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朴正熙政府的领导下,上世纪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首先重点分析了韩国政府在新村运动中的作用,即政府是新村运动的发起者、引导者、支持者、推动者和监管者,最后总结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70年4月,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引导农民建设家乡。韩国新村运动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具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基础建设阶段(1970—1973)。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韩国政府为全国所有农村免费提供水泥,用于村里的公共事业,如修建桥梁、公共浴池、洗衣场所、修筑河堤,改善饮水条件、房屋和村级公路等。政府根据各村的表现,将35000个村划分成自立、自助…  相似文献   

3.
韩国政府在“新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和弱质的农业来说,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韩国政府有建设新农村运动中的作用和成功经验,对我国政府在发展农业、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建设新农村,韩国的"新村运动"是公认的发展农村的典范。通过对韩国新村运动产生的背景、成效及成因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国“新村运动”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及其供给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的“新村运动”对于韩国的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村运动中形成了一套健全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其主要特点是:从供给主体来看,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是多元化的;在供给方式上,政府直接供给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居民合作供给机制;从供给的依据来看,公民的公共产品显示偏好成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在决策机制上,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保证了公共产品供给的供需均衡;在供给内容上,公共产品供给结构适应了农民需求。这一机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在国家治理和村庄治理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同属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在历史上与我国有相似国情,两国开展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开发农村、发展农村的重大成效,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一、日韩新村运动中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治理经验和共通逻辑(一)日本新村运动中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经验1955年日本开展的第一次新村建设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确定推行区域,二是建设新村推进体制,三是加大对新村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1967年日本制定了针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称为"第二次新村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新村运动",历时虽短成就很大.它在以下三方面为我国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改革的初始阶段,以思想启蒙为先导,培养改革内动力;在改革中强化政府作用;组建各种农业协会,改变农村中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8.
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福州市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扎实有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村居领导班子,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抓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工作,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农业发展严重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投人不足;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引发诸多城市问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凸显.随着韩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取得成功,政府财力增长,已有能力支援农业和农村,以便缩小城乡差距.于是,在朴正熙总统的倡议下,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村运动".通过大力倡导"勤勉、自助、合作"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以农民自主为基本动力,以政府支援为辅助措施,带动农民进行新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0.
韩国新村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延续至今,是韩国在城乡失衡的背景下由政府实施的一个实验性项目.  相似文献   

11.
刘朝瑞 《学习论坛》2007,23(3):46-48
韩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其迅速崛起中开展了“新乡村运动”。韩国注重在工业化进程中支持农村的发展,把政府大力支持与农民自助、合作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农民素质,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就有效地改变了农村面貌。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应当借鉴韩国成功的经验,有序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的乡村适度债务规模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爽 《学习论坛》2007,23(10):53-54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不能一味地避免乡村新增债务,而且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使乡村新增债务尤其是良性债务维持在适度的规模和水平之上。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容整洁是创造适于人居环境、保障农民生存、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村容整洁的内涵、基本内容、实现途径等方面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稳步扎实地推进。  相似文献   

14.
休闲渔业以其特有的产业优势成为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中的一个新兴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休闲渔业毕竟是一项新兴产业,自身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在发展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政府的大力培植、引导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韩瑞波 《探索》2020,(1):154-165
在乡村振兴和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背景下,"片区"已成为部分地区进行村民自治试点的新型治理工具。"片区自治"将人为划分的片区嵌入乡村治理结构,使其成为"村"与"组"之间的一种非正式治理单元,从而实现治理单元的适度下沉和重塑治理单元的配置模式,以及促进乡村治理结构层级化和弹性化的一种实践形态。"片区自治"的生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村治体系困境的体制性因素、政策试点空间的政策性因素、社会关系网络的认同性因素以及适度规模效应的组织性因素等相互激荡而成。行政力量持续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型自治组织营造、治理规则创制成为"片区自治"得以运转的有效支撑。然而,作为一场探索中的实验,"片区自治"尽管在强化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网络、提升村民自治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通过激活内生动力、厘清自治权能、提升组织能力等途径提升农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管理体制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不解决乡镇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将严重影响乡镇政府能力的提高以及和谐乡镇体系的建立。因此,在思想认识上,弄清构建和谐社会与乡镇政府能力建设的相互关系;在收入分配上,建立对政府收入来源进行规范和监管的动态型收入分配机制;在管理体制上,探讨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降低乡镇政府成本,建立执政党成本的约束与评价机制;在民主建设上,探索政府与群众互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建立基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农村灌溉与乡村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光芸 《学习论坛》2006,22(7):50-53
农村灌溉设施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农村普遍存在水资源灌溉的困境。社会资本引导下的自组织灌溉是成功且富有成效的。村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的规范和通过自主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村民合作所依赖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能够很好地解决乡村自主组织所面临的“搭便车”、可信承诺与激励监督问题,因而既是农村灌溉自组织管理的基础,也是乡村治理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是在广大农村实行直接民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之一.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显示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征.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我国农村开辟了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实行村民自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献功 《学习论坛》2008,24(1):28-32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新农村建设对村级党组织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然而,部分村级党组织存在着许多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