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10月26日,日军攻陷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中国守军腹背受敌,战局危急。为避免全军覆没,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决定将主力撤至苏北河以南阵地。为掩护大军撤退,第88师奉命留下1个团,死守闸北,牵制日军。师长孙元良在团以上军官会上,问谁愿意挑这副重担,第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当即  相似文献   

2.
同“九一八”事变一样,卢沟桥事变也是日军精心策划出来的。 1937年 7月 7日夜,驻北平丰台的日军以一名士兵 失踪”为由,要求进 “入宛平城搜查。随后,日军在交涉中改变了理由———在日军“军事演习”中,有中国士兵对日军进行所谓 “非法射击”,要求中国军队退出宛平城。改变的原因是,“失踪”的士兵归队了。这个无理要求在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日本侵略军突然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卢沟桥事变爆发。 当时的日军及战后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日本学者,都认为是中国军队打响了第一枪,造成了事变的发生。对此,一位中…  相似文献   

3.
一、廉政反腐的时代背景 1937年7月7日夜晚,驻守卢沟桥的日军在没有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并且扬言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也从此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4.
卢沟桥事变     
许建军  李晓茜 《实践》2014,(10):15-15
<正>1937年7月7日夜,华北日军在中国第二十九军防地卢沟桥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随后借口1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7月8日凌晨5时左右,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负责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9军37师  相似文献   

5.
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空军不是一个独立的军种,而是分别隶属于陆军和海军。在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过程中,其陆军航空兵主力部队为第1、第3飞行团,其基地为武汉和山西运城两地。而海军航空兵主力部队为第1、第2、第3联合航空队,其基地为武汉、孝感和宜昌等地。为达到所谓"政略轰炸"的目的,日军陆海军航空部队都  相似文献   

6.
日军慰安妇制度在上海发轫慰安妇是日本语名词,它特指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慰安妇,有计划地为日军配备慰安妇的制度。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又策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当时,担任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的冈村宁茨为了防止日军因发生大规模的强奸事件而影响战斗力,使电请长崎县知事征召妓女,组织慰安妇团,到虹口一带设立了分属于陆军和海军的慰安所,此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也组建了慰安所。由此可见,日军慰安妇制度最早是在上海开始的,而始作俑者就是战犯冈村宁茨。江湾…  相似文献   

7.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凇沪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抗击日军。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四行仓库,坚持战斗4昼夜,掩护主力部队西撤。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8.
1938年7月,日本侵略军从长江水路进逼九江,江西保安第三、十一团的退路被日军切断,退守庐山.为了与日军长期作战,必须节约粮食.守军总指挥、赣北游击队司令杨遇春少将决定,将在山上避难的万余名百姓疏送下山.但下山的主要山道均被日军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7月7日,时任日本驻中国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的牟田口廉也检阅了在卢沟桥进行"演习"的日军。当晚,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此人名叫志村菊次郎,因腹泻暂时离队,不久即归队),要求进入宛平城进行"搜查"。该要求遭到宛平城守城中国官兵的拒绝,于是牟田口下令日军向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王近山是我军一位有勇有谋的战将,他不仅善打硬仗、恶仗,也非常善于把握战机,果断歼敌。1943年10月24日,王近山奉命率第386旅第16团前往延安,途中巧遇日军"战地观察团",他临机决断,在日军必经之地韩略村设伏,痛击日军。此战,我军以伤亡16人的代价,取得歼灭120余名日本军官的战果。1943年9月,日军继5月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实施大"扫荡"后,又动用2万  相似文献   

11.
正编辑同志:在2016年第5期《党的生活》上看到《为抗联烈士们寻亲》这篇文章后,深为王明贵将军父子致力于为抗联烈士寻找亲人并为其正名的努力所感动。我是东北抗联革命烈士丛世和之孙。爷爷当年是王明贵麾下第三路军三团一营营长,也是伪满时期东北著名的"白刘事件"主要受害人。1943年3月26日,爷爷被日军杀害,因此事件系日寇白城宪兵队和汉奸  相似文献   

