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欺凌行为频发,成为阻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问题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欺凌行为逐步向网络平台拓展,衍生出网络欺凌这一新的欺凌形式。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在特征、测量方法、动机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各具特点。在梳理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之间异同,厘清两者界限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欺凌行为的"预防型-补救型"路径,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构建三位一体的预防和治理机制,将更有针对性地应对青少年欺凌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现象频发。校园欺凌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破坏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我国反校园欺凌制度的现状,借鉴国外反校园欺凌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校园欺凌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国反校园欺凌制度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青少年的特殊、优先保护进行了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预防、  相似文献   

3.
网络欺凌行为是指欺凌者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自媒体、移动通讯工具等设备在网络空间里对自己看不顺眼或有矛盾冲突的人进行攻击的行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遭遇网络欺凌后,学习、生活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轻者影响身心健康,重者危及生命安全。我国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不懈努力,加大治理和管控力度,以预防最终禁绝网络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广泛受到科学教育的青少年是信息碎片化、社群原子化、媒介融合化的网络空间的主要活跃群体。饶有意味的是,以青少年为参与主体的"日常迷信"行为反而不断出现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当中。它在过去20多年间经历了符号赋权、焦虑消费和文化塑造的传播阶段,反映了中国网络社群浸入社交媒体的时候如何进行意指实践,折射出他们面对社会焦虑的时候如何通过意指实践进行情绪布局,也体现了他们共享媒介经验的时候如何参与到文化塑造的现场。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同伴关系、嫉妒与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量表、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对724名初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同伴关系、嫉妒、校园欺凌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2)嫉妒在同伴关系与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证实同伴关系对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了嫉妒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考察了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校园欺凌(实施欺凌和遭受欺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校园欺凌经历有显著影响。权威型教养能有效降低青少年实施欺凌及遭受欺凌的风险;专制型教养则会提升实施欺凌及遭受欺凌的风险;放任型教养仅会增加实施欺凌的风险。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权威型教养通过社会情绪能力和同伴交往间接作用于校园欺凌,具体而言,权威型教养对实施欺凌的影响通过社会情绪能力这一单独中介实现;其对遭受欺凌的影响通过社会情绪能力和同伴交往的共同中介作用得以实现。而这两个变量并不是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影响欺凌的中介机制。上述发现为有效防治校园欺凌的干预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检视关于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已有研究,基于其行为发生动因的研究多有涉及,如个体认知、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文化与亚文化、社会关系网络等,但少有针对其行为发生逻辑与过程的分析讨论.由于静态的"因素/行为"分析解释了"因素影响了行为",却没有很好地回答"因素到底如何影响行为",因此,在悬置"因素"的同时,需要一种动态的"过程/行为"分析.通过考察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最显著特征即群体性,而后基于群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对青少年群体吸食新型毒品的行为发生逻辑与过程进行分析,以探寻治理新型毒品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校园欺凌行为在中小学校园里频频发生,相当一部分学生直接或间接受到校园欺凌的冲击,使其产生生存的危机感和焦虑感,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分析青少年学生欺凌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应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有利于引导和帮助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欺凌是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电子通讯方式,持续针对无力保护自身的受害者实施的攻击性的和有意的行为.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欺凌的新形式,是欺凌行为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网络欺凌行为与传统意义上的欺凌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目的是大致相同的,网络欺凌行为具有欺凌行为的基本特点,但是它又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网络欺凌的产生,既是出于发泄情绪,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网络欺凌颠覆了欺凌的"力量原则",欺凌者只要拥有较强的互联网操作技术,就可以对网络世界中的弱者进行欺凌.相对于传统的欺凌来说,网络欺凌的危害可能更大,监控的难度也更大.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到教育体制改革,长期以来,北京市政协委员高度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有6位政协委员提交了6件有关校园欺凌问题的提案。为推进提案办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5月11日,市政协召开预防与治理校园欺凌专题座谈会,邀请提办双方与青少年教育专家、师生代表共同交流研讨。座谈会上,市教委负责人首先介绍了预防及治理校园欺凌工作思路及有关提案的办理情况。之后,北京青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