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晴子  杨晓 《方圆》2024,(7):48-51
<正>邓海鹏自诩为“神的代言人”,以心灵疗愈为幌子,通过集中办公、严格管理等方式实现对“学员”和“义工”的精神控制,造成他们对邓海鹏个人及其歪理邪说的盲目信仰和崇拜“人之所以遇到疾病、困苦、家庭等问题,是因为灵魂没有被唤醒”“只要灵魂被唤醒,就可以疗愈一切问题”……当人患上身心疾病,或者在生活、工作中遭遇挫折或矛盾时,往往也是精神、心理上较为脆弱的时候,当他们看到“灵魂塑造”灵修培训的这些宣传语时,难免会动心。  相似文献   

2.
涂思敏  钱聪  卢腾  丁婕 《方圆》2023,(13):20-25
<正>这些“问题少年”并非无药可救。不管是谁,只要给他们一点爱与信任,在他们摔碎前容纳他们的痛苦、抚平他们的伤口,或许他们就能选择不一样的未来道路有时候,章永志也弄不清楚自己是因为痛苦而吃药,还是为了开心而吃药。服药后,他的大脑经常是一片空白。药劲过了之后,周围的人告诉他,他行为暴烈、性情大变,但他不记得。依赖此药后,记忆力渐渐被剥夺了。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某些地方,“法治”开始被“罚治”所代替:坑蒙拐骗,只要交了罚金,就可万事大吉;卖淫嫖娼,只要交了罚资,就可立即放人;车辆违章,只要交了罚款就可畅通无阻;无照经营,只要定期交钱,就可放心获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4.
报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判决:各个州有权在互联网上刊登曾经被定过罪以及正在监狱服刑的性侵犯者的个人照片和家庭住址等信息,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州政府提醒那些与这些罪犯住在一个社区或是住址相近的公众小心防范这些“坏人”。由于这一判决并不是“一致通过”,九个大法官中六票赞成、三票反对,因此,对于反对者提出的“犯过强奸罪并不意味着就是终生的罪犯,如果在他们出狱后把他们的身份公开,就剥夺了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生活的权利”,法律和司法应当“保护个人隐私,包括犯过强奸罪的人的隐私”的理由自然不会忽视,…  相似文献   

5.
40岁上下的男人是很吸引人的,特别对那些情窦初开的女孩子,一旦爱上了他们,便可能发疯发狂。小洁和大郭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但大郭拒绝了小洁的多情。在咖啡厅里,小洁跪在大郭面前,用眼泪诉说自己炽热的爱情:“我不能没有你……”大郭摇头:“我有老婆和儿子。”“我不在乎!我只要  相似文献   

6.
钓鱼的联想     
笔者在江南水乡工作了十几年,那里鱼塘多,有钓鱼的方便条件,便利用工作之暇钓钓鱼。久而久之,对钓鱼的学问也颇有研究了。即根据鱼的种类、大小、水质,使用不同的饵,否则鱼儿就不肯上钩。由于我摸透了“鱼性”,所以每次钓鱼,收获都是比较大的。由钓鱼联想到了另一种“钓鱼”: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用钱财和美色作“诱饵”,拉拢腐蚀我们的党员干部,与钓鱼何其相似乃尔!君不见,时下确实有些人对“钓鱼”颇有研究。他们把有些党政干部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好玩型,另一种是好色型,再一种是贪财型。他们根据其不同的类型特点,使用不…  相似文献   

7.
于旭坤  李宁 《法治纵横》2014,(11):40-43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时常被哼唱在那些有梦想、有理想的人嘴边。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勤劳工作,就一定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只要自己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对于来自四川巴中的在京务工人员岳林,这句歌词却成了一种讽刺,原因就在于岳林在京辛勤付出一年多,并未因此得到应有的回报,他对此十分郁闷。  相似文献   

8.
某市市长因受贿罪被查处,在反省中总结了这样的教训:“我是栽在市长这个职位上的,如果我不当市长,就不会犯罪。”这位市长显然不是法盲,也不会对当官抱有偏见,但为什么会把“犯法”与“当官”划了等号呢?个中滋味很耐人品味。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   唐 李林说:“你总不会疑心我在这茶里给你投毒了吧?唉,有时候这人呀,认识了还不如不认识呢!唐,你说,如果我们从不认识,你会把那案子跟我联系起来吗?”李林的话让我的脊梁骨感到阵阵发冷。李林这是要先发制人吗? 我沉住气,装作翻书的样子问李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唐,你看这四根茶叶,就好比四个人……” “哪四个?” “你、刘柳、我。我们是浮在上面的这三根。” “还有一个人呢?” “那个人我也不认识,可能就是沉在杯底的那一根吧?” “哦,这比喻实在是新鲜!我想听你给我解释。” “你看吧,这四根茶,…  相似文献   

