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东亚经济复兴,直接投资增加,外汇储备蓄积,但其经济结构仍存在新风险世界银行在1993年发表报告惊叹“东亚奇迹”,引发全球资金潮涌东亚,最终孕育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外部墒情。近期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盛赞“东亚复兴”,并警告世界游资又回东亚,  相似文献   

2.
“东亚经济模式”的反思李晓兰1997年,一场金融风暴横扫东南亚,席卷韩国,创造“经济奇迹”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下简称东亚),除开日本在1990年受重创尚未恢复,其余无不入瓮。东亚从高岸落入低谷,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诸多问题。一、大市场、低...  相似文献   

3.
一、东亚模式失灵说明文化转型与经济变革应协调发展亚洲金融危机似乎否定了曾被全世界公认为发展典范的“东亚模式”。过去高赞东亚文化造就东亚奇迹、东亚人坚韧耐劳支持高速经济增长的东西方学者们,又忙不迭地批判起东亚文化来,称正是以儒文化为基础的东亚模式自身就孕育着经济危机的种子——“政府行为+腐败”,指责东亚人缺少创新精神,即缺少企业家精神。不管这些学者的自相矛盾有多么的滑稽,只分析他们说对了多少事实。日本于50年代开始经济腾飞,使得这个发达国家行列中的小弟弟于70年代末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韩国更…  相似文献   

4.
东亚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期已基本渡过,主要经济指标显示,该地区经济再现新的曙光。继五十、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相继崛起,从1973年到1993年,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5%,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年均2.9%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3%的增长水平,被世界银行称为“东亚奇迹”。1997年7月由泰国货币泰铢大幅度贬值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导致东亚经济形势急剧逆转,多数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有些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今年初以来,东亚汇市和股市趋于平稳,外资流入增加,对外贸易逐渐恢复,州…  相似文献   

5.
充满悬念的东亚峰会终于尘埃落 定。几年前,人们设想中的东亚峰会 还使人满腹狐疑,议论纷纷。东亚峰 会是何等机制?会否取代“10 3”框 架?成员是谁?目标是什么? 本次在吉隆坡举行的一连串的峰 会及其发表的三个宣言终于将东亚未 来一体化的趋势和途径昭告于天下 了。首先,东亚峰会没有取代原有的 “10 3”、“10 1”合作框架。近10 年的实践证明,以东盟为主导的合作 框架是行之有效的,已取得了丰硕成  相似文献   

6.
20多年前,因为广东的“先行一步”,有了珠三角的声名鹤起。 今日,有香港和广州这两个“超级引擎”带动,以粤港澳为主体的“大珠三角”已进入加速整合的历史大潮之中。新的奇迹正在孕育之中。大珠三角这个在南海之滨加速崛起的东亚世界级经济巨人,能否再度走进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舞台的中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再次“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7.
王殊 《瞭望》1994,(17)
美国的战略重点(有的说是外交战略重点)是否转移的问题,论者意见不尽相同。一种认为重点仍在欧洲,另一种认为已转到亚太(有的说是东亚),还有一种介乎两者之间,认为正在从欧洲向亚太倾斜,但最终要转到亚太。对此,我也想谈点个人的看法。 无疑,美国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比过去更加强调要加强同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确切地说,应该是要加强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同“出现经济奇迹”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美国历来同太平洋的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等国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一直把日本看作是它的亚洲政策的一个重要支柱。这些年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扩大,出现了如许多西方学者所说的“东亚奇迹”。  相似文献   

8.
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治愚王继明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从1978年到1995年的]6年里,中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10%,达到了创造“东亚奇迹”的亚洲四小龙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增长速...  相似文献   

9.
王凡 《各界》2011,(8):80-83
提起所谓荒唐的事,人们自然就会联想起“大跃进”时期涌现的一件又一件新奇的事物,和一个又一个凉人的“奇迹”。这些事物不仅遍布中国的城市乡村,也曾出现在中南海里,只是中南海里的人虽然积极地投入这些新奇的事物,却最终没能创出惊人的“奇迹”来。在中南海里,孩子们对大跃进最直观的认知,就是“除四害”和大炼钢铁。  相似文献   

