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一直认为,将自己的文字按写作时间编辑成册是件冒险而愚蠢的事,所以在编辑时断断续续,时动时停,思想上总在不停地反复。但转念一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谁又能抹掉自己最初那几个歪歪斜斜的脚印呢?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在县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兴奋得在田野上奔跑的少年的身影……在随笔《恍惚中的明白》里,我几乎动情地叙述了这件事。重读自己这些叫作散文、随笔的文字,我还是微微有些吃惊:一  相似文献   

2.
一有人说,随笔是思想者的文字。其实杂文也是思想者的文字。没有思想的文字,是不能叫杂文的。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作家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作家不能没有思想。"杂文家更是如此。二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因而我们永远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秦德君 《传承》2012,(5):96-96
1958年11月,毛泽东倡导在中央和全党干部中"开展一次读书活动"。他自己身体力行,在两个多月里,读完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大部分是在杭州、上海和广州进行的,很多时候是在火车上读的。  相似文献   

4.
2010年,我有机会随乡镇人大课题组就北京市乡镇人大的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历时半年,接触十余个区县,百余位乡镇人大干部,收获很大,感受颇多,于是就有了这篇随笔性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李寅峰 《台声》2011,(6):70-71
从启程前向报社、上级领导机关打报告,到出发后每天给9岁的儿子编辑短信介绍行程,到台湾酒店中和其他媒体同行一起写消息稿,到回来后一篇又一篇的通讯见报,再到自己网络空间里的随笔感悟,半个月来,从几十字到几千字,从公文、家书到新闻、随笔,和此次活动相关的各类文体的文字都写了一些,按道理,交差勉强可以了。但是真的,不过瘾。工作的任务,应当算完成了,自己留下的任务,却如心里悬着的石头,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6.
“学画从这开始”一套乾隆年间刊刻的《芥子园画谱》,使国画大师齐白石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100多年后,齐白石“高足”卢光照的弟子、青年画家王志学, 也与《芥子园画谱》结下了不解之缘。王志学是近年来活跃在中国画坛上的青年画家。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山东李苦禅纪念馆、北京景山公园等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和个人邀请展。陆续出版了《王志学画集》、《王志学画选》及随笔集《海天楼随笔》。  相似文献   

7.
正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在她的一篇随笔里这样写到:"最富于才华的文章,倘若脱离了它的基本生存要素,也只不过是尘土、砂子和草皮而已。"我不想让这则刚刚拉开帷幕的文字上演一场弥漫教条的"正剧",蒙田说"我并不教诲,我只是叙述"。借用他们的话,是希望这个内心涌动着不安与繁复的夜晚,能在从容的叙述里得到平静和简单。曾经在一个课堂上讲过文章的"生存要素",即学问、才气、见识和情趣,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人民服务、替人民说话。"重庆市丰都任人大代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先后走访选民200多人次,提出建议意见20多件,建议内容大多涉及民生民计  相似文献   

9.
有些杂记、随笔之类,读后总觉得读不读皆可。一是因为作品芜杂,读来无头绪;二是因为是作者凑数之作,教益不多。读罢王梦奎的短文集《翠微居杂笔》,这成见随即绊了我一跟头。 读完第一篇《桃李春风惠泽长》,即有折服之感。语言是铅华洗尽而意蕴深长的。继续读下去,我拒绝融化的心,最终不由自主地融入春天了。 《杂笔》收录82篇文章和诗一束,从司马懿是胜利者的翻案  相似文献   

10.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廖建桥日前的一篇随笔《请不要叫我老板》在各大网站论坛、高校BBS上传为热门话题。文章里说: “谁要叫我老板,我将取消他(她)作为我的研究生的资格。”廖教授如此较真,是因为时下研究生给导师打工已从“潜规则”上升为“显规则”,不少研究生流行叫导师为“老板”,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给导师做着与专业没有多大关系的  相似文献   

