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百色市凌云县,蓝靛瑶族因穿的衣服都是用蓝靛染制成的土布制作成的而得名。在大山里,种植板蓝制成蓝靛,用蓝靛染制土布,再加工成成品衣服,是蓝靛瑶族妇女们主要工作。由于工艺好、布质优、色彩美、耐磨等优点,产品畅销周边的凤山、东兰、百色市右江区等县区瑶族群众,有的还慕名前来村寨定制选购。村民靠卖布匹、成品衣、蓝靛等年均家庭收入就有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12,(24):36-37
瑶族文化、客家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多彩多姿的贺州文化犹如一座富矿,不断地被挖掘保护、创新传承、发展壮大,伴随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激荡出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3,(5):33-35
麦琼芳:30载漫漫爱心路1982年,自从认了一个农村的瑶族"干妈"后,百色市人民医院工人麦琼芳就与深山村寨的穷"亲戚"们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来,20个老人认她作女儿,70个孩子唤她"妈妈"。38岁的"大儿子"林剑,3年前被查出患有胃癌,麦琼芳四处找人借钱治疗;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的覃斯洁、覃疏桐两姐妹,四岁时妈妈去世,爸  相似文献   

4.
瑶族人口有一百四十余万,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境内。以居住在广西的瑶族人口最多,占瑶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贵州有瑶族一万九千四百三十二人,占瑶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四左右,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另外还有少数瑶族居住在罗甸、三都、丹寨等县。过去三十多年,贵州对本省瑶族语言没有进行过系统调查和研究。一九八三年,我们参加了贵州月亮山综合考察队,我们语言组,从三月到五月这段时间,对分布在贵州的荔波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的瑶族语言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贵州境内瑶族语言面貌基本清楚了。  相似文献   

5.
诗意壮族     
李士坤  陈菁 《当代广西》2004,(24):59-60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广西境内逐步形成了12个世居民族。他们是: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长期以来,各世居民族人民生息繁衍在广西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和共同斗争,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迴异的民俗文化,铸就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资源宝库;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俗;异彩纷呈的民间歌舞、游艺活动与民间工艺品……本栏目自第24期起,将逐一为读者掀开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美丽篇章,向读者展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民族画卷……  相似文献   

6.
蒙妍 《前沿》2010,(12):198-200
"芦笙长鼓舞"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长鼓舞蹈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而"芦笙长鼓舞"又在中国瑶族长鼓舞系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芦笙长鼓舞"的文化演进、艺术表现形式、民俗文化基础三方面去探究其文化内涵,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是继承与发扬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瑶族基本上是一个山地民族。分布在我国南方六省(区)一百四十多万(1982年统计)瑶族中,绝大部分散居住在山区,只有少数居住在丘陵和平坝。弄清瑶族山居是怎样形成的?对瑶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对因地制宜,推动瑶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瑶族主要居住在两广的山区,部分住在湘西南和云贵两省的南部山区。与汉、壮、苗、侗、傣、土家、哈尼等十多个民族杂居。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瑶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不一,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影响到瑶族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使得大多数瑶族迁徙不定,或被迫居住  相似文献   

9.
<正>盘古开天辟地,从上古时期流传至今的神话已经深入人心。而崇祀盘古,把他当作开天辟地神和人类始祖神颂扬也成为许多瑶族部落的传统,代代相传。甚至很多瑶族部落以盘古瑶族自居。位于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和平村平坤屯就居住着伟江、六里、青龙、伟红、六为等5个盘古瑶族自然屯60多户200多人,他们利用原生态小盆地的独特地势,长年河道潺潺流水的自然优势,怡然自居,成立了传承文化习俗传统的盘王部落。  相似文献   