10.
奥野诚亮多次大放厥词所激起的人们的愤慨,也许会随着竹下首相让他辞去国土厅长官的职务而暂时平息下去。但是,这一事件却再次提醒人们:在日本确实存在一种危险的势力和思潮,需要人们重视已经成为经济大国的日本今后向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 身为国务大臣的奥野诚亮,竟敢公然为日本过去进行的侵略战争辩护,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相应的气候和土壤的。近几年来,右翼势力猖獗,军国主义思潮泛滥。他们公然发表文章,出版书籍,或在集会上演讲,叫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是“非法”的,是对“日本民族历史的歪曲”,说什么“日本不存在战犯”,“大东亚战争不是侵略战争”,宣称要“重新研究大东亚战争在世界史中的意  相似文献   

11.
日本力求掌握东亚区域经贸合作主导权东盟经济部长会议8月23日在吉隆坡结束。日本当晚在与东盟举行双边磋商之后,正式提出了对建立东盟与中日韩和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10 6”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从此前和现在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日本提出该构想意在通过从FTA(自由贸易协定)到“东亚EPA”(“东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多元化策略,实现日本“掌握主导权”、控制“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制高点”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天津海河之滨的东亚毛纺厂。这里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楼前一对汉白玉抵羊雕像:蓝天、绿草、两羊相抵。据主人介绍,这就是东亚“抵羊”牌毛线商标。东亚初建时,即1931年“9·18事变”第二年,日货充斥中国市场,两羊相抵,寓意抵制洋货。图案的两个羊站在一个地球上,一只是中国羊,占东半球;另一只羊占西半球。东半球羊略高且雄壮有力,已占上风;西半球羊略低,有被抵得后退的样子。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又赋予它竞争、拼搏、争创一流的内涵。听了主人的介绍,我深深地为“抵羊”牌商标独具匠心的设计所折服,也为设计者的爱国精神所感动。60多年来,抵羊雕像栉风沐雨、历经沧桑,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但“抵羊”精神一直激励着东亚人走以文兴企之路。  相似文献   

13.
防范权贵资本祸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涌 《瞭望》2007,(13)
裙带严重、以权谋私、官商勾结、集体腐败,权贵资本直接或间接引发当年东亚金融危机今年是东亚金融危机10周年。对于这场劫难,值得汲取的教训甚多,但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看,最应该提及的当数权贵资本的危害。东亚金融危机后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这场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来看是“东亚模式”或“权贵资本主义”的危机;权贵资本的为所欲为,直接或间接引发金融危机并导致相关国家经济与社会的持久动荡。  相似文献   

14.
儒学资本主义是一种东西合璧式的资本主义,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种特有模式,曾创造了东亚奇迹。它在文化理念、制度安排、战略选择上独特的东西和合式发展取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岩滩水电站是水电建设者创造奇迹的地方,一项项国家纪录和世界纪录在这诞生,其成就为人们所瞩目。对此,在岩滩电站工作的外国专家是如何评价的呢?我访问了“岩滩挪威专家咨询组”组长爱德华森先生。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05,(6):24-25
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是应第六次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要求,而于2003年正式建立的。该网络是第一个面向东亚,由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政府认可的学术研究合作机制,其主要功能是集中各国的学术资源,研究当前东亚各种重大问题,为东亚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向“10 3”领导人会议提交建议和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曾以欧亚大陆比喻为一个棋盘,它的西部和东部是棋盘上的两个重要棋子来说明欧洲和东亚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性。最近,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美国军事战略将做重大调整,其战略重点由欧洲转移到东亚。他的话一出立即在国际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欧洲猜测:美国真的要放弃欧洲了吗?亚洲则惊呼:狼真的要来了吗?这种“半头雾水半惊慌”的心态不断在欧亚两洲蔓延。那么,美国“新战略”这一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人们急于探知谜底。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下游的江苏省江阴市,因其拥有占全国百分之一上市公司的“江阴板块”,被经济学家们称为经济奇迹。 江阴的经济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市委书记王伟成说:“我们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江阴的全面进步,其中包括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在江阴采访的日子里,记者深切感到,城市的文明进步,成为催生经济奇迹背后巨  相似文献   

19.
不在画室,而在街巷,席地而跪的画匠,在水泥地上默绘着总统的画像,让6顶讨钱的帽子张口朝向“上帝”呼唤。这是我在欧盟某国首都拍的一张照片。人们在交赞欧盟“经济奇迹”的时候,当然没有认为那里人的生活都像“欣欣向荣”数字所显示的那样好。逆光下,镜头不时可以碰上“老佛爷”商店外的乞讨人、霓虹灯下的露宿人、高厦檐下的卖艺人、地铁站里的褴褛人……  相似文献   

20.
习惯上,一提到发展,人们就想到了经济 GDP。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很多的“生态成本”和“文化成本”。未来中国的发展,是要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起来的发展。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