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艳圣 《当代世界》2013,(11):68-71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拥有近60年历史的老牌政党,并曾连续单独执政38年之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坛陷入动荡,各政党之间重组不断,寻求击败自民党并获得执政的机会。1993年,自民党首次失去政权,但一年后就与社会党联手,组建联合政府。2009年民主党击败自民党,实现日本政治的权力交替,但是,三年之后的自民党以巨大的优势获胜,再次崛起。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具有将近60年历史的老牌执政党,自民党既经历了无数的荣耀,也饱尝了失败的痛苦。其50年兴衰成败的执政历史,留给世人太多的思考与启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期的后发型国家,自民党的执政历史无疑对中国共产党把握这个历史机遇期、处理好国内外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重大启示。首先,党的基本理论既要建立在本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之上,又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加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是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第三,要让广大民众分享经济持续发展的成果和福利,形成一个稳定、富裕的中等收入阶层。第四,不断缩小社会差距,构建一个庞大、稳定的中产阶层。第五,遏制和打击腐败,彻底根除这个危害执政党地位的毒瘤。  相似文献   

3.
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日本政治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民党和民主党朝野换位。民主党与社民党、国民新党联合组阁,取代了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出现以两大保守政党为主体的政权更迭,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两大政党轮替。大选总体上强化了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格局,但与冷战后自民党内鹰派保守势力得势不同,这次是具有自由派倾向的民主党温和保守势力占据上风。日本政治思潮出现"脱右倾化"趋势,这对日本改善同亚洲邻国的关系有利。鸠山首相对内主张建立"友爱社会",在外交方面也要发扬"友爱"精神,在巩固日美关系的同时,加强同亚洲关系,推行"美亚并重"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自中日两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ODA合作以来,日本政府对华ODA政策很长时间里由外务省为代表的官僚机构所主导,执政的自民党并没有进行太多的决定性参与,即呈现所谓"官高政低"的现象。但是,随着90年代中期开始的日本国内政治选举、行政机构改革的推进以及自民党在外交决策领域能力的增强,日本ODA的决策主导力量逐渐发生了转移,相对于外务省等官僚机构,自民党在对华ODA政策上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这种决策主导力量的转移,构成了2000年后日本政府调整对华ODA政策的国内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5.
连智 《当代世界》2013,(1):35-36
2012年12月16日,日本举行第46届众院大选。自民党一举获得480席中的294席,与其政治盟友公明党共获325席,将再度上台执政。民主党则遭遇惨败,仅获57席,包括8名现职阁僚在内的多名党政负责人纷纷落选,执政短短三年有余便不得不交出政权。  相似文献   

6.
日本自民党"一强"优势确立于2012年日本众议院选举,此后历经5次国政选举延续至今。自民党"一强"是一个"复合结构":从选民支持基础来看,自民党国会势力之强与选民支持基础之弱是一体两面;从日本政党政治格局来看,自民党"一强"依存于其对立面,即其他政党的"多弱并存",同时自民党与公明党结成执政联盟,其"一强"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公明党。以选举政治为分析视角,自民党"一强"优势的延续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国政选举的低投票率,与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在选举中相互通融选票,与保守政党日本维新会展开间接合作。从当前日本政党政治形势来看,建立在与公明党结成稳定执政联盟与选举联盟基础上的自民党"一强"优势或将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7.
日本第23届参议院选举尘埃落定,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获得大胜,最大在野党民主党惨败,而代表其他社会各阶层的政党得票锐减,日本政坛呈现白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谢钧 《当代世界》2011,(11):53-55
自2009年9月27日,默尔克领导的联盟党与自民党组成的竞选联盟赢得大选组建德国联邦政府,执政至今任期刚刚过半。进入执政中期,执政联盟却遭遇了严重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9.
日本自民党曾经长期单独执政,但到了1993年,自民党的这种“一党独霸”局面被打破。到了今天,日本自民党的影响犹存,这主要表现在:自民党在国会两院仍然占据多数席位;自民党在进行议员选举时对选民仍具有吸引力;选民不一定衷心拥护自民党,但也不会支持其他的党派(民意调查显示,自民党支持率在20%-30%之间,不支持任何政党的比率占40%左右)。  相似文献   

10.
王屏 《当代世界》2013,(1):32-34
2012年12月16日,日本进行了,第96届众议院选举。结果,在野第一大党自民党大获全胜,议席数由上届选举的119席直升到294席。而执政的民主党议席数则由选前的233席直跌为57席,仅比号称“第三极”的大阪维新会多3个议席,  相似文献   

