全国共有6个高考命题中心,一个国家的,5个地方的.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相似文献   

2.
4月6日,我在新浪网新闻要目上看到“教育部官员接受采访谈高考能否全国统一分数线”的标题时,情不自禁就笑了,心说,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跟我打赌,赌点击开来看到的是“能”还是“否”,我敢下倾家的财产,把“宝”押在“否”上头。果不其然,点开来看看,我彻底“赢”了一把。教育部官员说,现在全国的统一招生考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08,(11):60-60
高考从“全国统一”改为“全省统一”,出现了“新高考移民”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一些专家认为,首先,高考资格评定要以学籍为主,淡化户籍。目前中国流动人口过亿,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对于数字庞大的在外地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而言,户籍和学籍不对称使得他们从高考起跑线上就没有获得公平的竞争机遇。这不但牵涉到教育公平,而且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在现行的“学籍+户籍”的高考管理体制下,移民二代正在成为没有归宿感的“无根的一代”,这不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影响孩子融入社会,也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每年7月的全国统一高考毫无疑问地是家家户户关注的焦点。去年从哈尔滨家长在考场外拉绳“封街”,到济南堵塞的闹市为雪白的“高考”文化衫人人让行,形成一道纵穿南北的风景线。在今年的高考热浪来临之际,回顾比较1977年恢复高考和1997年收费并轨两次重大变革,或许对我们比较冷静和客观地观察高考和研究高教改革未来的走向有一些助益。  相似文献   

5.
今年,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甫一露面,便引起各方的极大关注和讨论。也难怪,很少有一个词汇像“高考”一样牵动着普通百姓的神经。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下,高考成为千千万万学生奋发向上的目标和动力。随着形势的发展,统一高考的弊端愈发明显地暴露出来。首先,随着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教育发展差距也逐步拉大,拿一把尺子衡量全国各地的教育发展水平显然是不合理的,分配名额的录取方式也有违“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初衷。其次,考试内容单一,导致学习过程的  相似文献   

6.
从恢复全国统一高考的第二年起,我国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对于从高考“破冰”之初人们求知欲的大爆发,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直至在跨越世纪的过程中,大学生们的人生之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对待高考以及就业有哪些不同的看法?让我们去重温他们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张宏武  梁转琴 《前沿》2012,(14):173-175
“民国四公子”是近百年来流传于坊间的一组豪门后裔,其说法在北洋军阀时期出现.“四公子”的产生是反对曹锟而结盟的果实.“四公子”指四名当时大名鼎鼎的政军显贵的后代:张学良、孙科、卢筱嘉、张孝若.“民国四公子”不含前清宗亲红豆馆主溥侗,“民国四公子”将袁寒云、张伯驹列入纯系民间误读.  相似文献   

8.
“被精神病”“邵氏弃儿”。暮春五月里,渐暖的骄阳却压不过一出闹剧带给人们心头的凉意。抗拒领导的有可能会“被精神病”,而不会抗拒的婴儿被“没收”。正如坊间所论,法律不健全固然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问题恐怕也出在我们的某些执法者、某些官员身上。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网发布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受网民关注的十大话题中,"养老保险"已连续两年位居首位。坊间舆论对于建立统一的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呼声也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10.
郭姣 《当代广西》2009,(10):45-45
近年来,尽管国家教育考试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高考中作弊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考试秩序,破坏了高考的公正公平。近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监考、评卷等各项细则,再次从制度上为高考添加了“保险阀”。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试题是检测“立德树人”成果的主要载体。2020年高考文综政治坚持“立德树人”的理论逻辑,把“树人”和“选才”统一于情境设计、命题意图和层层设问之中。分析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情境设计和价值引领的实现方式,对于把握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高三备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是一句常话。前年坊间有一本出人意料走红的书——余世存先生所编之《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这是仿“世说”体的一本杂书,书中吉光片羽,分类汇集了晚近中国历史人物的奇闻逸事,因为选家的眼光和“话语”的精粹,这样的书是很容易被读者相中的。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2003年开始全国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的改革措施,教育部近期对涉及高考的有关高中教学科目的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删减有关“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减少容量,以适应高考提前、教学时间减少的客观情况。并规定,所调整、删减的内容将不作为2003年以后高考的要求。本刊将有关调整方案刊载如下。 (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4.
1959年被自治区政府定为自治区重点中学,1984年被定为自治区、地、县三级重点中学,2001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多年来,宾阳中学坚持走“教育自主化、教学现代化”的特色办学之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如今,宾阳中学已成为享誉八桂的一所知名高中,每年为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输送大批合格毕业生。特别是近年高考,成绩骄人,为社会各界所瞩目,高考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均列自治区前茅。2001  相似文献   

