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定碧是一师电力公司西大桥水电厂一名退休工人,今年56岁。丈夫袁胜华是厂里检修车间的一名技术工人,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家中有两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还有一位85岁的老人,是谢定碧的母亲,一直跟随谢定碧生活。说到母亲,谢定碧讲起了鲜为人知的往事。谢定碧说":我的母亲其实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是我的表姨,我的亲生母亲早些年去世了,20年前,表姨无儿无女,年岁大了一个人生活,很是艰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母亲逝世十周年,往事历历在目。记得刚解放不久,我8岁那年的一天,当我从五台县天池沟村小学放学回家,母亲又给我端上了变味的"和子饭"——煮着榆树叶的玉米面糊糊。我一看清汤寡水,无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10日,黑龙江省肇东市贸易局举行了一个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一位78岁的老人眼含热泪,心潮澎湃地在庄严的党旗下光荣地举起右手,用颤抖的声音宣读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仪式结束后,老人好像还没有从无比激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他涨红着脸,不停地对身边的同志说:“今天我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我终于实现了追求50年的夙愿……”有人请他谈谈这漫长的沧桑经历,老人陷入了往事的追忆中——  相似文献   

4.
马列1923年生于沈阳,1936年秋参加革命。1950年至1965年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外事秘书,曾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了15年之久。近日,马列来到河南省驻马店市进行调研,我们有幸见到了这位已79岁的老人。马列是一位十分可亲的长者,他朴素文雅,脸上总洋溢着慈祥的笑容。每当谈起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往事,老人就十分感慨地说:“我这一生能在周总理身边工作,实在是我人生中的大幸。周总理高尚的人格,使我终生受益……”第一次随周总理出访1949年12月,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毛泽东就要访问苏联,说是给斯大林祝70大…  相似文献   

5.
家有贤媳     
在四师六十七团三连,只要一提起高燕,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没有不说她好的.婆婆王秀英说:"我这个儿媳妇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 冯新平的母亲王秀莲是一位不爱多说话但明白事理的"五七"家属工,她的丈夫在2008年因病医治无效,当年9月16日不幸去世.现在她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一提起儿媳高燕,王秀英的脸上就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总是见人就说:"这哪是我的儿媳妇,根本就是我的丫头,甚至比我的丫头还要亲呢."  相似文献   

6.
童真无价     
前几天,我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乘客拥挤的公交车到站停车时,几位乘客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下车,这时站在扶手边的一位母亲对身旁的儿子说:“快去,那边有个座位。”小男孩立即走过去,当他正要坐下时,看见一位柱着拐杖的老人也艰难地向那座位挪去。这时小男孩便站在一旁,让老人坐在了那个座位上。男孩的脸上随即展现出了笑容,那笑容多么纯朴、灿烂啊!站在一旁的我看着这一老一小,心底涌起一股暖流,这样的画面多美!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胡杨河的春天生机盎然,胡杨河的夏天热情奔放,胡杨河的秋天丰盈动人,那么胡杨河的冬天就只能用清冷和宁静来形容了.可是我喜欢这份清冷和宁静,喜欢胡杨河的冬天. 很多年前,当它还是一片处女地的时候,我跟着哥哥去那里捉过野兔,跟着母亲到冰下捕过鱼,跟着老师和同学在它的岸边完成了初中学业.  相似文献   

8.
谷峰  高拉弟 《党史文汇》2001,(11):40-42
不久前 ,某报转载了《党史文汇》一篇题为《地下贸易运输线》的文章 ,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晋察冀分局曾派遣多名地下党员 ,在太原城建立了一条地下贸易运输线 ,从敌占区向我抗日根据地运送了大量硫磺等军工原料和紧缺物资。其中提到有个叫杨金凤的 ,和其丈夫在郝庄以种庄稼磨面作掩护 ,建立了第二运输站的事情。杨老大娘的子女拿着这张报纸问母亲 ,报上写的那个杨金凤是你吗 ?当杨老大娘听子女们读了报纸上的文章后 ,感慨地说 :“写的全是事实 ,那个杨金凤就是我……”老人激动万分 ,热泪盈眶 ,那一件件难忘的往事 ,好像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9.
1950年3月25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下午,福建人民革命大学首批参加支前的同学将要出发了,600多位同学集中在圣庙,我是当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0.
琴思     
妻子在整理我的书柜时,拿出了一件物品,这是一把京胡,用红绸巾包着,它小巧玲珑,虽年代久远,但丝毫没有破损。这是我的挚友高保送给我的,这琴是他的心爱之物,陪伴他度过了大半辈子。我与高保相识,纯属偶然。一次,母亲从菜市归来,一位小伙子骑着自行车突然从一条巷子里冲出来,由于车速太快,母亲避让不及,被撞倒在地。谁知,那人非但不扶起在地上呻吟的老人,反倒骂骂咧咧,正欲驾车离去,斜刺里冲出来一位大汉,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像拎小鸟一样连人带车摔在地上,大声吼道:“臭小子,你若不将老太太送医院,小心老子扭断你的脖子,砸烂你的狗头!”说…  相似文献   

11.
在东北解放40周年前夕,笔者在沈阳总医院的一间病房里,采访了当年解放沈阳时的“独胆英雄”、现任解放军沈阳炮兵学院副院长黄在山同志。谈起当年的往事,这位年近花甲、身经百我的老战士十分激动,侃侃而谈,仿佛又回到了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我出身贫寒,1945年11月我14岁那年在锦州老家参加了解放军,先在三五九旅政治部当勤务员,后来,到四野主力的二纵四师十团三营当通信员。  相似文献   

