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人物剧照中的演员,对自己的剧照是否享有肖像权及演员个人对集体人物剧照是否享有肖像权的问题理论界涉及不多,其主要原因是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不多。由于人物剧照肖像权的主体的特定性决定了实际涉及此类问题的多为演员,而演员又由于改革开放前从属于制片厂,且法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惯性作用,在民法通则颁布十多年后仍很缺乏权利保护意识。2002年10月,尽管在理论界尚无人物剧照也存在人物肖像权的定论,但敢于吃螃蟹的人还是做了大胆的尝试。2001年11月,某演员在某饭店的影艺食苑餐厅用餐时发现餐厅内摆放着含有其扮演的秦二爷形象的电影…  相似文献   

2.
处理肖像权引起的纠纷案件,在定性上应该分清是侵犯肖像权,还是肖像使用合同纠纷,不能一概定性为侵犯肖像权。侵犯肖像权与肖像使用合同纠纷有本质的区别。第一,肖像权本人的主观故意不同。根据侵犯肖像权的构成要件,构成侵犯肖像权的前提必须是未经本人同意,即公民或法人使用公民的肖像,是未经该公民同意的;而引起肖像使用合同纠纷,其前提是经肖像权本人同意或默许,由于其他原因而造成纠纷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专职律师,本人代理了某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老艺术家(以下称原告)诉北京某五星级酒店(以下称被告)侵犯其肖像权案件,该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于2003年11月以(2002)东民初字第6226号《民事判决书》结案,判决书认定:影视演员在影视作品中享有肖像权。该判决无论是在民法、著作权法理论还是在司法实践方面均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司法实践及法律理论工作者进行认真的思索和探讨。 [案情]2001年11月,原告与其几位艺术界同仁赴被告所属影艺食苑就餐,发现该餐厅内摆放的广告展示架使用了原告在《茶馆》中扮演的秦二爷的影视剧照(该剧照  相似文献   

4.
“医生利用病人照片案”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市科技报于1986年5月5日刊登《眼科老中医陈贯一诊治重症肌无力症疗效好》的报道以来,引出病人诉医生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的诉讼并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1989年9月25日某市某区一审法院又认定科技报社和陈贯一侵犯原告朱某肖像权,并判处他们各赔偿60元。于是议论四起,特别是一些医学界人土纷纷担心判决一旦开出先例,以后医学临床知识的普及、宣传和研究就很难开展了。由于该案在肖像权纠纷中具有特殊性,以及在隐私权纠纷中的领先性,为此,笔者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和立法精神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肖像权是人格尊严的一种人身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本文拟就肖像权的含义和特点、保护肖像权的必要性及保护方式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田欣  蓝邓骏 《河北法学》2001,19(3):127-128
肖像利益维护权是一种针对侵犯肖像权行为的救济性权利。在行使这项权利中 ,存在着两个转化 :一 ,针对非以营利为目的的侵犯肖像权行为 ,被法律强行转化为肖像权人的名誉权。二 ,针对侵犯死者肖像的行为 ,转化为死者近亲属的名誉权  相似文献   

7.
侵犯肖像权案件是司法实践中的新课题。1987年,我院本着边实践,边探索的精神,先后审理了五件侵犯肖像权案件。现对审理这类案件谈一些初步的体会和看法。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相似文献   

8.
集体无肖像权。所谓“集体肖像权”是对法律概念的误用 ,其实质是对多数人的肖像可以同时使用、收益的权利。使用多数人肖像的前提是要得到所有肖像权人的授权 ,以此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有侵犯姚明肖像权之嫌。  相似文献   

9.
肖像权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利。由于《民法通则》第100条对公民肖像权只作了较为原则和笼统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因法无明文规定而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以营利为目的”是否为构成侵犯肖像权行为的必要条件之一一般认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构成侵害公民肖像权的侵权行为,必须具备二个要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欠妥。我们知道,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的一种,从人格权产生的历史来看,对公民肖像权的  相似文献   

10.
"集体肖像权"的概念因"信禾公司侵犯三军仪仗队整体肖像利益"一案被提了出来,但对集体肖像权的存在、内涵和外延存在争议,"集体肖像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集体肖像权作为"特定意义的集体所享有的肖像权"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肖像权,仅是一种狭义上的概念。此特定意义的集体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对此有学者已做出界定,这种意义的集体是对传统肖像权主体理论的一种突破。"集体"本身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也应承认不具有归属性的成员作为一个集体基于整体肖像利益共有一个肖像权,作为广义上的"集体肖像权"。承认集体肖像权并不绝对排斥个人肖像权,其有独特的冲突调和渠道,而且保护了各成员的个体肖像权。  相似文献   

