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南平 《群众》2013,(1):31
努力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上探新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发展,着眼技术瓶颈组织重大科技攻关,提高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支撑园区转型发展,加强创新核心区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高新园区、科技企业集聚,全面提升内生发展能  相似文献   

2.
徐南平 《群众》2013,(1):31-31
努力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上探新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发展,着眼技术瓶颈组织重大科技攻关,提高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支撑园区转型发展,加强创新核心区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高新园区、科技企业集聚,全面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引领地方科学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全省创新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殷凤春  刘波 《群众》2023,(16):47-48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离市场最近,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是创新需求的主要提出者和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最终实现者。江苏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工作,坚持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迈向新征程,江苏需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创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互惠共生性、竞争协同性、根植性、知识资源互补性和创新组织的开放性等.一般地讲,产业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网络形成和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产业集群创新的动力来源有市场需求、中介组织、政府支持、科技推动、企业间的竞合、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创新文化与价值观的激励等.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6,(12)
正最近,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40条政策措施,从简政放权、增加投入、引导参与等方面着力突破,让企业、高校及社会各界有更多"获得感",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政策出台后,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促进企业把创新作为生存发展之本,提升发展水平和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全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一中心、一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周兴 《重庆行政》2016,(6):100-101
正2016年9月6日,重庆市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强调要着力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鼓励高校院所与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从事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为激发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活力,意见还提出了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等若干措施。全市高校院所在科技创新要素中具备有利条件,但仍然存在科技创新与市场接轨不密切的问题,应进一步提升科技活动、科  相似文献   

7.
宋艳红  韩子睿 《群众》2024,(3):51-52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求“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科创载体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大力推动高新区、孵化器、硅巷等科创载体建设,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征、瓶颈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大湾区将被打造成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着诸如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不足、科教实力与产业技术发展尚未形成合力和企业科技创新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等瓶颈,需要通过树立"创新"立区的首要发展理念、推进湾区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有效自主创新政策激励体系、构建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集约化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创新的力度和重点打造广深科技走廊,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张贵 《人民论坛》2023,(22):48-53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民营企业应对全球挑战和抢占未来市场的关键因素。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只有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中迸发生机和活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培育,需要在充分借鉴国外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培育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协同参与,聚焦“新共识”营造、“新机制”建设、“新要素”集聚、“引擎”打造、“新业态”布局,构建高质量的创新生态、企业生态、产业生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育成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全国行业领先的创新研发平台。着力构建开放式研发创新体系。切实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壮大科技服务机构规模。加快释放科技红利。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创新创业呈现新格局。加快建设众创空间。推进建设企业孵化器。强化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大力提升创新创业孵化能力。人才改革展现新面貌。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推动人才评价向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倾斜。完善个人股权激励和成果评价改革。投融资扶持开创新局面。建立健全多层次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实现创新型企业与资本市场高效对接。不断壮大科技金融服务规模。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大量科技创新服务活动从传统生产与科研活动中独立出来,催生了新兴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的兴起。科技创新服务业是通过市场机制为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专业服务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核心内容之一。科技创新服务企业或企业性质的服务机构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市场中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换,从而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技创新服务从科研活动中分化出来,高校与科研院所(及其科研人员)面向市场建立专  相似文献   

12.
陈策 《政策瞭望》2012,(7):15-15
最近,天津市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意见出台,提出通过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引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和培养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等五大措施,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3.
郭隆 《北京观察》2015,(1):18-2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渤海湾畔,激情涌起。2014年2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部分民主党派市委  相似文献   

14.
刘影 《江苏政协》2013,(3):18-19
<正>阅读提示:杨占勇: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程朝晖: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梁洁:构建苏南现代产业体系吴晓蓓:加快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施振旦: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隋旺华:推进协同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之魂、经济增长之源、企业生存之本。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惟  相似文献   

15.
国家科技创新体制会显著影响产业技术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回顾科技创新体制中各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选择半导体这一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为切入点,比较分析中韩两国之间科技创新体制。研究显示韩国在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制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整体谋划,并已经形成了以大企业为创新核心的协同研发网络,其在产权、官产学研合作、市场、税收和补贴、风险投资等机制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于中国完善相应科技创新体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殷切期望。当前,我区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引擎,应积极发挥好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释放科技创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  相似文献   

17.
张乐夫 《群众》2012,(3):14-15
科技创新企业是增长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企业,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以来,我省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脱颖而出,蓬勃发展。目前,全省科技创新企业数量近3万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万亿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8,(1)
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创新已成为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第一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载体,是重要的创新主体之一,其创新能力的强弱,转型升级的早晚,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企业汰弱留强的"华山一条路"。近年来我省开展创新活动的民营企业占比有所提升,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民营企业的总体创新活力仍显不足,科技创新活动仍局限  相似文献   

19.
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为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和产业层次提升提供源源动力,新昌县坚持做好科技人才发展组合拳,造就了政府重才留才、企业引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人才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源源动力,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提升、产业层次的提升,夯实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宁  巢俊 《群众》2022,(6):37-38
企业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主体。长期以来,我省有不少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中低端,高新技术企业“多而不强”的特征比较明显。产业短板的背后往往是人才、技术的短板。为推动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江苏首创“科技副总”这一企业柔性引才机制。自2013年以来,已累计从全国432家高校院所选聘6440名科技人才到相关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合作项目6000多项,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或技术需求30000多个,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00多亿元,有力推动了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