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指数看,以水产为代表的初级产品是马来西亚主要出口产品。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之后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增速显著提高,原材料、种植、农产品加工是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的重点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应积极承接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两国共建产业园区,并对轻工、建材、能源、原材料等具有优势和资源互补特征的产业部门进行重点投资。  相似文献   

2.
继2003年和2004年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之后,马来西亚2005年和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会低于上两年的速度.2003年马来西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3%,2004年估计增长7.4%.2004年对马来西亚来说的确是个好年景.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的经济在2005年和2006年将会以稍低但可以接受的稳健势头增长.但总的来说,其国内外积极因素超过消极因素,这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前景在未来的两年内仍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的大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迅速回升,加上世界市场对所有产品(包括工业制品)的需要普遍增长,这将保证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1976年的头两个月,马来西亚的出口额比1975年同期增长了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和沙巴三部分组成。自18世纪70年代起,英国在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北部地区逐步建立殖民地或保护邦。1948年2月1日,英国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西亚取得国家独立后的40多年期间,该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了工业化和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了多个短、中、长期发展计划.使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收入跃居东南亚国家的前列。但是.被快速增长掩盖了的弱点与隐患,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暴露出来,该国在1998年出现经济大衰退.同时政局也发生某些动荡。目前,该国经济正从谷底回升,显示经济最困难时期已过去,预计1999年将能取得1%的实际增长率。经济形势的好转有助于政局的稳定。马来西亚政府呼吁全国人民全力配合,加速经济复苏。综观40多年来马来西亚经…  相似文献   

6.
1973年预算财政部长陈修信于1972年12月6日向国会提出1973年的预算报告,支出总额四十六亿四千二百一十万马元,比1972年修正预算额四十一亿八千一百三十万马元增加了四亿六千零八十万马元。在预算总额中,管理费用三十一亿五千四百六十万马元,其余十四亿八千七百五十万马元为发展费用。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是亚州传统的金融中心。80年代中期以来,马来西亚股票市场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85年底至1993年4月,马来西亚吉隆坡综合指数(KLSE)由230多点猛增至700点,到1993年12月31日,进而飚升至1,275点。本文拟分三个阶段考察马来西亚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并从规模、结构两方面简析马来西亚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最后扼要谈谈近年来马来西亚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几点启示。一、发展阶段纵观马来西亚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本人将其分作三个阶段,即80年代前的创始期,80年代的快速成长期及90年代的成熟期。第一阶…  相似文献   

8.
姚珠铃 《东南亚》2007,(1):26-31
马来西亚是一个劳动力缺乏的国家。国内有关国计民生的诸多经济领域都严重依赖外劳。目前数百万合法和不合法的外国劳工在马来西亚从事各行业工作,特别是所谓的3D工作,也就是脏(Dirty)、险(Dangerous)、难(Difficult)的工作。由于外劳的数量庞大,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也颇多。马来西亚各界对外劳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一种观点要求减少外劳乃至最终停止引进外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需要大批外劳,应该继续引进外劳。无论如何争论,实际情况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仍然离不开外劳。马来西亚外劳的人数和来源马来西亚从50年代末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马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近四分之一。积极发展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济关系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马双边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1987—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8.2%,在整个亚洲仅次于中国;人均收入由1986年的1830美元增至1993年的3280美元,是泰国的2倍和印尼的5倍左右。世界经济论坛和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已将马来西亚列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它在其中的竞争力排名已超过韩国而跃居第四,在国际企业界信心排行榜上已超过台湾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后的马来西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受1997年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原因马来西亚经济自1985~1986年的经济衰退之后 ,从1987年起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趋势 ,特别是1993年以后一直持续地取得了8%以上的高经济增长率 ,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但1996年由于国际市场对信息技术产品需求疲软 ,马来西亚的出口萎缩 ,商品出口贸易额增长率从1995年的26.3%下降到1996年的6.9% ;1997年商品出口贸易又进一步萎缩 ,加上当年下半年受到泰国货币、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增长率从1996年的10%下降到7.3% ,经济衰退已见征兆。进入1998年 ,经济衰退趋向表面化 ,第一季度便出现…  相似文献   

12.
前言马来西亚一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金融系统整合。银行部门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受到不良债权骤增等的严重影响,但政府设立了国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资产基金、企业债务重组委员会(CDRC)等机构,对不良债权进行了处理。此外,还通过成立当地银行自主团体对银行进行了重组。现在,25家商业银行(其中8家是当地银行)、  相似文献   

13.
和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情况一样,东南亚国家可供分配的财富和生产资料在国民之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在迄今为止的一个长时期里,整个东南亚社会的财富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普遍贫困与少数人拥有巨大财富并存。根据《第二次亚洲农业调查》(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农村:挑战和机遇》,1977年版,第3页)的材料,农村贫困的问题在过去的十年(1968—1978)间相当恶化,并且为日益扩大的收入不均所加剧。在绝  相似文献   

14.
和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情况一样,东南亚国家可供分配的财富和生产资料在国民之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在迄今为止的一个长时期里,整个东南亚社会的财富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普遍贫困与少数人拥有巨大财富并存。根据《第二次亚洲农业调查》(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农村:挑战和机遇》,1977年版,第3页)的材料,农村贫困的问题在过去的十年(1968—1978)间相当恶化,并且为日益扩大的收入不均所加剧。在绝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国人力资源的质量及其发展趋势,决定了该国现实和未来的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马来西亚的人力资源状况令人十分担忧。90年代中期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力求尽快改善这种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学中,“热气上升”一词是用于描述通货膨胀情形的,在本文中是指目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正发生的那种通货膨胀。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由于经济过热,各种物价好象玩具气球那样正在上升。面对这种情况,两国的金融界和其他制定政策的人都在努力,以使这“气球”下降到可以忍受的高度。但是这样做,确实会引起忧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下,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双边贸易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指数)和Bruelhart指数(B指数)对2012~2015年中马双边贸易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中马双边贸易尤其是机电产品贸易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程度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概述] 马来西亚国土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1980年为1,344万人,1982年中增至约1,415万人,年平均增长2.6%,其中有82%分布在西马。在全国总人口中,城、乡人口分别占35%和65%。从1979年以来至1982年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它们通过“奖出限入”,扩大价格“剪刀差”等手法,把经济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在西方经济危机冲击下,马来西亚也深受其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董教总的得力领导、广大华人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在介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华文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探讨华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经济建设取得引入瞩目的成就,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考察马来西亚经济结构的变化与问题,对了解马来西亚今后的经济发展将不无裨益。马来西亚经济属于农业型经济,耕地主要种植供出口的经济作物。1960年西马耕地面积约2,259.4千公顷,橡胶种植面积占三分之二强,当年产橡胶70万吨,占世界橡胶产量40%左右,从事橡胶生产的人达30万以上;其次是椰子,占总耕地面积的9.2%,而主要食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