11.
刘江永 《当代世界》2009,(10):25-28
2009年8月底,日本第45届大选落幕。民主党大获全胜,取代长期盘踞执政宝座的自民党,首次成为执政党。9月16日,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顺利当选日本首相,并与社民党、国民新党组成三党联合政府。这将对未来日本政治权力结构、国内政治思潮、国家发展模式、内外政策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民党自成立后一直把持日本执政地位,并一度被称为"万年执政党".这种由自民党一直把持政权的体制被称为"一党优位制".在自民党领导下,日本创造了"日本模式",国力空前强大,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派阀纷争、金权政治、腐败、一党独大等,使日本国民丧失了对自民党的信任.1993年自民党在大选中失败,标志着日本政党体制由"一党优位制"向多党竞争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3.
赵博渊 《南风窗》2012,(16):41-43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国会表示将争取明年4月达成钓鱼岛国有化。这或是经验不足的误操作,或是为吸引民意的姑且为之?抑或是政策主张起了变化?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民主党豹变如斯?中国在过去40年都在跟自民党打交道,对于执政不过3年的民主党非常陌生。而这一切,都是民主党上台后出现的新变化。6年前,国人提及中日关系,多异口同声地将症结归因为历史认知问题,认为是以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鹰派为代表的自民党保守势力在捣乱,并大致确立了一个共识:中日关系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源于两个同处转型期的国家在利益和价值取向上的巨大分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日本政局动荡不定,在众议院即将于2009年9月10日任期届满前夕,7月21日上午,麻生太郎内阁的全体成员集体签署了众院解散诏书,正式决定于8月18日发布众议院选举公告,并于8月30日投票选出新一届众议院。近来,执政的自民党在东京都等连续五次地方选举中接连败给民主党。日本纷乱的政局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林锋 《南风窗》2012,(21):84-85
对于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称,不对日本内政作评论。而韩国政府则公开说,比起期待,我们更多的是担心。9月26日,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举行党首选举并于当天公布选举结果:前首相安倍晋三在由国会议员进行的决胜轮投票中最终胜出,任自民党第25任总裁。之前媒体普遍看好的前政策调查委员会会长石破茂,虽然在第一轮投票中领先,但是安倍在第二轮投票中实现了惊天大逆转,成为自民党有史以来首位有两次就任  相似文献   

16.
派阀政治,可以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又是以日本第一大党自民党最具代表性。自民党虽然与其他政党共同执政,但在内阁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仍未动摇。尽管这种“一党独大体制”饱受争议,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已被公认为一个民主的国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南开大学王振锁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这样认为,“派阀政治”下的日本自民党,“政权由一个派阀转到另一个派阀,可以起到‘拟似政权交替’的作用”,“通过派阀之间的抗争,间接地反映舆论动向,派阀的‘拟似政权交替’,也容易完成自民党的政策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自民党就能…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44年里,东京一直是自民党保守势力的堡垒,民主党在东京都议会选举中获得大胜,加上这之前在名古屋市、琦玉市、千叶市、奈良市、横须贺市以及静冈县选举中的胜利,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导致自民党非常惊慌失措,分崩离析,无策以对。  相似文献   

18.
蔡成平 《南风窗》2011,(8):80-82
作为菅直人的对立面,谷垣祯一虽然拒绝出任负责防灾的内阁副首相,但在救灾初期,自民党等在野党一改"万年野党"的作风,对执政党及内阁几乎采取了全面配合的态度。知名媒体人长濑隆就此评论道,日本整个核电产业都是自民党时代留下的隐患,核电罪责不在民主党,这也是这次日本朝野迅速靠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7月21日至8月21日)7月22日,日本国会第25届参议院选举结果揭晓,在改选的124个议席中,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分别获得57个和14个议席。加上未改选的70个议席,执政联盟在参议院中共有141席,占到议席总数的一半以上。此次选举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虽按现代西方民主原则建立了民主主义制度,自民党长期的单一政党统治使其民主在学术界引起一定争议.自民党的长期一党统治,不只是选举、获取投票模式的结果,而且也是其治理和形成政策模式的结果.日本的民主政治具有其独特性,即将民主思想融入本国的文化,从而形成一种看似不寻常,实为寻常的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