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发展中,性别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在国内,由于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机械刻板的理解,由于对女性主义的盲目恐惧与误解等原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别盲点问题缺乏思考,不仅妨碍了与国际的交流,也阻滞了性别研究——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新动力——的生命力。本文拟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性别盲点的表现、根源及克服途径,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的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的父权制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法国的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流派,其社会性别理论集中反映了作为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色。它质疑了生理性别是自然的观点,指出生理性别是一种阶级的区分,揭示了其作为社会性的概念被自然化的过程,提出了社会性别先于生理性别等激进主张。它与以法国女性主义闻名的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完全不同的理论趋向。  相似文献   

3.
岳玉荣 《前沿》2011,(10):181-183
女性主义的兴起给科学教育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分析了女性主义的经验论者对科学教育中男性中心主义性别偏见的批判,分析了立场论者对科学教育中忽视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与利益及对科学教育中"低效率女孩"的解释模型的批判,提出了科学教育性别观的构思。对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教育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的渗透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翻译理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洛丽.张伯伦是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先锋人物之一,本文试图在介绍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基础之上,针对性别与隐喻,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内涵、意义及局限性。希望能为女性主义译论研究提供资料并助于商榷。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与教育研究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以其富有个性的教育主张和研究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其理论的特征在于对性别化教育的批判、对所有涉及女性及性别的教育主题的关注以及提出了富有个性的教育研究方法。研究女性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在教育研究当中反思研究者的性别身份,关注性别和女性问题、借鉴女性主义教育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更好地为教育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发展中,性别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在国内,由于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机械刻板的理解,由于对女性主义的盲目恐惧与误解等原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别盲点问题缺乏思考,不仅妨碍了与国际的交流,也阻滞了性别研究——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新动力——的生命力。本文拟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性别盲点的表现、根源及克服途径,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的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对公民资格理论传统的批判在凸现传统公民资格理论中女性之缺席的同时,却由于潜在的性别本质化分析而陷入普遍主义正义伦理的两难,关怀伦理成为女性主义摆脱正义伦理两难处境的另类思考。与以关怀为基础的路径相一致,差异性立场、身份政治转而成为女性主义表达其性别正义诉求的武器。但是如果妇女并非一种统一的性别象征,如何能够提出妇女的政治主张?因此,建构一种基于宽容、对话、理解、友爱、团结基础之上的包容不同身份差异(包括性别差异)的公民身份和公民制度成为继身份政治之后女性主义进一步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女性主义思潮和社会运动的发展,对两性关系和女性权利的变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新理解女性在公共与私人领域中的处境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从社会科学中公/私二分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性别关系与福利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同时结合女性主义的理论论述分析了国家、市场与家庭关系中的妇女权利配置这一核心问题,并对社会政策的发展与妇女的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谭琳和陈卫民的新著<女性与家庭>把社会性别视角引入了家庭研究,成为一部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家庭的力作.本文通过对该书内容、方法与对策的分析,指出该书在内容上以受社会性别支配的女性家庭生活为主线;在方法上坚持了女性主义认识论;在对策上提出了以女性赋权推动性别平等的新思路,在学术上填补了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肇始,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女性主义理论伴随着社会运动与女性运动几经沉浮,日趋成熟.本文将在有限的篇幅里以不同时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要理论关切为主线,对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力图勾勒出女性主义理论大体发展的脉络,以期对中国的女性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语言性别理论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去几十年来,语言性别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零散的讨论到系统的两元对立论再到后期的多元性别建构论。本文旨在揭示这些理论的发展,并总结出了六种语言性别理论:生物决定论、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社团实践论和表演论。本文主要阐述这些理论的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力图建立一种由女性视角和男性视角交错共视的人文视野.本文简明介绍了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及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对女性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别主流化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要求各国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本文在对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中国协调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了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傅立叶曾经说过:“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而,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人类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与发展,社会性别理论也成了妇女争取解放的重要理论武器。本文试图从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出发,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哲学基础,以及它对当前妇女解放的现实意义提一些初略的见解。一社会性别理论及其存在主义哲学基础“社会性别”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虽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但其涵义早在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社会性别的马克思主义诠释是社会性别理论本土化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需要。本文认为社会性别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消除不合理性别差异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制度文化的变革。社会性别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忽视生理区别、片面归因于文化、抹杀性别差异的局限,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加以补充和校正。  相似文献   

16.
赵凯 《思想战线》2005,31(4):125-128
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主义经济学,是在后现代哲学思潮和新古典经济学内在缺陷的理论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异端经济学流派.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拓展与修正,甚至颠覆.由于性别视角的采用,女性主义经济学具有批判性、政治性和人文性等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新特征,并提出了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建议.女性主义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继续发展的空间,但其对经济学研究方式的革新与批判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一个个案的研究,从社会记忆理论的角度诠释了中国农村地区生育实践中的性别偏好。  相似文献   

18.
李小云 《中国妇运》2001,(10):33-33
李老师:最近常从报刊上看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提法,想请您谈谈什么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主流化都包含哪些内容?它与社会发展的女权化有何区别?谢谢!刘亚妮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目前国际上倡导的社会发展的一个具体的框架。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妇女领导人会议上就有一个专题讨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性别主流化”呢?首先把性别区分为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是妇女学研究、妇女运动、性别与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假设,这一假设的含义是男女在生物学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现代性别理论认为性别的生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文章论述了这一比较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语境里,"性别研究"常常会处于尴尬的境遇中:一方面,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父/夫权制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平等的性别秩序,使得妇女问题一直是个饱受关注、亟待解决的真实的社会问题,性别研究从而具有存在的天然合理性;然而,另一方面,性别研究的兴起又与"女性主义"这一盛行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被引进中国息息相关,后者与本土语境之间客观存在的断裂与落差,又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