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宏观调控 抑制通货膨胀李鹏总理指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顺利推进改革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各级政府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针对当前物价涨幅过大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今年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整个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和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以下十项措施:一、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稳定物价的责任。二、抓好农业生产,增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97中国经济形势焦然1996年,中国经济在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成功实现了“软着陆”,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10%左右,物价涨幅控制在65%左右。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持续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1997年,中国经济能不能保持去年的良好势头呢...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既保持了快速增长,又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解决了近年来一度出现的投资和消费增长过快,金融秩序混乱,物价涨幅过高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国际舆论也认为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形势确实令人鼓舞! 我国近三年宏观调控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抓住了综合平衡这个“牛鼻子”。过去曾经出现或仍然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  相似文献   

4.
时事学习     
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去年底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大步前进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金融秩序混乱、基础建设“瓶颈”制约矛盾突出、物价涨幅升高。国家及时采取了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运行的形势及特点国家经贸委研究室金言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相对平稳,经济增长速度在稳步回落中保持适度增长,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国民经济总体态势继续趋向好转,正朝着宏观调控的目标发展。1.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增长速度平稳回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6.
物价关系经济全局,关系群众生活,关系社会稳定。去年农产品价格回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但物价总水平上涨不应超过社会的承受力。本文对影响物价涨幅因素做了概要分析.由此可见宏观调控物价涨幅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吴官正省长在向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把物价涨幅逐步降下来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稳定市场物价和抑制通货膨胀的10条措施,真正把控制物价涨幅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关键环节和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来抓。保持合理的投资规...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改革逐步深化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在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下平稳运行的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商品紧缺现象已经根本改观,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出现了供求基本平衡和供大于求的格局。在这种态势下,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如何选择?根据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笔者试述如下。一、今年宏观调控目标是稳中求进(一)确保经济增长8%,防止经济过冷。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8%,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  相似文献   

9.
九六年我国取得辉煌成就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第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积极进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纲领开了一个好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物价涨幅从上一年的14.8%回落到了6.1%,明显低于预定10%的调控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00多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全年财政收入有较多增加,地方财政收大于支,中央财政赤字控制在预…  相似文献   

10.
本刊特稿刚刚过去的1996年,是我国开始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纲要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矿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成功地实现了我国经济"软着陆"。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经济增长9.7%,而且有效地遏制了通货膨胀,物价涨幅回落到6.1%。我国经济开始步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农业,在去年大灾面前,仍然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超过4800亿公斤,比上年增…  相似文献   

11.
1996年,山西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同时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9%,达到1302亿元;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0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财政收入达150.19亿元,增长16.1%;全省市场繁荣,物价涨幅回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2.
湖北跟全国一样,要十分注重研究物价问题,因为它是多种经济矛盾的综合反映。控制物价涨幅,保持市场稳定,关键是要增加有效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同时要加强物价监管,建立正常的价格秩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必须充分发挥国有流通部门,特别是粮食、供销等部门在平抑市场物价中的主导作用。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一、国有流通部门在平抑市场物价中的直要作用和面临的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商品生产必须以商品流通为前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须搞活流通。…  相似文献   

13.
1994年物价上涨的主要特点 通货膨胀是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其结果是物价持续上涨。据有关部门预计,全国物价总水平在1992年、1993年连续两年上涨13%的基础上,1994年达到20%左右,超过1988年下半年出现的18.5%的涨幅,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物价涨幅最大的年份。物价上涨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从我国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出发,还是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出发,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始终坚持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与此同时,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下,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无论是总量平衡还是结构调整,什么都谈不上。即使经济一时起飞,也要马上扑灭通货膨胀之火。目前,物价涨幅'%的水平并不算低,还应进一步控制。经过努力,逐步使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水平走向  相似文献   

15.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与物价上海市物价研究所所长韩方河1993年我国零售物价涨幅高达13%,是改革开放以来仅次于1988、1989两年的大幅度涨价,今年物价在去年高价位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引发今年第1季度物价涨幅过大的直接原因主要有:长期以来巨大的投资规...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12年以后,房价、物价涨幅明显降低;出口增长大幅回落,投资和消费增长也有不同幅度下降,经济增长率呈现继续下行态势,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兼顾稳增长、稳物价目标,但在实际操作层面逐步偏重稳增长。一、价格同比涨幅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一、1996年经过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标基本实现,主要是:在国民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家重点建设进展顺利。财政  相似文献   

18.
问:教材中讲到个人存款储蓄利国利民,是银行资全的重要来源,但我国近年来连续几次下调存款利率。这是否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储户的利益?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表现,提高或降低利率是经济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利率的高低与国家宏观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与物价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来说,我国1996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涨幅已由1994年的21.7%下降为7.7%。这表明,以抑止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目标已基本达到,我国经济已经步人“低通胀,高增长”的时期。为适应物价下降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从1…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把物价涨幅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在自治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一些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代表谈了看法。赵学智代表说,把物价涨幅控制在15%以内,强化物价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要强化物价管理,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思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搞市场经济,所有的价格都靠市场来调节,因而放弃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行政管理职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以来,宏观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国民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膨”的良好态势。然而在微观经济领域,除了某些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行业,长期围绕我们的商品短缺的矛盾被相对过剩的矛盾所取代。由于市场疲软,工业库存、商品库存和房地产积压继续增加,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投资意愿不足、失业率明显上升、物价涨幅持续回落,1998年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指数为—1.5%,是改革开放来首次出现的现象。通货紧缩、经济趋冷,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市场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市场需求不振表面上看是市场机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