12.
张登全,一个为彭总在庐山会议上的“意见书”提供素材的战士,终于在38年后的今天,带着历史的痕迹,站了出来。有人感叹道:连彭德怀都被折腾死了,你真是命大。杨尚昆说:“不容易啊,九死一生啊!”当我终于见到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时,他很激动地向我讲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为了一份“口粮”,张登全的母亲竟把已经饿死的女儿塞进坛子……张登全流着泪做了彭大将军的小卒子  相似文献   

13.
暖人的亲情     
在贵州盘县支教的那段日子我也经常给家里写信。妻子月和母亲的信也不断寄来 ,更让我心存感激的是我在沈阳做编辑的朋友刘妮 ,也来信关心和鼓励我。在当时她是唯一时常写信给我的朋友 ,这使我一直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感激不已。有一次刘妮从沈阳打电话给我 ,已近午夜 ,电话另一端有城市特有的喧嚣、嘈杂声 ,它伴随着刘妮从遥远北方送来的祝福 ,令我感到无比快乐。我是在乡政府接的电话 ,回宿舍要走十几分钟的夜路 ,因为那种温暖相伴 ,这一次竟没有感觉到山路的漫长和寂寞。有一天我在教辅站院子里的树荫下坐着 ,刚刚收到母亲的来信 ,准备抽…  相似文献   

14.
《当代工人》2022,(4):41-43
想起来心就暖 肖女士 53岁 医生 [诉说]我的舅姥爷,是一位很有型的老人.他家在兰州,中年之前相当坎坷,他是母亲庞大家族里唯一定居在大西北的人.6岁那年,我跟随姥姥、姥爷去兰州玩,接待我们的就是舅姥爷和舅姥姥.那时,他老人家已经退休,但还是老干部的形象,穿着中山装,腰板直直的.因为个子太高,头好像要擦到天花板,走路也...  相似文献   

15.
在朝鲜战争停战50周年到来之际,家住河南省博爱县许良镇江陵堡村的耿式全老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数年来心中的激动,手拿复员证书及奖章来到沁阳市人武部找到我,让我替他整理一段发生在50年前的往事———护送黄继光、邱少云等29位英雄遗体回祖国的情况,以表达一个志愿军老战士对战斗英雄、对老首长、对老战友的哀思。随着耿式全老人充满激情的叙述,我也仿佛回到了那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我的老家在山东青岛莱西,1949年,15岁的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15军第44师供给处当通讯员,先后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许多战斗与战役。1951年3月初,我…  相似文献   

16.
鄢陵人都知道谢连章是一位工作雷厉风行、有胆有识的县委书记,其实他还是—位具有真正公仆精神和高尚思想情怀的诗人!从他的大量诗作中不难看出,他对鄢陵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着希望的土地是那样深沉的挚爱和眷注。用诗人艾青老人那句著名的诗句来形容谢连章那种热烈情感是再恰当不过了:为什么我的眼中满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月2日,天津《今晚报》登载了一条周恩来在1956年悄悄回过故乡淮安的消息,此后,作家文摘、北京晚报、南京日报、宿迁日报等多家报纸争相转载.作为周恩来研究人员的我在一月中旬曾多次接待来访和电话询问,远的有沈阳、近的有姜埝市.直到1月20日,我才从一张1月10日《宿迁日报》三版上见到《周恩来返乡往事披露》(以下简称《往事》)的真面目.然而一读文章就知道这是一篇纯属编造的  相似文献   

18.
何奇 《党史文汇》2002,(1):22-24
一 “华子,你妈回来了,快回家!”这是我祖父的声音。我原名郭重华,华子是老人们对我的昵称。 这是60年前的事了。1942年8月,我高小毕业,准备考中学。一天下午,我正在太原新城街小学的院里洗衣服,祖父急匆匆地走来,报了这个喜讯。对于继母(以下称母亲)的回来,我是有思想准备的。前些时,母亲给我祖父来过一封信,说她为了打听我父亲的下落,曾去过山东省博兴县,结果还是打听不到,失望地返回天津,问祖父是否知道我父亲的下落。祖父让我给母亲写了封信,说我们也不知道父亲的下落,希望她回太原来。前几天母亲来信说她准…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笔者来到八师一四七团十连职工梁月兰家,看到梁月兰正在为瘫痪的母亲捶腿,她母亲眯着眼正独自享受着,她对母亲的那片孝心一下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说起梁月兰照顾瘫痪母亲的事情,那还得从2011年3月份说起。天气逐渐暖和,老人在楼房外经常走走锻炼身体,不知怎地,一天突然一下就倒在楼下的平地上,当时就没起来。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敲开她的房门,帮着把老人送回屋里,她还没说一句感谢的话,那人水都没喝一口,默默地走了。  相似文献   

20.
周建忠 《共产党人》2013,(13):53-54
舅舅来电话,让我这个还不算"官"的干部,帮忙把表姐的户口从城里转回乡下去,这让我愕然……时光如水,表姐进城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一母亲是1965年毕业的初中生,在我们村属于高学历。1998年左右,母亲城里的同学开始嫁女儿、娶媳妇,因为母亲想去给同学随个礼,但又找不到地方,表姐住在城里,所以母亲就让表姐带着,到银川城的各大宾馆出礼。母亲的同学经常会把表姐误认为是她的儿媳妇,惊讶她"儿媳妇"的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