12.
夏阳 《党史文汇》2013,(2):46-48
一个日本士兵要求参加新四军那是1945年7月一个漆黑的夜晚,住在湖北省青阳县大陈山脚下驼龙村据点的日军伍长国政宪郎,带着我军散发的宣传品《敦促日军投降书》,怀揣一支手枪,率领三个日本士兵,扛了一门迫击炮,悄悄离开据点,急速向山里我游击根据地行进。不料,日军很快获知国政宪郎逃跑的消息。整个据点倾巢出动,沿途设卡,四处搜捕,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8日,即日军挑起“卢沟桥事件”的第二天,又以优势兵力向宛平县城及附近平汉线铁路桥大举进攻.中国守军为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辖两个团:219、220团.旅长何是沣.何旅长亲临前线,鼓舞官兵勇敢杀敌,以死据国.战士们也坚决回应:“誓与桥共存亡,决不后退!”战斗不久,我平汉线铁路桥及其附近龙王庙等处,被敌攻占.何旅长命220团团长谢世全率大刀队冲入敌阵,复将铁路侨及龙王庙等处夺回.在反复冲杀中,日军伤亡不堪,一名日军指挥官松游少将被击毙,另一名指挥官田代中将被迫剖腹自杀.中国军队英勇杀敌,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但蒋介石仍然以为局部事件,采取妥协政策.北平市长兼第29军副军长秦德纯又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晚,日本侵略军驻丰台的第八中队,在宛平县城北侧距芦沟桥不远的大瓦窑村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当夜,演习日军以“仿佛听到枪声,丢失一名士兵”为由向中国守军提出要进城搜查。当这种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日军便于七月八日晨向中国守军开枪开炮,中国守军当即进行还击。  相似文献   

15.
<正>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5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分沦陷。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1月4日马占山指挥江桥抗战,给日军沉重打击。1932年1月2 8日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3月9日溥仪到达长春,在关东军导演下,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一般认为,松井石根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战后他被判绞刑.松井石根罪有应得.但当时真正指挥日军行动的不是他,而是天皇的一位亲戚——朝香鸠彦亲王,这一点却被后人所忽略.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在进攻南京之前训诫士兵,南京是中国首都,攻占首都是世界性事件,故须慎重研究.可见,这时松井并没有做屠城的准备.但是,朝香鸠彦12月8日抵达战地听取报告后,立即下达了"杀死全部俘虏"的密令.他还指令下属违背松井命令,让所有日军入城,自行安排住宿,使大屠杀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既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1941年以后,日本国内矛盾突出,人民生活日趋困难。侵华日军内部阶级压迫残酷,士兵经常被打骂,甚至被当众活活打死。若士兵在战斗中受重伤,即被当场处死。特别是日军由于兵力不足,驻扎分散,常是几个人或十几个  相似文献   

18.
陈昌喜 《党史文苑》2004,(11):56-56
1937年7月,日军以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蓄意制造事端挑起“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么当事的几个日本军人最后的命运如何呢?田代皖一郎他是日本佐贺县人,1880年出生,“七七事变”时为中将军衔。1937年7月8日凌晨,田代在司令部召开会议,下达进攻命令,日军猛攻卢沟桥及宛平县城。中国驻军奋起还击。7月11日晨,日军统帅部作出向华北派兵的重大决定,还命香月清司中将接替指挥不力的田代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闻讯后,羞愤交集,于15日突发心脏病暴亡。牟田口廉也事变发生时,他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8…  相似文献   

19.
王楚英 《世纪风采》2006,(9):13-16,20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刘放吾将军亲率所部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千余官兵,入缅援英,在缅甸西部伊洛瓦底江畔仁安羌油田,一举打败了拥有数十门大炮和48辆坦克装甲车、人数逾万的日军第三十三师团,救出已被日军重重围困在仁安羌油田濒于绝境的英缅第一师师长斯考特少将以下官兵七千多人,同时解救出此前被日军俘虏去的英美军人、教士、记者572人,打死日军高延隆雄中佐和吉柳仲次大尉以下官兵1200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创造出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以寡击众、以少胜多、  相似文献   

20.
1939年 10月下旬,日本驻华北方面军第 110、第 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 2、第 3、第 8旅团各一部,共 2万余人,分多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冬季"扫荡",企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打通曲(阳)阜(平)间的交通. 11月 3日,由涞源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 2旅团独立步兵大队 500多人,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歼灭在雁崖村.晋察冀军区第 1、第 3军分区针对日军每次遭到歼灭性打击,总要重振兵力前来报复的特点,命令部队立即脱离战场,分别隐蔽于适当位置,作好连续作战的准备,待机再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