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对于定密责任人和承办人来说,依据保密事项范围,按照法定程序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事项,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自律,就是定密责任人和承办人自觉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带头执行定密制度,熟练掌握定密基本技能,增强依法定密意识;他律,就是通过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程序规范、解密及时、监督有力的定密机制,预防和杜绝定密随意行为。由此说来,推进定密攻坚、做到精准定密也应把抓教育培训与抓制度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抓教育培训,目的是督促定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军工战线的定密意识和定密能力快速提升,定密制度和责任体系基本建立,定密依据更加细化。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一些"老大难"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定密精准化的新途径,为全面建成军工单位保密工作长效机制发挥积极促进作用。一、军工单位定密精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1.定密依据不精准。一是目前军工单位制定定密依据文件的普遍做法是直接将上级国家秘密事项范围进行细化分解,基本上由保密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对照式定密体制由于没有明确的定密主体,导致定密随意以及错定密问题的大量存在。而授权式定密体制对定密权的授予主体、授予资格、授予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以权力的授予为前提,这样就能克服对照式定密体制的不足。建立授权式定密体制必须明确机关、单位为定密的责任主体,并实行定密责任人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衡量一种制度机制是否科学有效,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上、效果好。定密制度机制也不例外,但要使其管用、可行而不失效,就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清醒认识问题、敢于针对问题、真正解决问题,以健全保密事项范围、创新定密工作机制、完善定密责任人制度持续攻坚克难。一、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清醒认识问题,以健全保密事项范围引领定密攻坚新修订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  相似文献   

5.
<正>"三大攻坚战"之定密管理,一直被看作是政府保密行为的源头。按照保密领域的共识,定密工作是保密工作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是实现保密工作目标与任务的前提,是保密管理对策措施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也是保密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根基。因此,对定密行为进行法律规制,是保密法定原则的核心要求,也是依法保密的前提条件。定密之所以不准,除制度机制的原因外,认识问题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段俊章 《世纪桥》2012,(23):33-34
定密是保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保密工作的一个难点,已成为制约保密工作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保密管理的开展和保密工作的发展。定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导致定密存在问题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从目前定密工作实际来看,其中定密责任人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为了更好的明确定密责任,提高定密的规范和准确性,防止人人可以定密现象的发生,新保密法建立了定密责任人制度。它是保密法修订的重点之一,是改进定密工作,做好定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推动“依法定密、科学定密、规范定密”的一项关键性措施,也为破解难题找到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19日,第三届全国保密法制论坛在贵阳召开。论坛以"定密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对新修订保密法确定的定密法律制度及近年来定密工作实践进行了研讨。大家认为,新修定保密法完善了定密责任人、定密授权、解密审查等重要制度,初步形成了权责明晰、程序规范、解密及时、监督有力的科学定密制度体系,对定密工作规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修订的保密法对定密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行政层级和密级两方面对定密权作了限定,特别是取消了县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定密权限上收对于实现定密最小化、精准化,正确发挥保密工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出现"松"的苗头。有  相似文献   

9.
<正>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确立了定密责任人制度。《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对定密责任人制度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然而在实践中,仍然有许多认识和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八个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根基才会更为牢固,实施起来才能更为顺畅。关系一:法定定密责任人与指定定密责任人。不言而喻,法定定密责任人与指定定密责任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秘密确定,即狭义上的定密,是机关单位根据法律授权将信息确定为国家秘密,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的行为。简单而言,就是严格按照保密事项范围“对号入座”的过程。同时,国家秘密确定与国家秘密变更、解除密切相关,共同构成定密工作的全生命周期链条。因此,依法准确、规范地做好国家秘密确定工作,是做好定密管理的基础。实践中,一些机关单位确定国家秘密时,在依据、程序、标志、派生定密等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严重制约了定密管理工作整体成效。  相似文献   

11.
<正>定密监管主体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定密的机关单位,包括党政领导班子和保密组织机构。二是定密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三是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定密监督是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之一。监管主体开展定密监督,应当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越权定密、定  相似文献   

12.
豫得 《保密工作》2023,(1):38-40
<正>定密是保密管理的基础性、源头性工作,也是保密工作中理论性、规范性较强的问题。因其基础性、源头性,所以对保密管理而言十分重要;因其理论性、规范性,所以程序要求严谨规范。特别是随着保密事项范围的不断修订完善,定密工作的专业性、精准性也在不断增强。近年来,违规定密问题多发易发,造成一系列泄密事件,给保密工作带来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13.
党建视野     
《先锋队》2012,(14):40-41
江苏连云港市:"三锁一查"规范国有企业干部选任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高群众公认度,江苏连云港市通过"三锁一查"强化制度建设,狠抓程序规范,加大督查力度,以推进国有企业干部选任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一是锁定制度。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方案制订、程  相似文献   

14.
党建动态     
《党的建设》2009,(9):56-56
清水县建立干部选任信息公开机制近年来,清水县以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及差额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试点为契机,建立了干部选任信息公开机制,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一是建立推荐职位公告制度。在推荐提名之前,对拟推荐职位、资格条件、推荐方式及相关要求等内容进行公告,明确干部推荐的条件和范围。二是建立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坚持在干部考察前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是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客观需要,是实现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是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群众路线实践规律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必须构建群众路线理论创新机制、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基层群众广泛参与机制、科学规范的群众路线工作机制、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机制、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估机制、群众路线结果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健全保密事项范围的过程是制定修订、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补充完善的过程。保密事项范围的制定修订与贯彻执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不制定修订保密事项范围,规范定密就没有依据;没有贯彻力和执行力,制定修订的保密事项范围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可以说,规范定密的成效既取决于保密事项范围的科学制定修订,更取决于保密事项范围的有效贯彻执行。制定修订出好的保密事项范围是规范定密的前提。当前,定密攻  相似文献   

17.
<正>定密管理是2014年保密系统"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基础性和源头性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持续发力,使出了不同招式。全国政协:举办定密管理培训班。近日,全国政协机关组织各室局定密责任人、定密承办人、保密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培训。参训人员学习了  相似文献   

18.
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立科学规范、充满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形成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至关重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抓认识,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抓干部制度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一方面要继续抓好各项已经…  相似文献   

19.
<正>依法开展定密监督是实现规范准确定密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定密攻坚的重要抓手。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督难、难监督、监督实效不佳甚至无人监督一直是困扰定密管理的一个难题。为此,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着眼破解这一难题,增设了"监督管理"内容,对定密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要在把握监督对象、明确监督内容、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格局上出实招、用猛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行政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措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一是要建立社情民意的反映制度,二是要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论证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完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