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域旅游是推进江西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等为江西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域旅游要求推进红色旅游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红色旅游全社会共建共享。创新发展红色旅游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做好全域旅游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形象,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日益重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与二者相关联的红色旅游逐渐火爆起来.江西"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的实施,各地纷纷打出红色旅游牌,发展地方旅游经济.因此,如何对江西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将其打造成一个长盛不衰、具有吸引力和时代感召力的精品工程,是江西各地发展"红色旅游"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一湖两区"开发模式,采取有效对策和建议,整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整个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红色旅游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有利于促进该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毛日清 《求实》2002,(12):49-50
“红色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江西老区建设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江西老区独特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区建设要利用良好的外部条件 ,抓住“红色旅游”发展的良机 ,合理开发 ,充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红色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红色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旅游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内在的联系。发展红色旅游能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体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红色旅游的基本要求在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的根本方法在于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6.
近年,红色旅游在全国迅猛发展,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旅游业居全国前列,是旅游大省、强省。但红色旅游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北京、重庆、江西、贵州等省市相比,在许多方面均有明显差距。《广东党史》杂志今年增设了“红色旅游”栏目,大力宣传广东红色旅游,我认为非常好。我们就是要大声疾呼:红色旅游好!  相似文献   

7.
冷波 《党史文苑》2015,(2):60-64
江西具有丰富的党史文化资源,孕育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江西找到了一条发展红色旅游的路径,并使之成为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14,(8):F0003-F0003
正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发展红色旅游及开展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先进经验,助推我省红色旅游和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郑龙带领调研组赴湖南、江西、浙江开展专题调研。2014年3月9日至14日,调研组先后到湖南、江西两省专题调研红色旅游发展情况,分别与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南省旅游局、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于都县党史办和县旅  相似文献   

9.
江西具有丰富的党史文化资源,孕育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江西找到了一条发展红色旅游的路径,并使之成为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05,(Z1)
党中央、国务院对红色旅游十分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对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央有关单位还专门就落实此项工作召开会议。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共同推动红色旅游不断向前发展。《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围绕八方面内容发展红色旅游,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组织规划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方便大家开展红色旅游,我们将陆续提供总体布局中的详细名录。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江西为例,探讨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适应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六个措施:突出思想教育性、注重观赏趣味性、体现时代创新性、扩大实践参与性、增强学习故事性、发展立体复合性;高校创新利用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四个方法与途径:大力推进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打造爱国主义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江西为例,探讨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适应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六个措施:突出思想教育性、注重观赏趣味性、体现时代创新性、扩大实践参与性、增强学习故事性、发展立体复合性;高校创新利用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四个方法与途径:大力推进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打遣爱国主义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南平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南平红色旅游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虽然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力度加大,但红色旅游发展不平衡。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充分利用"大武夷"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我省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奋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党代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今后五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吹响了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而不懈奋斗的前进号角。  相似文献   

15.
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在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井冈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留下了一笔永远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这为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井冈山乃至江西的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金哲 《党史文苑》2006,(1):34-35
江西是红色中国的摇篮。为了弘扬江西红色文化,展示江西红色魅力,本刊利用《图话党史》栏目,介绍江西红色旅游经典系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在保护好江西--湖清水的前提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实现江西新崛起的关键所在.鹰潭市地处鄱阳湖城市群之中,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无疑给鹰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整合红色资源提升江西文化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彭波  张丽  李江源 《求实》2006,(1):58-60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资源得天独厚,是江西拥有的强大政治优势。这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动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整合红色资源,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内涵,以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干的江西文化,提升江西文化力,将这种无法复制的“原创民族精神”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新元素,推动江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南昌市政协课题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工作实际,围绕做好保护革命历史遗址、发展南昌红色旅游课题调研,探讨如何保护好、运用好南昌红色资源这个重要问题;提出了提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认识和研究水平、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组织管理及职责考核、健全革命遗址保障管理法规机制、拓宽保护革命遗址资金筹措渠道、提升南昌红色旅游发展能级、精心绘制红色旅游“施工图”等建议,旨在为实现“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打造享誉国内的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而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红色旅游作为主题旅游产品,其品牌的有效传播对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作用。近年来,哈尔滨紧紧依托本土特有资源禀赋,制定出台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全力打造"一心、五带、八线、十二区"红色旅游风景线,极大地带动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在红色旅游品牌传播上,由于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制约,哈尔滨与省外红色旅游文化名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为切实提升哈尔滨城市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名城,亟须在壮大文化产业同时,采取强力举措加快红色旅游品牌有效传播,以此全面助力哈尔滨红色旅游业强势发展,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推动哈尔滨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