10.
一场来势凶猛的洪水,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谱写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动人乐章。这就是今夏发生在安徽省阜南县抗洪前线的故事。那里虽然没有气势如虹,与洪水搏击的壮观场面,但无处不显现着党员干部践行“三个代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时代风采。在谱写这曲动人乐章的数万名阜南党员干部中,有一支并不引人注目的精干队伍。他们人数不多,但身肩重任;他们默默无闻,但勤奋敬业;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用党的纪律为阜南人民筑起了一道新的抗洪“堤坝”。他们,就是活跃在阜南抗洪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不忘本职,用…  相似文献   

11.
刘爱生 《中国监察》2010,(11):49-49
近期。笔者看到一些腐败分子在忏悔录里、审判台前痛心疾首地诉说,自己是由于忽视小节问题而被人腐蚀拉拢,逐步坠入腐败深渊的,一失足就成了终身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犯错误,偶尔有点小节问题不会影响大局。殊不知,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变化,“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节问题不及时纠正,必然会衍生出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领导干部在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中,切莫忽视小节。  相似文献   

12.
党员干部手中一般握有一定的权力,广大党员干部能够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但也有个别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同样拥有权力,同样面对诱惑,为什么有的人吃了败仗?这是由道德修养高低、自律意识强弱决定的。有一关于“锁”的古文,其意彼深:家有黄金万两,无人看护亦无锁把门,则取之者甚众;有把门锁,惟贼取之。同样是没有人看管,但一把锁却减少了很多人犯罪的心理,可见之重要。这把“锁”是什么?是党纪国法,是群众的监督。党员干部不是圣人,知荣辱的道德观正是他们心中的一把“锁”,这把“锁”锁住了非分之想,“锁”住了颟顸…  相似文献   

13.
网友     
正@郑剑:党员要做好分内事,走好人生路一些党员干部慨叹"为官不易",搞"为官不为"。或许在这些人思想深处,当"官"就是为了吃喝贪占、发财发家、高人一等、光宗耀祖;做事就得"识时务"、遵守"潜规则"。这实在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观"与"感"的错位和扭曲。难道没有利益和"好处"就不去工作了?难道在制度和纪律约束下就不会做事了?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大局"观"和时代"感",切切实实做好分内事、走好人生路。  相似文献   

14.
大约是隔三差五在报刊上发表几篇“愤怒文章”,被一些人想当然地当成了“反腐斗士”之故,时不时能收到各地读者寄来的上访信件。有的是希望帮着向“上面”递,有的是要求给予曝光。虽然并不一定都能帮他们做些什么,但上访信的内容还是要认真阅读的。看得多了,发现了一个规律:上访者在陈述自己的冤情或列举贪赃枉法者的劣迹的同时,十有八九忘不了要给被举报者和被控诉者扣上一顶大得吓人的帽子,比如“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败类”、“破坏了地方的安定团结”、“违背了依法治国原则”、“违反了中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等等。这不,十六大刚…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公诉人,每当我翻开厚厚的卷宗,看见那些失足青少年所犯下的罪行,心情就格外沉重。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果只对他们犯下的罪行给予惩戒,仍不能达到刑法的终极目的,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犯罪青少年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犯罪的泥潭,让他们重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记得我所办理的一件抢劫案件中,几个犯罪嫌疑人都是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在接受审讯的过程中,有一个外号叫“豺狗”、“冷血杀手”的小青年特别倔犟,他不但不配合审讯,还对我们充满敌意,说:“你们都是坏蛋,没有一个好人。你给老子判了刑,老子…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犯罪”绝缘?一位艺术大师曾断言:爱听高雅音乐的人不会犯罪。可是,上海监狱内关押着的那些艺术犯人说明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战争年代,给敌人通风报信或出卖同志的人,我们把他称为叛徒,这些人最终都终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如今是和平年代,“叛徒”尚未绝迹,依然有混进革命队伍的叛徒,那些为犯罪份子通风报信,提供保护的人,就是叛徒,他们同样不会有什么好年场,最近就有这方面的报道,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18.
翟峰 《中国监察》2011,(23):37-37
“情商”原是相对智商而言,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但在一些党员干部的口中,“情商”却变了味。有人把那些善于察言观色、惯于见风使舵,为了个人私利溜须拍马、承欢讨好领导者说成是“高情商”者;把那些坚持党性原则,敢于直言的人说成是榆木疙瘩、一根筋的“低情商”者。言辞之下,对“高情商”者很是羡慕。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与被继承人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姻亲关系的人,如邻居、朋友等在被继承人生前主动给予扶养的情况。从法律上讲他们对被继承人没有扶养义务,也没有继承其遗产的权利。另外,在我国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互相扶养的情况也不少。他们属于法定第二顺序继承人,只要第一顺序继承人存在又没有放弃或丧失继承权,他们就不能继承。对此,我国继承法在第15条中明确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在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这一规定对于鼓励公民保持和发扬我国民族养老育幼的优良传统,提倡公民之间互相扶助的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一、关于“规定”的适用范围。继承法在法定继承一章中对此作了规定,只要他们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这一法律事实存在,他们就可以在继承人继承遗产  相似文献   

20.
每天清晨,上班的人流潮水般流动在繁华的街头。善良的人们大概不会想到:那些行凶作恶后潜逃的歹徒可能就在你的附近。当然,他们的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