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委书记是一个县级执政团队中的“主心骨”,是党在当地各级组织的领导人,处于权力的“核心区”,手中权力很大。这使得县委书记这个岗位既是“最容易有作为的大舞台”,又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重灾区”。如何确保县委书记真正将手中的权力为民所用也成了公众所关注的话题。本期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各地在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权力腐败行为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要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就必须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逻辑,深入剖析县委书记腐败成因,健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预防和惩治体系,以期“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积极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各地在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权力腐败行为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要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就必须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逻辑,深入剖析县委书记腐败成因,健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预防和惩治体系,以期“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积极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4,(20):18-21
“郡县治,天下安。”这一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让县委书记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也颇多非议。一方面是县委书记“白加黑”、“五加二”,一方面是质疑他们权力过大;一方面是县委书记责任重大,高度紧张像惊弓之鸟,一方面是质疑他们权力失控,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无论如何,他们都为一个县的发展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县委书记有权,也有责;有少数人腐败,但主流还是奉献。这个群体是中国治理的基石,他们和整个体制内所有的岗位一样,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大潮中。对这个岗位,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09,(9):24-25
提高县委书记的级别,会使一把手的权力更大,而监督能不能跟上?在腐败高发的今天,县委书记“高配”的背后隐忧潜伏……  相似文献   

6.
不搞“一言堂”,是杜德清的原则。“在一个县里,县委书记的权力确实很大,有时候甚至会让你感觉良好,这时候一定不要独断专行。”  相似文献   

7.
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防止县委书记腐败,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任用条件和程序选好县委书记,加强对县委书记的思想教育,县委书记要做修身立业的表率,完善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程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健全有效的权力制衡体系。  相似文献   

8.
县委书记用人权有多大 “与过去相比,权力并不是小了,只是随意性小了” “在我们县,书记有多大的用人权,大家都清楚。”安徽省无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可真介绍,在《无为县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暂行办法》中,明确界定了县委书记的6项用人权:动议权、提名推荐权、干部调整方案审订权、主持会议权、临机处置权和管理教育权。  相似文献   

9.
“郡县治则天下安”。关注基层执政能力建设,必然关注县委权力运行,关注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 2009年3月,中央纪委、中组部确定了一批全国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日前。中央纪委到试点地进行调研、评估,进一步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地方官员雇凶杀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极个别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官员,为了追求更大更多的权力和金钱,不惜铤而走险,上演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谋官害命案。这种为官、为财而走极端的现象,可以说是“吏治”腐败的最高表现。触目惊心的谋官害命案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以来,各地法院共受理这样的案件30多件,这些血淋淋的案件让人触目惊心:县委书记被车撞伤案。江西省安义县原县委书记陈锦云在担任安义县县长期间,为了当上县委书记,纵容、支持个体户陈家友等一伙恶势力用车将当时任安义县县委书记的胡次乾撞伤。…  相似文献   

11.
郡县治,天下安,县的稳定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石。县委书记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县委书记岗位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权力巨大,当前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伊娜 《党史文苑》2014,(6):68-72
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基层骨干力量。规范县委书记的权力行使、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尤显重要。文章对县委书记权力来源、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权力腐败、权力勘界和权力制约监督等六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了现有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县委书记权力制约监督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冯志峰 《学习月刊》2012,(19):33-33
县委书记身处所在县级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其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的制约.带来的破坏力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这就必须及时总结各地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索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的路子.提高其权力运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郡县治则天下安。关注基层执政能力建设,必然关注县委权力运行,关注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2009年3月,中央纪委、中组部确定了一批全国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日前,中央纪委到试点地进行调研、评估,进一步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为何要规范县委权力?县委特别是县委书记权力有多大?权力怎样公开透明运行?县委书记们是如何用权的?对于用权,县委书记们自己怎么说?  相似文献   

15.
“卖官书记”郑元盛文/江善,保红,吴戈图/卢扬身为县委书记的郑元盛,胆子确实够大的,居然把人民赋予他的权力当作商品出卖、"明码标价"。他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实属罪有应得。请看原江西省广丰县委书记郑元盛,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利用职权大...  相似文献   

16.
郑培民同志是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之后,又一位党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学习郑培民,做勤政为民的公仆,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在“权为民用”上见行动。县委书记在一个县处于核心地位,老百姓对县委书记的监督主要看其对权力的正确使用与否。县委一班人特别是县委书记必须切实做到以民为本,权为民用,真正把执政为民这一“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落实到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的实践中。这种“权为民用”…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审计厅不久前发布消息称,他们正在缙云县和新吕县试点对县委书记、县长的经济责任进行同步审计,促进权力与责任对等,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对县委书记进行审计,在浙江尚属首次。浙江省审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只对县长而不对县委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可能会造成县长承担一些本应由县委书记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腐败,从本质上讲就是权力观的扭曲,不正确的权力观会使权力变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私有的权力,就产生以权谋私。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的权力观是:唯我独尊,无论大事小事由他说了算,为所欲为,全然是家长制作风。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的权力观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休没本钱”。有这样的权力观,必然导致他们走上腐化堕落,违纪违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同时也存在着权力失控导致腐败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县委书记权力失控的现状和原因,并从纪检方面入手,对县委书记权力监督制度作出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党建文汇》2011,(3):6-6
中国有2000多个县(市、区),意味着有2000多名县(市、区)委书记。他们的总数不到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1%。但是他们“权力大。责任大,影响大”,他们不是“一般的处级干部”。“郡县治,天下安”,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