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发牢骚像是赶时髦:体制外的发牢骚,体制内的也发牢骚;没钱的发牢骚,有钱的也发牢骚:没权的发牢骚,有权的也发牢骚……有人总结,这叫“转型期综合症”,还有人建议应该搞“牢骚指数调查”。  相似文献   

2.
慎任为好     
有些领导同志在评价下属时常有这样的定论:这个同志工作不错,只是爱发“牢骚”。似乎发牢骚全是缺点。其实.作为领导,应正确对待下属的牢骚,“牢骚”里面也有真话、实话。  相似文献   

3.
目前,发生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的从“众”言行值得我们注意。有这样一部分党员干部,或许是一时的“糊涂”,不管是牢骚话,还是骂人的话甚至是会后需要保密的话,也都不分地点、场合、对象,统统给“倒”出来,似乎惟此才能“痛快”。而实际上,这种降低对自己要求的行为,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群众发发牢骚是正常的,因为,政府的工作中总不免有疏漏或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的党员干部也要跟着群众发牢骚、乱“讲话”,则与身份不符,实属不该。更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在查处腐败分子过程中,群体腐败现象十分突出。为什么会出现…  相似文献   

4.
有一路人摔了一跤,他不埋怨自己的不小心,却脱口骂了一句:“干部腐败,修的啥破路!”近年来,听到类似发牢骚、撒无名火的话,还真不少。“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感叹遘“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过,牢骚怨气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过。”  相似文献   

5.
对于领导干部下基层,群众有褒有贬。有人质疑形式:干部“沾地气”非得去同劳动吗?只要视百姓为父母,有颗为民爱民的心,不种地,“地气”也会满身。有人质疑效果:会不会种了农民地,荒了工作田?  相似文献   

6.
书法     
从报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在一个摊位的柜台上,摆着大大小小的乌纱帽,后面坐着一位干部模样、大腹便便的人,正在那里叫卖.买“乌纱”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正在往“摊住”前走,有的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已将“乌纱”戴在头上喜笑颜开地迈着方步离开,有的则手里拿着买来的“乌纱”发牢骚:“他妈的,要价太高了……”这幅漫画,虽说夸张,但绝非虚妄。  相似文献   

7.
汪金友 《前线》2011,(4):56-56
谁也没有想到,前不久重庆棒棒哥郑定祥的一句“缺钱不缺德”,短短几天就爆红网络。50家网站转载。四万个网页描述,三万条微博赞颂。有人说,“他是民族的精英”;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还有人说,“他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带来的是春天的亮色”。  相似文献   

8.
陈鲁民 《前线》2011,(1):55-55
夜读《萍州可谈》,见记:苏东坡曾任杭州通判,相当于“公务接待”办公室主任的职务,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陪同上级和各地来的官员及眷属吃喝游玩,最多时曾一个月游了二十多次西湖。而且他还不胜酒力,每天疲于应付,痛苦不堪,发牢骚说杭州通判这个差事简直就是“酒食地狱”。  相似文献   

