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文 《两岸关系》2000,(8):28-35
6月,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在谈到两岸关系时表示,由于台湾新领导人已经放弃了1992年海协、海基两会共识,不再对统一有所承诺,导致两岸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共识正在瓦解”。 何汉理说,从台湾新领导人处理两岸事务的方式及其就职演说中,“我看到台湾与大陆的一  相似文献   

2.
10月11日,纽约《世界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两岸“动态的维持现状”的虚幻与现实》的社论,文章首先指出:台湾负责大陆政策的“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在台湾“双十国庆”前向国际媒体表示,台湾的两岸政策就是和平地、安全地“动态地维持现状”,这种说法其实是延续台湾新领导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近期,正当台湾水果“登陆”,两岸民间互动频仍,两岸同胞期盼尽快实现两岸客运和货运直航、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之际,台湾当局领导人却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频繁抛出“台独”分裂言论,玩弄“口水台独”,声称“台湾一再受到大陆打压,要详细阐述基本思维”。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旅游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以间接形式出现的劳务贸易,属消费服务范畴.它作为一种跨地区性的经济活动,是两岸经贸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和方面.由于台湾与大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台湾方面的政策限制,目前海峡两岸旅游关系基本上表现为单向的,即台湾民众大量赴大陆旅游,而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数量有限,二者关系极不平衡.因此,两岸旅游服务活动主要发生在大陆,而服务对象主要是到大陆旅游的台湾民众,对大陆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对台劳务输出.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是两岸旅游关系的主流,对促进两岸人员交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从80年代初起,台胞就通过各种渠道私下到大陆旅游观光,但由于当时台湾当局政策的限制,到大陆旅游人数不多,且零星、分散,活动范围主要在沿海地区.这些台胞多不敢公开身份,除经第三地转机进入大陆外,还有相当部分是乘渔船秘密来的.随着海峡两岸形势日趋缓和,尤其是在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以探亲名义到大陆旅游的台胞人数迅速增长,并且逐步  相似文献   

5.
杨毅周 《台声》2001,(9):1-1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后,推行了一条“没有李登辉的李登辉路线”:对岛内,以所谓“本土化”为名,大搞“文化台独”,拒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试图制造台湾人的“国家认同”;对外,疯狂购买军火,加强“台独”外交,以强化对抗大陆的实力;在两岸关系上,否认两岸两会的“九二共识”,拒绝一个中国原则,继续推行“戒急用忍”政策,继续拖延、阻挠两岸直接“三通”。事实表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所走的,实际上继承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其最终目的就是试图把台湾从中国领土分割出去。 一年多来,台湾当局所推行的这条李登辉路线给台湾的老…  相似文献   

6.
主权问题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一年多来,台湾经济快速、大幅滑落,陷入严重困境。随之,台湾掀起大陆投资热,但当局拒不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仍然以“戒急用忍”政策阻挠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台湾全民迫切期望摆脱困境。于是,台湾当局从7月22日至8月26日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经过激烈争论,最后达成包括有关两岸经济议题的若干共识,提出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但仍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架构,没有一个规范两岸关系、处理两岸问题的基本架构,其政策的…  相似文献   

7.
黄嘉树 《台声》2000,(5):1-1
近日来 ,台湾民进党的当权人物不断放话 ,表示愿到大陆访问 ,也欢迎大陆领导人访问台湾 ,两岸可以谈“三通”问题 ,如果“一个中国”作为议题而非前提 ,双方也可以谈。这些话似乎是想展现一种理性务实、追求和解的态度 ,对此北京将如何回应 ?其实 ,台湾新领导人的上述姿态 ,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当年李登辉不是也表示他想到大陆做“和平之旅”吗 ?不是也扬言要亲自陪汪老在台湾走走看看吗 ?不是也放话说在“两国论”的基础上 ,双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吗 ?但是 ,既然李登辉背弃了一个中国原则 ,他就失去了同大陆对话的资格 ,什么“和平之旅”之…  相似文献   

8.
随着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临近,未来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态势也愈来愈明确,两岸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双方均对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表示出高度重视。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就职两周年的记者会上提出:“台湾的产业结构一定要改变,台湾的经济策略也一定要调整。”大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2)
正对于大陆有关方面拟试点开放大陆居民经台湾桃园机场的中转业务,岛内有关方面表示欢迎,并乐见两岸领导人会面成果落实,期待未来两岸持续扩大交流,增进两岸互利双赢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月5日表示,为落实两岸领导人会面成果,大陆有关方面拟试点开放大陆居民经台湾桃园机场的中转业务,南昌、昆明、重庆为首批试点城市。海协会将与台湾海基会联系,有关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实施。届  相似文献   

10.
危险的信号     
陈斌华 《台声》2000,(10):11-11
最近一个时期,台湾新领导人扬言要修改“国统纲领”,在是否出任“国统会主委”一事上出尔反尔,甚而声称“统一不是台湾唯一选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他的这些言论,实质上就是坚持“台独”的分裂主张,是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危险信号。我们必须明确指出的是,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最终实现统一这一前景的言行,都只能给两岸关系带来危机。   1990年,台湾当局设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依据其“设置要点”由当局领导人任“主任委员”; 1991年又制定了“国家统一纲领’,作为其大陆政策的指导原则。“国统纲…  相似文献   