11.
论死者肖像权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死者的肖像不得随意使用,这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已得到普遍认同,但是法律所保护的客体是什么?以及应如何保护等具体问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法律保护的是死者的肖像权,保护不受期限的限制,并且侵犯死者肖像权的行为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应比其他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赔偿数额大。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周海婴为鲁迅肖像权打官司,此乃全国首例,最高法院批复:“死者没有肖像权”1996年11月,浙江省邮政局制作发行2000套《纪念鲁迅诞辰115周年纯金纯银邮票珍藏折》,每册售价1115元。周海婴以被告侵犯“鲁迅肖像权”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起关于“死者肖像权”的诉讼。原告代理人朱妙春律师认为鲁迅的肖像权是一种人格权,包括鲁迅肖像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鲁迅虽已去世60余年,但是鲁迅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几代人,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将继续影响下去,其精神利益具有社会关联性。鲁迅肖像的物质利益虽然不是其肖像利益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法律解释语境下侵犯肖像权行为之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娟 《政法学刊》2004,21(3):23-26
我国民法关于肖像权的规定在理解上存在分歧;对肖像权立法进行逻辑解释,揭示肖像权立法中的法律漏洞;进而探究 我国肖像权立法的旨趣;最后通过伦理解释,找出解决法律漏洞的普适性路径,得出“未经本人同意,不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的,也可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公民的肖像权,是指公民对通过摄影、绘画、雕塑等方式或其它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这种权利,是法律直接赋于公民所享有的,因而具有专有性和不可侵犯性。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第一百二十条对公民肖像权的保护作了具体规定,如果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他人非法  相似文献   

15.
《茶馆》剧照案与“角色”肖像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初,以老舍名剧《茶馆》拍摄的同名电影给观众带去了隽永的回忆。而今,剧中“秦二爷”的扮演者、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却因《茶馆》中的剧照与北京天伦王朝饭店及北影厂打起了官司。 惹出纠纷的两幅剧照都选取了“秦二爷”身穿长衫手抚茶碗,面向前方端坐茶馆中央的形象,剧照还被制作成灯  相似文献   

16.
提起肖像权这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会认为肖像权被侵犯,一般都发生在一些明星大腕和公众人物身上,和咱们普通老百姓并无太大的关系。这起和肖像权有关的案件,却发生在郑州市一个普通市民汤女士身上……  相似文献   

17.
法律顾问     
著作权肖像权受侵犯应当如何处理编辑同志: 近来,我们单位有些同志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肖像权、姓名权等问题的议论颇多,尤其是对这些权利受侵犯应当如何处理的问题,争论更多,众说不一。我们对政策、法律不太熟悉,请给予解答。天津市李诚  相似文献   

18.
肖像权,是指公民对其肖像享有利益而不受侵犯的权利。《民法通则》的颁布,确立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公民肖像权的制度,但人们对于肖像权制度的内容的理解均存在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公民肖像权的充分保护。所以,有必要对其中的,些基本问题加以探讨。一、法律意义上肖像概念及特征德国于1876年颁布的《美术作品著作权法》,正式把肖像的概念纳入了法律的范畴,肖像成为了法律上的概念。根据该法的立法精神,肖像作为法律上的概念的意义里,一个具体的肖像作品同时体现着两方面的权益:一方面是肖像作品的著作权所有人所享受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赔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民法通则》的颁行,因精神损害提起的诉讼逐渐增多起来。继报上披露了著名电影演员杨在葆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控告《啄木鸟》杂志、北京市药材公司等单位侵犯其肖像权之后,上海、天津、沈阳、安徽等许多地区的人民法院也先后受理了不少关于侵犯公民、法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尊严的案件。其中有的已经审结,从而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根据宪法原则制定的民法通则丰富了保护人格尊严的内容。民法通则第100条、第120条对人格权中的肖像权的保护作了特别规定。这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崭新内容,而且在国外民事立法上也不多见。对公民肖像权实行法律保护,有利于公民人身权利免遭侵犯,对形成尊重人格尊严的文明社会风气,激发亿万群众建设四化的热情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