15.
一是逐步统一全国高考试卷及高考录取率;二是城市保障房应尽快转向以公租房为主由于户籍改革滞后,我国城市化多有"半城市化"特征,即所谓土地、工作及生活的城市化,却非"人"的城市化。然而,户籍犹如曾经光芒万丈的  相似文献   

16.
吴亚明 《黄埔》2006,(5):49-51
台湾学生怎么考大学?7月1日到7月3日,一连三天,台湾举行了大学指定科目统一考试,有近11万名考生参加这次考试,可以说这是台湾的高考,但是又不完全,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21495名学生被大学录取。那么,台湾的孩子如今是怎么考大学的?从1954年到2001年,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一直实行所谓的“联考”制度,其形式与大陆高考差不多,即由台湾“教育部”下属的“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统一负责各大学的招生,在考前临时召集部分大学教授统一出题,然后在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统一考试;接着就是统一阅卷、分发成绩,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填报志愿,各个大学则根…  相似文献   

17.
原本以为,理论轮训无非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当作冷饭一炒再炒.教条式的概念照本宣科一讲再讲。谁知一听下来全然不是这回事!理论轮训的内容皆是当前各类报章媒体、坊间所关注的焦点、热点、热门话题.围绕的主题恰恰是在深化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中,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重庆涪陵区,在今年一月高考报名中,有541名放弃参加高考,占全区高三应届学生人数的10%以上。据悉,这样的情况在涪陵区从未出现过。经过调查,高三学生放弃高考的主要原因有三:高考升学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高校收费较高。上大学,长久以来都是国人心目中改变人生的重要途径,因此,上大学之路,在很长的时期内,几乎都是一条众人争抢、难于通过的“独木桥”。而那段时期大学收费之“低”,以及毕业后收益之“高”所形成的高性价比,也让“上大学”成为高三学生择优选择。如今,部分高三学生放弃“高考”,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工资制度实行了四次全国性额的工资改革。 1952年到1955年,我国实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这一政策逐步将供给制为主的工资制度改为工资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统一以“工资分”作为全国统一的工资计算单位,并统一规定了“工资分”所包含实物的品种和数量,同时,建立了新的工人和职员的工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刘志彪 《探索与争鸣》2023,(3):109-117+179
全国统一大市场最大的特点在于“统一”。全面深刻地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进一步聚焦“统一”的内容和实现这种统一的路径,这也是高标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最重要的实际操作问题和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方向。从理论层面来看,商品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规则与竞争规则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统一的基本规则,确立这两种规则需要突出依法治国和法治调控。从实践层面来看,妨碍自由流动的力量主要有三种:一是地理本性;二是地方政府保护与市场分割;三是企业市场势力尤其是平台模式的垄断。其中,破除地方政府保护与市场分割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以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实践为例,分析其破除行政区经济、加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可以得出两点启示:一是现阶段的一体化战略,不能从均贫富的理念和要求出发,在发展差距很大的地区间搞民生的“一样化”“一起化”;二是地区间民生发展水平差距的平抑,要通过很长时期的生产率差距的缩小和分配调节逐步来实现,对此要有历史的耐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