11.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迅速,至去年(199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的家数已超过两万家,投资金额估计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在大陆的外资中,台湾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而大陆也成为台湾企业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 依据台湾当局所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现阶段只开放台湾企业以第三地企业的名义前往大陆投资,而未准许大陆企业前来台湾地区投资,同时大陆企业在第三地的合资企业如其股权超过20%以上,也不准许前来台湾投资。这样的政策,导致两岸的投资形成了“单向、间接”的关系,也造成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跛形形态。 最近,台北方面宣称,“两岸关系以经贸为主轴,以双赢为目标”,同时通过了“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迹象显示,台湾可望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同时,随着九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面对两岸同胞要求改善两岸关系、重开两会对话的呼声,台湾当局一些人士不断故做姿态,提出模仿朝韩首脑会晤进行两岸领导人会谈,宣称欢迎汪道涵会长今年10月访问台湾,摆出了一副有“诚意”和“善意”缓和两岸关系的架式。但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并不愿对大陆方面提出的明确承诺不搞“两国论”、明确承诺坚持海协与台湾海基会1992年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等两点倡议作出应有的努力。他们罔顾历史事实,先是矢口否认、后又肆意歪曲两会1992年共识;有人甚至重谈“‘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是现状”、“‘两国论’是善意的”、“是两岸对话的必要准备”等老调。台湾当  相似文献   

13.
台湾一份有名的政论性刊物近期刊登一位台湾著名漫画家的漫画,标明是“两岸政策”的大炮安放在标明是“台湾经济”的地基上,大炮的身后是戴着眼镜、形似台湾新领导人的炮手;基地是由标明“高科技业”的支柱支撑的;被大炮瞄准的代表大陆的坦克,用钢索绕住支撑台湾经济的“高科技业”支柱往后拖,柱子已经被连根动摇,连带造成地基破裂,地基上安放的炮因此而倾斜,炮手也跌翻在地。这幅漫画刻划了近年来台湾高科技产业纷纷前来大陆投资的趋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两岸旅游业的交流严 重不平衡,集中体现在 两岸人员往来上的不平衡,大陆居民至今仍不能赴台湾旅游。大陆方面从1979年就呼吁台湾方面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然而,24年过去了,对大多数大陆同胞来说,“阿里山松涛回响,日月潭碧波荡漾”依然是镜花水月。2002年,台湾同胞来大陆旅  相似文献   

15.
14年增21倍两岸贸易持续扩增台湾“经济部国贸局”近日统计显示,两岸贸易自1987年到2000年共增长21倍,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的第3大贸易伙伴,第2大出口市场。台“国贸局”预估两岸加入WTO后,贸易额将进一步扩增,台湾在国际市场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将在大陆有更大的商机,诸如电子资讯产品,纺织产品,汽车零组件,机器设备等均是在大陆开放市场,减让关税后的优势产品。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2,(8):4-4
最近,两岸“三通”议题正逐步升温。6月底,应海协邀请,台湾在野党几个以“三通”为主题的参访团陆续到大陆参访。在京期间,中央台办、海协负责人和“三通”有关部门的专家,分别与参访团就推动两岸直航,发展两岸经贸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7月初,又有台湾工商界和其他民间团体到大陆参访,主题仍然是两岸“三通”。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进展与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利娟 《台声》2001,(1):15-17
70年代末两岸贸易的恢复与发展,开始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新篇章,而在两岸贸易的带动下,80年代初期,台商投资大陆迈开了步伐并迅速发展起来,两岸经贸关系逐步形成了以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为主体、其它经济交流与合作形式跟进发展的格局。据台湾“经济部国贸局”的统计,两岸贸易额从1979年的O.77亿美元,增加至1999年的257.5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3.73%。20年间,两岸贸易总额累计己超过1600亿美元。  目前,两岸已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台湾是大陆第5大贸易伙伴和第3大进口市场;而大陆(包括香港)则是台湾第2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两岸关系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首先是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历史性访问大陆,相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首次握手“。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党领导人以博大的胸怀抚平过去的历史创伤,在持续紧张的两岸形势下,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燃起了一点希望的火花。12月,刚刚执掌“百年老店”的马英九带领国民党在“三合一”地方选举中,一洗过往屡战屡败的颓势,赢得了过半席位,气势如虹。不过,遭受“滑铁卢”的陈水扁并未像外界预期的那样调整两岸政策,放宽各种限制,反而在检讨选战失利的2006年…  相似文献   

19.
《台声》1994,(11)
来自台湾新闻媒体的一位朋友说,今年两岸关系曲折不少,最明显的是“千岛湖事件”和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的谈话;尽管如此,两岸经贸并未停顿.本期发表的台湾作者、两岸经贸咨询中心总经理王义信先生的文章《大陆三资企业管理中的缺失》一文,也持相同看法:“1994年开始,大陆采取单一汇率制度,台湾准备定点货物直航,均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两岸经贸有进无退.”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地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台商赴各省市投资日益活跃.在所有外来投资者中,台商对大陆各地的投资目前仅次于香港而居第二位,各地台资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在各地生活的台商及其亲属、雇员估计有10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23)
<正>244.从1949年至今,时隔66年,两岸领导人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一刻的握手,蕴含着两岸几代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这一刻的握手,彰显出大陆与台湾血脉相通的民族亲情;这一刻的握手,将永远载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史册!——青岛国信集团田赋起245.作为一名生长在大陆的台胞,我对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深有感触。我父亲十几岁时从台湾来到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