9.
吕鹏 《廉政瞭望》2014,(4):50-50
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富豪队伍也逐渐壮大。但媒体和公众对这些人的评价却呈现两种极端:有人认为他们多是“官商勾结”的暴发户,也有人对富豪“艰苦的创业经历”顶礼膜拜。看来,公众要在喧嚣中读懂这个“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的群体,并非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10.
案头的报刊里,写有几位腐败者“抱怨”的一些话语:其一是,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在服刑忏悔时说:“平时要是有人批评我,提醒我,我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其二是,河南省巩义市建行原行长王永平因受贿101万元被判死刑。临刑前,他说:“假如我第一次走错路时,有人提醒我;我陷入其中不悟时,有人骂我,甚至组织上给我一个处分,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啊!”泰戈尔论钱把人变成囚徒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囚人,告诉我,是谁铸的这条坚固锁链?”“是我。”囚人说,“是我用心铸的……我日夜用烈火重锤打造了这条锁链,等…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07,(8):62-62
近日,河南省内乡县委书记王万鹏在该县网站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少发牢骚,多干实事》,明确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少发牢骚,以加强自身修养来倡树务实重干的良好风尚,做“但求实功,不务虚声”的模范,坚定不移地端正为民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张蕾 《党建文汇》2010,(12):42-42
前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个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新鲜独特,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有人叫好,说这个标题读来感觉“给力”;也有人说权威媒体这么遣词造句不够严谨……这次的争议,再次凸显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包括网络热字、热词和热语在内的流行语正“给力”人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3.
原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撰写的《风雨40年》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随着运动发展到出现打、砸、抢、到处夺权,一片混乱时,一些部长级的老同志意见越来越大。他们有时也会到总理值班室发牢骚,讲一些对“文革”不满的话。这些话反映到周恩来那里,他很焦急,生怕这些老同志发牢骚会带来麻烦,他就很难保护他们了。所以,他多次对老同志们说:“你们说话时一定要小心,如果你们再这样讲,发牢骚,我也没法保护你们了。”他让周家鼎传他的三句话  相似文献   

14.
面孔     
《廉政瞭望》2012,(5):8-8
汪业元:纪委书记“公开承诺” 湖南张家界市纪委书记汪业元日前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办公地点、电子邮箱、认证微博,并承诺自己会亲自认真处理每一个群众的来电和来信。有人赞他“迈出了官员公开的第一步”,有人质疑他“为了上位不惜作秀”。对此,汪业元表示:“我不是官员中的‘异类’。保证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也不是官员的‘另类’之举。”  相似文献   

15.
甄宇是东汉年间京城洛阳的太学博士:一次皇帝发“福利”,奖赏大家每人一只羊,可羊有大有小,肥瘦不一。有人主张把羊统统杀掉,肥瘦相搭,每人一份;也有人主张抓阉,大小肥瘦,全凭运气。七嘴八舌,莫衷一是。甄字说:“大家不必争吵了,我看还是一人牵一只吧。”  相似文献   

16.
修路     
厂里行政科长被免,老冯接任。厂长下令修路,可一周过去了,老冯无动于衷。有人提醒:“厂长的话你也敢不听?”老冯说:“不急。”数日后,厂长问老冯:“为何还不修路?”老冯搔搔头皮:“找不着施工队呀。”厂长说:“早说呀,我给你找!”翌日,施工队就来到厂里。大家对老冯无不佩服至极。  相似文献   

17.
面对换届,大多数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也有少数干部产生了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有的四处活动,跑上级领导,跑有推荐权、选举权的同志;有的挖空心思把自己装扮成“团结群众的干部”、“联系人民的公仆”,今天征求意见,明天开会座谈,后天组织“送温暖”;有的感到提拔尤望,精神不振,该抓的工作不抓了;有的对职务安排不满意,向组织讲条件,对群众发牢骚;极个别的甚至无视党的组织原则和干部工作纪律,拉票贿选,行贿买官,违规提拔,突击花钱。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会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村长村长,一村之长”,也有人把村长称作群众的“父母官”。可有一位村长这样讲:“村长,就是村民群众的‘打工仔’,我心甘情愿地当这样的‘打工仔’”。他,就是柳州市郊区羊角山镇新云村的村委主任覃瑞初。  相似文献   

19.
石勇 《廉政瞭望》2011,(5):32-33
“红眼病”转“贪病” 自小家境贫寒的李章国,2000年担任南京化建集团总经理(副厅级),不到3年又升任化建集团董事长。平心而论,李童国并非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后来在忏悔书中曾这样写道:“上世纪90年代末,即使有人送点香烟也推推搡搡,组建产业集团的后期,有人送几百元的购物券也遮遮掩掩。”  相似文献   

20.
鸡毛与令箭     
易水寒 《党员文摘》2007,(10):22-22
宋仁宗出游,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皇上,您渴成这样,干吗刚才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获罪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