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方在2008年12月26日的《羊城晚报》上报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近日就深化改革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30年改革为中国带来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有人说改革前半截是"仇富"心态盛行,后半截是"仇官",这两种不同的现象是否是改革的必然产物?高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4,(6)
<正>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读书推荐活动始于2009年,每年推荐两次。截至目前,已向100个部委的司处级干部推荐了一百多种图书。这其中既有《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样契合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论著,也有《大秦帝国》这样的热门历史书籍,还有《苦难辉煌》、《世界是平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清相国》等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员推荐过的书。坚持给领导干部推荐书目,当好他们的"读书顾问",是一件十分周到、管用的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牂牁是中国的。"也有人说:"夜郎是世界的。""中国牂牁,世界夜郎。"亦可以说是六枝的。在很多人眼里,农业才是六枝的发展优势,旅游历来都是六枝的"短板",其实不然。从南向北,一路喀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乌蒙大地,让六枝特区旅游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加之夏季平均14.5℃的独特气候条件,使六枝成为天然的避暑胜地。先从南部的牂牁江看下去。"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曾对夜郎国作这样的记载;彝文《水经注》说:"县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0,(4):56-57
<正>叶小文在1月28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撰文指出:国外有人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话提醒我们:中国文化必须走出去。中国文化拿什么"走出去"?要有外壳,更要有内核、有神韵,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理论导报》2011,(5):25
同样看待一件商品价格,有人很"淡定",有人"鸭梨"很大;同样衡量一项改革措施,有人双手赞成,有人提出质疑……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变化。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也体现中国的前进方位: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表  相似文献   

6.
幽默     
"地是方的"愚昧顽固的人们,到现在还在坚持"天圆地方"的成见,并跟人争辩不休。有人便拿出平面圆的地球图给他们看,他们不信;拿出地球仪来,他们也不信。还说:"这是猎奇的人士,用来欺世盗名罢了。‘地是方的'这种观点,不仅中国人信,外国人也信。譬如中国人指出一个地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由于工作关系,我密集地见了十多名官员,外省为主。这些官员均是"80后",年纪最小者也有31岁了,他们均是在大学毕业后就通过公考进入官场,算得上是当初标准的"三门干部"。经过十年左右的官场生涯,他们基本上有几个共同点:首先,他们基本上都成长为了"官",尽管有的职务并不高。这些人中,有人当上了镇长,有人做了省级国企的副总,有人在基层部门副职历练后提拔到地市。也  相似文献   

8.
遇到什么问题都说:这很正常。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说明了自己见多识广,又能说明别人少见多怪,从而确立自己的专家地位。例如有人问:"为什么中国足球,搞了这么多年改革,现在连伊拉克都踢不过?"你可以说:"这很正常,因为  相似文献   

9.
甲: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是企业制度的创新,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也有人有疑虑,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您怎样看?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引发了文艺界的广泛共鸣。有人认为,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对当代中国文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坚持人民文艺道路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文艺的主要功能是社会教化,如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改革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3页)这既说明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又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2.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一旦鲁国人在列国沦为奴隶,如果有人出钱把这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可以凭"收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条法律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西方模式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想,中国要做的无非是全面转轨到西方模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与西方接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政治体制改革却停滞不前。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在《文明型国家视角下的中国政治改革》一文中则提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怎会有中国今日之崛起?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她的崛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4.
正大清的官儿,外国人称为"满大人"。鸦片战争之前,英国的马夏尔尼勋爵使团来华。尽管他们与中国做了100多年的生意,但很少有人真正踏上过这片土地。一开始,英国人对中国这个神秘国度充满了好奇和景仰。使团中的人详尽地做了这次旅程的日记,他们本来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是"世上最美、人口最多、最昌盛的王国"。结果,所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认为,招聘制度是新生事物,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实,早在商代,我国就有招聘制度了。以后历朝历代都有过招聘的事例,特别是秦汉,当是人才招聘的黄金时期。秦汉不但是招聘人才的鼎盛时期,而且一系列制度已经建立。对精通《孝经》《论语》《尚书》等经典的专门人才,优先录用。招聘来的人如果不合格,可以罢免、斥退。正是这一相对健全的招聘制度,让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受益匪浅。《册府元龟》卷六十七中明文规定:"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就是复试不合格一律刷掉。到汉高祖时,为了招到"茂才异等"之士,  相似文献   

16.
正前段时间,谍战剧《风筝》热播,观众反响极好。受到追捧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它赞美了人性,认为人应该有信仰,但更应该有人性;也有人说是因为反映人性和党性的交织,赞美了人性,讴歌了党性。地下党员郑耀先一辈子纠结在人性和党性之间:因为讲人性,他跟中统女特务成了夫妻;因为讲党性,他把同生共死的"兄弟"一个个送进了地狱。关于党性,《新华词典》的解释有两个。一是指一个政党固有  相似文献   

17.
谭烈飞 《前线》2010,(7):71-71
<正>拒马河是大清河的分支,其湍急的河水可以拒马,在史书中多有记述。翻开《光绪顺天府志》,形容这条河"淫淫漭漭,无崖际也"。《房山县志(民国)》记述这条河,"自涞水东流入境,经平峪西庄、十度、八度、六度、乾河、张坊等村折东南……"明代的姚广孝有《拒马河》诗:"大河拟长淮,湍急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10,(4):54-54
<正>田磊在2010年第5期的《南风窗》上报道:"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工业污染很严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造成第一污染的产业是农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改革放言录》作者:胡德平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2月《改革放言录》是胡德平继《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之后推出的另一重磅力作。该书汇集了作者从1984年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关于中国改革问题的文章、讲话、访谈及书信100余篇,是作者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历史文化、民主法治、民营经济以及"三农"问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印发,标志着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开启。人们期待公车改革,可以解决"车轮上的铺张",因为奔跑在马路上的超编车、超标车,消耗的不仅仅是汽油和钞票,更透支着党的信用。这些年,老百姓最看不惯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小车存在的依赖性。党员干部天天坐小车,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相去甚远。有人给某些党员干部"双脚离地"的"漂浮"生活"画像":一扇车门,关上了与群众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