10.
金秋时节,云南省双语教学工作会的讲台上走上去一位身材矮小,头带顶盘,颈饰银项圈。耳垂银环,绣花衣上银牌、银扣。彩穗和花腰带色彩缤纷的瑶族姑娘。这位瑶族姑娘介绍了她从摇文13个声调中选出4个与汉语拼音相当的调定为瑶文拼汉语普通话的专用调号,使瑶文与汉文沟通,互相对应进行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显著的经验,与会代表一片赞赏。她,就是来自富宁县瑶乡29岁瑶族女教师盘荔苹。富宁县新华镇是一个较大的瑶族聚居区,有120多户人家,op多人口,由于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很多瑶族不通汉语。这史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  相似文献   

11.
11月24日,广西首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在凤山县揭碑开园,这是广西目前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由百色市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和河池市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组成,总面积930平方公里。公园的典型块状岩溶区内发育有两大地下河系统,形成了成熟的高峰丛地貌,特殊的地质背景为当地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多民族融合留下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具有  相似文献   

12.
作登瑶族乡陇穷村陇穷屯是百色市田东县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石山村,39户186人,全是瑶族,人均仅有耕地0.2亩,是田东县特困村。"无水无路无土地,木棚六面透寒气;家家户户穷兮兮,收入忽略可不计;遥想出路何处去,望天望地唯叹息",这是瑶寨陇穷曾经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市县传真     
《当代广西》2011,(13):60
宁明:绣面党旗献给党宁明县爱店镇堪爱村丈鸡、岑么、禄旭三个瑶族自然屯的300多名平头瑶同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边陲瑶族同胞对共产党的深切热爱和内心感激之情。图为瑶族同胞在精心绣制党旗。□(周贻刚易锴/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4.
全美瑶族协会秘书长戴维·李(瑶名李进清)一行3人于95年6月24日抵达云南考察。他们在国家民委和省民委的有关人员陪同下,先后到我省瑶族聚居的勐腊、金平等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考察、访问于7月工互日离开我省,继续前往广西访问。在昆停留明间,省民委组织召开了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赵廷光同志和省民委副主任马泽同志以及云南瑶族研究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宾主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据介绍,美国现有瑶族人口26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岗州、华盛顿州的10多个县(…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从贺州市两家"瑶族挑花刺绣传承基地"(由贺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富川瑶族自治县"冬梅瑶绣"和八步区步头镇黄石瑶寨"过山瑶家"传来喜讯:他们的首批200多件瑶绣产品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荐并订购,用于装饰在笔记本封面上,还成为联合国中国代表处办公用品和联合国赠送各国官员的礼品。贺州是我国瑶族聚居区之一,境内有1个瑶族自治县、5个瑶族乡、179个瑶族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的八桂大地上,居住着瑶族的各个支系,如河池市南丹县的白裤瑶,百色市凌云县的背篓瑶、蓝靛瑶,桂平市的盘瑶等等。而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因穿以红色为主调的服装而得名。其服装上配有各种式样的图案,虽是由粗布自制而成,但图案及色彩都十分醒目抢眼。  相似文献   

17.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多民族聚居地,生活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回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是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载体,凝聚了广西各族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各族人民追求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民族节庆活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深深影响着广西各族人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8.
邱烜  罗珊 《当代广西》2014,(24):62-62
正2014年12月6日晚,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古占瑶寨的男女老少向客人们展现了神奇的民间绝技,在赤脚上刀山、赤脚下火海和赤脚踏犁头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节目中,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拉开了序幕。"世界瑶都"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上拥有瑶族支系最多的县,瑶族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瑶族黄泥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织绣技艺、瑶族医药等8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20.
瑶族是我国迁徙历史最长久、迁徙空间最遥远的少数民族,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语言支系的多样化造就了瑶族民歌的独特魅力,其研究文献虽不少见,但多依据民歌内容揭示瑶族人饱经沧桑的民族文化内蕴,或从传统民歌演唱的理论角度寻找差异与共性。对此,基于声乐表演的专业知识,结合瑶族民歌的生态背景、曲谱资料与艺术特色,从形式、行为、意识三方面剖析瑶族民歌声乐表现的结构图景,指出瑶族民歌声乐表现的技巧、心理、情怀对现代声乐发展的有益影响,揭示了音乐为人服务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