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包括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等)正处于冲突和裂变之中.受此影响,相应领域的中国媒介文化也面临困惑和挑战.解决之道在于对当下的中国文化和媒介文化进行恰当定位和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和历史性实践,始终是当今中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们本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理分析和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刊特邀了四位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特点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品格等问题,进行深入探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成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话语,反思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现代性精神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苏联文化及西方文化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多样文化景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性建构始终面临着“儒化”“教条化”“苏化”“西化”的价值挑战,形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深刻的矛盾语境。我们应在这种矛盾语境中作出正确文化选择:审视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儒化与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省察教条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教条化与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实践创新;考量苏联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苏化与对苏联现代性的借鉴超越;反思西方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西化与对西方文明成果的扬弃。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中华文化独具匠心式的“自己讲”,依据中华文化的实际“讲自己”,既不是照猫画虎式的照着西方文化讲,也不是秉承衣钵式的接着西方 文化讲。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3,(14):1-1
观念创新涉及各领域,从总体上说,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创新。 世界观是指人对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议的反思,它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反思。生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事不同社会实践和交往活动的人,其世界观亦差分。世界观往往支配着人与世界关系及其对世界的体认,统摄着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活动及其价值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差异,各国政治发展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中国而言,文化主体性视角下当代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最高政治目标;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根本原则;中国国情特殊性是推进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政治文明成果,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其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7.
新的形势把文化的作用以及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对策提到了研究者的视野。由俞思念为首的文化研究课题组所完成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一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适应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任务,是一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目前,我国今年1—5月的主要经济数椐已经公布,但对我国经济当前形势的判断和今后走向的预测存在各种不同意见。本刊邀请三位专家,以“宏观经济形势探讨”为题,对我国经济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塑造文化新面相的关键在于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亘古至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断壮大。她的精神理念、核心价值、伦理道德、人文信仰,彰显了其无穷的力量,辉煌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因为中华文化以其悠久、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影响力,而具有持久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从而唤起民族的自觉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地球村落化之时,中华民族以大国形象崛起之际,应该怎样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怎样展示与大国相匹配的文化面相,已经成为一个急需思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真正原创型的文化创新,需要有古希腊哲学家从一滴水中发现世界的本源,或从把火中追究到事物背后那个本质的东西的那种精神。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仰望天空,激起对神秘之天穷究的热情。战国时屈原作《天问》,追究灭是什么?天有几重?灭之上是什么?天的形状是什么?天安放存那里?以及天的颜色等等,唐柳宗元作《天对》,对屈原的《天问》作出回应的解释,直到南宋陆九渊少年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陆九渊“遂深思至忘寝食”。这种“思而弗得,弗措也”的术追究到底决不罢休的精神,是一种原创精神。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创新,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都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善于创新、富于创新的民族,并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传承中华民族丰富的创新文化资源是当前中国走向创新发展的重要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2.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是否必要?其一,在文本视域下,反映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理诉求;其二,在问题视域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何以可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对象,即客观上是否存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态;另一方面,取决于研究主体,即研究者是否形成了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路径何在?不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时代背景、文化土壤、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科学支撑、战略布局、总体目标、实现路径、独特贡献等十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加以阐释,尝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的一种路径,体现的是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同时预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3.
郭佳楠 《学理论》2022,(11):59-63
文化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高度融合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利用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创意和吸引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辽宁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梳理、特点分析,发现辽宁省在创新投入体制、创新成果转化、人才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结合发展现状,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新型的高技术文化产业,为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战略合作提供支撑,不断加强文化产业的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文化技术产业的培育,以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李福鹏 《学理论》2013,(15):358-359
启蒙运动内涵丰富,由此形成的启蒙精神照耀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改变了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等诸领域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带给我们诸多弊端。如何全面、正确的理解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涵,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4)
多元文化伴随经济、政治全球化冲击我国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部分大学生群体出现传统文化认同危机。"中国梦"具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底蕴,它赋予传统文化认同新鲜活力,并通过中华民族共圆中国梦的实践活动为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注入正能量。用"中国梦"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塑造新型媒体,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可有效消融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视野里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它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目标,以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公正的集体主义即进取互利为基础,以奉献为价值导向。静态地看,构成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规范(制度)体系;动态地看,内在地生成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科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整合,这种文化的信仰载体即是士绅。他们掌握着文字这一神秘的符号,拥有农民所没有的知识权威和道德权威。同时,他们还承担着维系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任务,拥有维持传  相似文献   

18.
丘岳  穆重怀 《侨园》2014,(11):12-14
救危图存:思想界的迷失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均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两国的思想界也都同时意识到了救亡图存需要新思想。双方同时开始了改革运动,但是改革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觉得,这和入清以后中国思想界的迷失有着极大的关系。清朝初年,以武功入主中原的清朝统治者面临着中原知识分子的激烈对抗,如何对待相对稳固的汉文化成为摆在满洲新贵面前的-个重大课题。从康熙朝开始清朝统治者一方面以功名利禄为诱饵吸引汉族知识分子与政权合作,扩大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宋鑫 《行政论坛》2010,17(5):F0003-F0003
礼法融合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礼法融合不仅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在其近代转型过程中亦充当了主要的角色,直至今日,仍然是建构法治秩序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视野》2013,(5):F0002-F0002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共中央党校《理论视野》杂志社、徐悲鸿艺术委员会共同推出《徐悲鸿师生与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展》,参展作品征集自即日起到2013年10月底。本届展览致力于树新风、立正气、正学术,将逐步推出和展现一批中国当代的潜力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