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杀妻案”主角二审被判无罪》,这是2005年12月25日《燕赵都市报》的一个醒目标题。该文用近整版的篇幅报道并高度评价了张新亮“杀妻”案的终审结果,认为这一“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的终审判决,“是河北省在刑事审判领域中先进司法理念渗透的一个典范。业界共同的认识是,以张新亮案为代表,今年以来,我省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起“河北版”的“佘祥林杀妻案”;幸运的是这位“佘祥林”由死刑改无期,又从无期获无罪,从而被媒体推为“疑罪从无”司法理念的“典范”和“标本”。这是一起从始至终都受到媒体关注的案件,所不同的是,这一“始”一“终”的报道内容却大相径庭,结果迥异。  相似文献   

3.
林桦 《检察风云》2005,(9):38-39
4月13日,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上午,湖北省京山县人民法院大门前早早地聚集了上千名群众和近200名记者。大家都在等待着一个没有悬念的故事结尾。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重新开庭审理,法庭确认原审认定被佘祥林“杀害”的妻子张在玉已经回到家里。由于原审对佘祥林定罪量刑的事实已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观念和现有司法体制的影响和制约,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和特殊意义在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在比较"辛普森杀妻案"与"佘祥林杀妻案"的基础上,借鉴美国证据立法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实践,并提出对其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湖北佘祥林“杀妻”冤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年前,湖北省京山县青年佘祥林的妻子失踪,佘祥林被当地执法机关认定有“杀妻”嫌疑,遂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死刑,后因证据不足二审改判15年有期徒刑。11年后,“被杀”的妻子再现人间,冤情大白于天下,“凶手”丈夫终于洗清了不白之冤。而这时的佘祥林已经在监狱服刑了11年  相似文献   

6.
佘祥林没有杀害其妻张在玉,这个冤案真相已经大白于天下。因为此案属于有形案件,再加上余本人11年铁窗苦捱;其母为其伸冤被关押9个半月,眼瞎耳聋,在缴了3000元钱后被放出,数月后撒手人寰;其兄为其申诉,曾遭关押41天;其女14岁时即失学,好端端一个家庭家破人亡。本来夫妻为人问至亲,却因为无端飞来冤案之误导,导致余和张两家关系紧张。敢于提供“良心证明”为余祥林洗白的倪乐平一家遭到空前高压,其妻聂麦清被逼差点自杀。而那个不知名的女尸,做鬼11年仍无法确认身份,真凶依然逍遥法外。这惊人的一幕告诉我们,建设法治中国和谐社会需要何等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疑罪从无”这一司法界特别是刑事司法界早已熟知的词组,在佘祥林杀妻错案被纠正前后,几乎成为被人们嚼烂了的字眼。人们从佘祥林杀妻错案中反思:假如负责侦查的公安机关对死者和张在玉进行DNA鉴定并加以比较,决不会错误地认定死者就是张在玉;假如我们的政法委不对各案进行“领导”,不会发生错判十五年:假如我们的公、检、法三机关中有任何一家坚持“疑罪从无”,不可能发生错判;假如上级法院发现不能确认犯罪后直接改判无罪而不是裁定发回重审,佘祥林错案至少能提前纠正十一年;假如法院能认真地听取辩护律师的辩护意见,假如……也许有太多的沉痛假如。  相似文献   

8.
高峰 《法律与生活》2013,(13):40-41
"我希望自己的16年监狱生活没有白过,在我身上发生的不幸,不再发生在别人身上。"——蒙冤入狱16年的美国人杰弗里·德斯科维奇出狱时这样说"佘祥林"这个名字,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让人倍感沉重的代名词——特指那些蒙受重冤的人。近些年,关于错案、冤案的报道屡见报端,引起了法律界以及普通民众的广  相似文献   

