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鸿恩 《唯实》2010,(10):96-96
据说电视剧《江姐》是拍给五六十岁的人看的。我就六十多岁,看了果然喜欢,甚至亲切。江姐及其许多革命者的最终命运都是我们已知的,他或她们只有二十多岁。这样的年龄,在今天不少人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搂着父母撒娇,即使结婚也在“啃老”。可是江姐等人却以同样的年龄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为了信仰,也为了理想。他们没有享受过,即使有享受的条件也义无反顾地予以抛弃,如《红岩》中的刘思扬,如《江姐》中的谢少爷和万县的副书记李歆林。  相似文献   

2.
王建柱 《党课》2010,(17):119-120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唱段被几代人传唱至今。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事迹搬上了歌剧舞台,至今仍常演不衰,成为我国歌剧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3.
耿耿 《党史博览》2009,(8):23-26
江青觉得《江姐》妨碍了她培植的“样板戏”,《江姐》就被停演了 1964年9月,歌剧《江姐》在北京公演后,很快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红遍了全国。江青觉得《江姐》妨碍了她培植的“样板戏”,多次讲话要求停演,并要把阎肃调去,另起炉灶,另搞一个京剧全本的《红岩》。  相似文献   

4.
在地下工作中,有时出于需要,一些共产党员服从组织的安排,假扮夫妻,迷惑敌人。由于双方都是共产党员,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所以,他们往往“弄假成真”,由假夫妻变成志同道合的真夫妻。 彭咏梧和江竹筠 应该说,人们对彭咏梧和江竹筠并不陌生。凡是看过小说《红岩》或电影《烈火中永生》的,都对他俩有着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江竹筠(江姐),人们对她的印象更为深刻。但是,知道他们曾经假扮过夫妻的人并不多。 江姐是四川省自贡市人,1920年生。1939年,江姐考入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她班上有个女同学,叫戴克宇,是地下共产党员。戴克宇经常带些进步书刊让江姐看,江姐思想进步很快,不久就成为共产党员。 1943年5月,出于工作需要,江姐来到地下党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的身边,给彭当助手。为了  相似文献   

5.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歌剧《江姐》中的这些经典唱段被几代人吟咏传唱至今。江姐用她对祖国的赤诚、用一片向阳的丹心留下了一段红色的故事,以江姐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红岩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鼓舞着一代义一代人。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以江竹筠为人物原型创作的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使她的事迹广为传颂,“江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感动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2009年,江竹筠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7.
<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终了,国家大剧院内观看演出的观众把掌声、欢呼声和鲜花一齐献给了大型民族歌剧《江姐》,献给了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空政文工团女高音歌唱演员王莉。  相似文献   

8.
解说:对于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形象,大家都很熟悉.57年前的11月27日,遇难的红岩烈士中有一位烈士叫许建业,他就是许云峰的原型.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文艺晚会上,电影《红岩》中江姐的扮演者宋春丽说到:"江姐在黎明前倒下了,还有一位烈士在黎明前也倒下了,他的名字叫李卡。"她还向亿万观众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李卡在狱中写下的最后诗句:"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即将实现的乐园,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朋友,努力!天一亮,你就会看见太阳的微笑。"透过这些诗句,我们看到了一个把自己生命看得轻如鸿毛,而革命事业重如泰山的人。  相似文献   

10.
享誉中外的优秀长篇小说《红岩》,生动地再现了为新中国诞生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重庆国民党牢狱中的共产党人的英雄群体,热情讴歌了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众多先烈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文作者就是“双枪老太婆”的原型——邓惠中烈士的女儿对妈妈生前如何教育、引导自己正确成长的几段回忆。文笔朴实清新,内容至为感人。  相似文献   

11.
30多年前,曾看过歌剧《江姐》,那时我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很为剧中的江姐那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动。因此,对那部歌剧印象极深。最近,又一次欣赏《江姐》的录音,发现曾使我感动不已的地方,不仅仅是江姐在敌人皮鞭拷打下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精神。事实上,在敌人屠刀面前大义凛然的革命者,成千上万,像刘胡兰、赵一曼和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者,面对死亡的威胁,都能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仔细想一想,在江姐身上,还有一种高贵的品质,那就是面对敌人的"诱惑"而不为所动。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诱惑"的考验与严刑拷打的威胁同样严峻。人非圣贤,都有七情六欲。在金钱、美女、高官、厚禄的利诱下,能够保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就成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反之,就成了败类。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可能有一些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小说《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到北京开会。罗广斌在一次给大学生作报告中讲到,《红岩》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一天他遇到原国民党特务头子、后来的起义将领康泽,谈到《红岩》,康泽说了一件事。康说,江姐的原型江竹筠被捕后,审讯时的情况他知道。他见过小说中那个“毒蜘蛛”徐鹏飞的原型,他们很熟。“毒蜘蛛”...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小说《红岩》中江姐的生活原型叫江竹筠,她的丈夫叫彭咏梧。这对夫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投身革命斗争,把儿子彭云把付给了一个叫做“幺姐”的女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幺姐”就是彭咏梧的原配夫人谭正伦。她含辛茹苦,把自己的儿子和江姐的儿子抚养成人,一直到1976年才去世的。 也是在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与江姐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老太婆”与江姐并不认识,倒是和谭幺姐有着几十年的生死之交。 “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陈联诗的女婿林向北老人写的这篇文章记述了——  相似文献   

14.
江姐--红岩英烈江竹筠,其英雄业绩家喻户晓.她的传奇故事风靡华夏大地,她的光辉形象走入教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经典小说<红岩>,走入激励中华儿女斗志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走入现代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与展览……江姐,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上一面鲜艳夺目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5.
江姐——红岩英烈江竹筠,其英雄业绩家喻户晓。她的传奇故事风靡华夏大地,她的光辉形象走人教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经典小说《红岩》,走入激励中华儿女斗志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走入现代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与展览……江姐,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上一面鲜艳夺目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6.
划时代的歌剧《江姐》,是刘亚楼亲自指导抓的轰动全国的文艺作品。 《江姐》是空军创作员阎肃从小说《红岩》里抽出“江姐”故事,单独编成歌剧的。1962年,刘亚楼一口气看完阎肃的稿本,连声叫好,提出要精雕细刻,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故事人尽皆知,他的人物原型叫宋振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和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一起被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监狱秘密杀害。宋振中牺牲时年仅9岁,是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而在北京  相似文献   

18.
厉华 《党的建设》2011,(10):59-59
从上世纪60年代《红岩》小说问世以来,以红岩革命烈士为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层出不穷。人们在接受许云峰、江姐、小萝卜头等英雄形象教育的几十年过程中,对真实性产生了更多兴趣。  相似文献   

19.
被敌人用竹签钉进十指而坚贞不屈的革命先烈江姐(江竹筠),曾经感染、教育和激励过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她的铮铮誓言,“竹签是竹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更是凝聚和代表着一代共产党人的共同意志和心声…… 曾和江姐共处一段长长岁月的内江六中退休教师杨韵贤老人在回忆起往事的时候,向人们追述了江姐被捕前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和斗争的史实。  相似文献   

20.
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陈列总馆》展出的烈士遗物中,有一封烈士书信格外引人注目,参观的人们几乎都要在这里停步,细细阅读。这就是被人称为“江姐”的江竹房烈士在1949年8月在狱中用竹签子蘸着用棉花烧灰制成的墨水,写在极薄的巴掌大的一块手纸上的,信的全文如下。竹安弟:友人告知我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么姐及两个孩子给你的负担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现在的物价情况下,以你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么个样子。除了伤。:而外,就只有恨了……我想你决不会抱怨的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