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在于所谓各国意志之间的协议,即"协调意志"说.但是,"协调意志"说的意识形态性与现代国际法理论及发展趋势存在冲突,与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发展存在不和谐之处,"协调意志"说的意识形态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法发展的推动力受到削弱,损害了国际法作为一个学科体系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国际法,不应局限在某一狭隘的、群体的范围内,使其更有利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国际法上反人类罪的定义,目前已有的国际法律文件的有关规定彼此之间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尤其是,关于反人类罪与武装冲突之间是否应建立联系,学者们和各国政府之间争议激烈,意见难以统一.争议的焦点是,反人类罪不需要与武装冲突相联系是否已成一条习惯国际法规则?鉴于目前各国际法律文件关于反人类罪定义的表述的不一贯性,作者认为,反人类罪不需要与武装冲突相联系尚未成为一条确定的、公认的习惯国际法规则国际法上反人类罪不应删去"战时"这一重要标准;<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规约>的关于反人类罪的定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先发制人"口号的真实意图是其拥有不受国际法约束的军事行动权。就本身的合法性而言,先发制人并不符合现有的实在国际法,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又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构成关于自卫权的实在国际法的一部分。先发制人的条件在于"即将受到迫在眉睫的武力攻击",这需要借助作为自然法国际法、尤其是其中的强行法来解释与判断。从构成要件分析案例,美国入侵伊拉克不符合先发制人的条件。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行为不可能起到强行打破或修改国际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引渡的国际法原则--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渡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新鲜事物,直到2000年12月28日,我国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才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和了解它.<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一年我国在国际法领域制定的一部有重要意义的法律.它结合中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吸收了"本国公民不引渡"、"政治犯罪不引渡"、"双重审查"等引渡原则,对深化我国国际法理论研究,加强我国与世界的国际刑事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为维护联邦的统一,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际法实践从海上封锁的一系列国际法斗争到"亚拉巴马"号案对英国变相干涉内战的对抗.美国联邦政府敢于和善于运用国际法原则,与英、法等外部干涉势力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并根据需要,依据国际法解决内政问题,其国际法成功实践的背后是以军事实力和战役胜利作为强大后盾.我在对台斗争中,一旦外部势力实施干涉,须坚决运用国际法原则和国际社会对国际法实行的强制力、牵制力,加大法律威慑,与干涉势力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从近代向现代的发展是伴随着主权观念的变迁进行的.近代绝对主权观念的形成受到博丹、霍布斯等西方思想家的影响,认为主权国家拥有至上的权力,是不服从于任何其他权威的绝对权威.这样国际法一诞生就出现了一种内在的逻辑悖论国际法体系规范的对象因为被赋予的绝对主权之故,脱离国际法的约束;被国际法赋予的绝对主权因为从逻辑上而言可以脱离国际法的约束,从而自身被赋予的至上权力失去国际法保障.这种内在的悖论阻碍了近代国际法的发展.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建立在绝对主权观念的弱化从而解除自身蕴含的悖论基础之上.国际法在过去10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逐渐消除自身蕴含的逻辑悖论、不断完善自身体系和权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软法不同于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等国际法正式渊源,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被称为国际法中的硬法.软法不属于国际法正式渊源,它对任何国际法主体均不具有约束力.但是事实上它又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国际法中软法的概念、特征和地位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国际交往中能够更有效的利用软法.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比没有强制执行的外力机关,因此,其约束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大国卷入冲突,破坏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但是,国际法在国际关系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不应该贬低或否定其拘束力.国际法致力于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是人们所期望的法,具有良好的法的价值,应该维护其约束力.  相似文献   

9.
国际立法的科学性问题一直受到较少的关注。在国际社会呈现结构性变迁的时期,这一问题对于构建国际新秩序意义重大。在国际立法科学性问题上,国际法学说提供了认识方法。不同的学说不仅反映了认识国际法的不同进路,而且包含了改造和发展国际法的若干方法。无论是自然法学派从历史资料、宗教教义中"归纳"国际法,还是实在法学派从国家意志和同意中"演绎"国际法,或是后来的批判法学派、法经济学派从质疑出发"解构"、"优化"国际法,都是对国际法规范认定科学化、立法科学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电子战中的国际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对抗早在100年前就已拓展到电磁空间。如今,电子对抗已经成为信息作战的重要样式,与电子对抗相关的国际法问题也凸显出来。虽然现行国际法中已经有一些制约电子对抗的相关规范,但国际法赶不上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对电子战破坏的程度和责任缺乏约束和规范,战争法的"区分原则"和"军事需要原则"日益模糊,"中立"的概念也被虚化,已形成的一些国际惯例也在促进电子战的发展。由于国际法的不完善性、电子战的高技术性和作战领域的特殊性,伴随电子战的法律争斗必将更加复杂和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