9.
熊皓 《中国检察官》2005,(3):112-112
近段时间,上网、阅报、看电视,发现最多的莫过于发生在湖北省京山县的佘祥林杀妻案的系列新闻报道,佘祥林终因妻子张在玉的出现而得以洗雪冤情,被法院宣告无罪,并将接受国家赔偿,有关办案人员将承担相关责任。笔者认为该案发人深省,然而对仅止步于就错纠错,进而追究办案人员责任的做法不敢苟同。一般说来,一个地方发生一件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往往会引起社会的普通关注。司法机关将面临群众舆论等各方面压力,要求尽快破案或查明真相,甚至有的也会面临个别领导要求限期破案的指令。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司法的独立性将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破坏。在这…  相似文献   

10.
11.
2005年4月,震惊中国的湖北农民佘祥林“十一年杀妻冤案”被改判,让含冤的佘祥林终于洗尽沉冤;而当初余祥林一审被判处死刑后,要不是一位大字不识的农妇,出于良知和道义出据了一份“良心证明”,佘祥林也许就已经含冤九泉了。这位大义的农妇就是湖北天门市的聂麦清,因为那份救了佘祥林一命的“证明”,她原本幸福平静的一家却命运陡转直下,从此而陷入悲惨境地……  相似文献   

12.
在狱中度过11个春秋的佘祥林最终以"死妻"再现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被当庭宣告无罪。这起案件本身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之所以仍然受到广泛关注还在于它唤起了我们对现有的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刻反省。本文认为,执法的公安机关违反法定侦察程序,司法机关违反法定审判程序,未能恪守程序正义,以及我国司法的不独立是导致这起冤案的主要原因。下面,文中就以本案分析刑讯逼供产生的根源、危害及其预防,希望能从本案中吸取教训,以利于健全法制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3.
佘祥林被无罪释放了,法律终于给了佘祥林一个迟到的公正。当我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无辜的佘祥林,拷问滥用刑罚对佘祥林造成的伤害时,还应看到一个死不瞑目的被害人——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堰塘里的那名“女尸”。随着佘祥林妻子的出现,那名女尸已不再是被佘祥林“杀死”的“张在玉”。她到底是谁?杀害她的凶手又是谁呢?想必大家和我同样有这样的疑问。  相似文献   

14.
"佘祥林案"的程序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卫东 《中外法学》2005,(5):573-584
  相似文献   

15.
周叶中  江国华 《法学》2005,(8):69-76
法律理性中的司法,应当是一种理性的司法。司法理性是一种归纳理性而非演绎理性,是形式理性而非实质理性,是职业理性而非世俗理性,佘祥林案暴露了我国司法过程的非理性,集中表现为以演绎理性代替归纳理性、以实质理性优位形式理性、以世俗理性牵制职业理性,这是佘祥林式冤案之必然性所在。更新司法理念、深化司法改革,倡导法官主导下的法治思维,在法律理性中整肃司法秩序,是杜绝佘祥林式冤案的根本出路,也是中国法治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28日上午10点半,由四川省雷波县政法委组织的一起“杀妻”案情通报会开始后,会场顿时宁静下来。  相似文献   

17.
杨帆 《行政与法》2005,(10):113-114
在民众关心、同情佘祥林遭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以推动中国司法改革的发展。本文将着重探讨佘案的症结之一—无推定原则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余祥林杀妻案”又一次激起公众对现行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的不满,建立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再度成为刑法学界的一致呼声。本文从程序公正优先问题谈起,并就西方国家的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以及我国法律规定之不足,谈一下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9.
刘立民 《政府法制》2013,(33):26-27
连日高温,炙烤着安徽大地,也在考验着渴望了解于英生案情人们的耐心。  相似文献   

20.
辛普森杀妻案和我国的佘祥林"杀妻案"是极为相似的两个案件,却发生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一个看似"有罪"却最终被宣告无罪释放,一个本来无罪却被判决有罪入狱。这两种结果一定程度上反应两个国家在审判制度法律文化上的区别,我国正处于司法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司法矛盾也得以显现,如何能够发扬我国传统司法的优势,借鉴西方司法制度的优点,促进我做司法体制的进步和改革,是我们必须和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