11.
聚居在贵州高原的苗、布依、侗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字,从五十年代创制到现在,已经过了四分之一以上的世纪,在这近三十年的岁月里,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它都处于冻结状态,无人过问。直到八十年代伊始,它才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先雨露,在广大的少数民族群众和干部迫切的要求下,得到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和民族自治地方党政部门的支持和鼓励,冲破了多层阻力,顶住了多方碍难,苗、布依、侗等民族文字得以进行试点推行。  相似文献   

12.
现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太弱和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有关系,大学基本上是中小学的教育方式,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大学生没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时间。在美国大学里学一门课,老师往往会先给一个书单,20本书、50本书,你读完了再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继1993年出版了60多万字的《储瑞耕文集》(该《文集》获’93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大奖),今年,储瑞耕又将70多万字的《心灵原稿·储瑞耕文二集——35年日记选》奉献给读者。人们不禁要问:储瑞耕,何人物也? 当他于1946年2月在江南武进县湟里乡呱呱堕地时,其父——新四军某部一位班长,已在苏北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这位烈士遗孤1965年考入上海海运学  相似文献   

14.
从西藏开始     
2008年7月,在北京东四六条胡同里一个老北京四合院里,四合院的主人——旅居中国20多年的美籍作家龙安志(Laurence J.Brahm)把自己历时5年完成的新书《香巴拉宫随笔》系列(《寻找香格里拉》、《与神山对话》和《香巴拉之路》)赠送给了他的老朋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0周年,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知青话题,忽然又热了一阵,又出版了一批知青题材的图书。遗憾的是,除了知青老照片的选本能火爆一气,文字为主的大抵炒冷饭。报纸上的评论文章,多是冷言奚落。总是插队那点儿事,像祥林嫂反复叨唠孩子丢了:“我真傻……”听者越来越少。有位著名的知青作家,在这一年勉强写下一篇有关知青的文字,然后郑重声明:就这一话题,从此封笔。没有新意,他们谈腻了。不让他们再谈知青话题,他们会感恩戴德。十年前,《北大荒风云录》出版时,声称知青话题是“超世纪的话题”,终于到…  相似文献   

16.
闲暇之时,阅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人生论》,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培根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读后为之精神一振。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6,(6)
正周作人写过一篇《喝茶》,里面有一段文字很有名,常常被人抄来抄去:"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同样是说茶,我却更喜欢周作人《苦茶随笔》里的另外几句话:"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  相似文献   

18.
我当代表123     
_ 1993年12月1日,我被陆城街道办事处花庙选区的近万名选民选为宜都市第三届人大代表。时隔5年。我再一次当选为人大代表。在我当人大代表的7年多时间里。我时时处处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么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鞭策自己,尽力为选民办事,为群众办事,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因而受到了选民们的好评。进入代表角色以前,我总认为,代表代表,开会举举  相似文献   

19.
王琼 《思想工作》2005,(6):27-27
2005年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诞生100周年,为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在许多科学家看来,在100年时间里,相对论推动科学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100年时间里,全世界也有许多科学家并不完全迷信相对论,他们不断地努力,试图在认识上超越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内蒙古就有一个这样的人,他叫齐新。在20年时间里,他对相对论及其研究对象———客观世界本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于2002年完成了20多万字的科普专著《智胜爱因斯坦》,这是一本试图超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探索之作。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自称是爱因斯…  相似文献   

20.
寻找翠翠     
龙迎春 《传承》2008,(13):30-31
翠翠并不是一个生活中的人物,她只是活在文字里,在文字里美丽;在文字里被爱;在文字里带着她的狗与爷爷相依为命;然后同样也是在文字里,爱她的人一个个或生离,或死别,留下她独自一人,等待没有答案的明天。她是沈从文笔下的一个"皮肤晒得黑黑的"、"眸子清明如水晶的女孩"。带着这样的印象,寻找翠翠就成了湘西之行一个不能绕开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