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问题.是研究社会主义法学当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问题.是研究社会主义法的出发点。现在.在这个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司题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同观点,本丈拟就一些说法进行讨论。一、我国的法同样是居于统治地位阶级意志的反映。有人说.由于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被统治阶级已经不存在一因此.我国的法已不再是统泊阶级意志的反映.只是一定阶级意志的反映。待这种意见的同志.对于我国的法是人民意志的反映、是国家意志的立映皆无疑义,只是不同意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意志。我认…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写的《三论我国法学现代化——关于法的概念的外延问题》(《政法学刊》1986年第3期),惠新宋同志发表了《法的概念和系统论原理——答吴世宦同志》一文(《政法学刊》1987年第1期),认为法律只能是“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法律与国家、阶级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和国家,没有法律,到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国家,也就没有了法律;法律与阶级、国家共存亡,没  相似文献   

3.
(二)法的本质法的初级本质:国家意志性法的二级本质:阶级意志性(统治阶级意志性法的终级本质:物质制约性(三)法的特征国家创制性特殊规范性普遍适用性国家强制性(四)法的要素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的程序(五)法的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议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六)法的规范功能指引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强制功能教育功能(七)法的经济作用确认经济制度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它是我们学习法学专业的入门向导和总体概括,不仅为人们提供学习法律的入门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法律和法学…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按一定规律组成的载有信息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简言之,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法律语言则是法律信息的载体。我国当代法律的载体则是现代汉语。法律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根据立法程序制立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这种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形式上,它被上升为国家的意志,通常由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法令、规则、条例、决议、决定、指示等规范性文件表现出来,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人类社会有了阶级就出现了国家,有了国家也就有了法律,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切社会意识形态都应该有自己历史的认知,针对马克思、恩格斯“不应该忘记,法和宗教一样,是没有自己的历史的”的观点学界争议很大。从法律的社会本质这个视角来阐释马恩这一精辟观点,首先其是同他们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世界观相统一的,其是反对将法、法律解释为自由意志的。而从将社会界定为泛指一切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讲,马恩这一观点的深层含义是:法律产生于社会、法律来源于社会、法律发展于社会、法律是带有普适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政治"不是一般的概念,"讲政治"具有特殊意义. 其一,为了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必须讲政治. 任何一个阶级,特别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都必须讲政治.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占据统治地位后,就十分重视政治,凡是奴隶阶级稍有不合奴隶主阶级意志的言论和行为,他们就会对奴隶阶级实行镇压,其残酷不可言状.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的过程中及其以后,也是注重讲他们的政治的.当被统治者一有触及他们利益的行为时,他们也会像奴隶主阶级一样,毫不客气,毫不手软地对被统治阶级实行镇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法本质上是阶级利益的体现,是对统治阶级利益的巩固和维护。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法的根本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上是对不同时期统治阶级利益的调整,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追求。认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的阶级利益性,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依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道德的区分这个问题并非是哈特的创造.以<法律的概念>为蓝本叙述法律与道德分离的背景,在哈特的语境下阐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可以看到:法律与道德交叉是"形式和功能上的",而不是"内容上"的,从规则的内向角度出发,道德是不能成为评判法律效力的终极标准的,但通过研究和论证实证法学派的现点可以得出"恶法亦法"以澄清自然法学派...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与“法律”的区别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与法律的区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外法理学界重新引起争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怎样理解法、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特别是涉及怎样理解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资产阶级法时的那一段名言 ,从而也涉及到是否承认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问题。本文采用对话形式 ,就此问题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法是规范人们的外部行为 ,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 ,以维持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秩序为目的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行的社会规范。在法理学中 ,大多数学者认为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的消灭的法律事实包含两个要素 ;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笔者认为 ,主观、主体和客体是影响法律行为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责任     
<正> 一、行政责任的科学含义我国理论界使用行政责任这个概念,一般是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法律的行政责任”,即是在行政工作人员违反其义务时,国家从法律上予以制裁;二是“普通的行政责任”,如机关职员都有责任把机关事务办好。显然,这两种情况是从法律责任和道义的角度理解行政责任的,没有表达出行政管理中行政责任的确切含义。在行政管理中,行政责任是义务、任务和服务的统一体。首先,它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应尽的义务。“公职活动是国家官吏的义务和天职”(《马恩全集》第一卷第299页)。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机构、行政机构中的岗位设置、行政管理人员的到位,都是依据按照人民的意志制定的法律进行的,因而它们相应的承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理念在我国提出以来,广大学者和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及法治与德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这的确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加以理清、廓明。(一)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阶级专政的工具。我国现行的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运用自己的法律巩固政权,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一种完全…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团结本阶级并同一切可能联合的社会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结成的联盟。早在1848年马恩就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提出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解放全人类。而  相似文献   

14.
自从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就产生了国家。既有国家,就有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因此,古往今来,法律规范不可胜数。但是,不管有多少法律规范,从其内部结构考察,通常不外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曰假定,二曰处理,三曰制裁。所谓假定,就是适用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每一个法律规范都只能在一定条件出现的情况下才适用,适用某一法律规范的某种条件就叫做假定。如刑法167条“伪造、变造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法律条文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它负载的法律信息是:第一、国家禁止社会成员作出伪造、变造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文、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利益是近代政治的产物。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的法律形式。政府行为就是统治阶级把本阶级的政治行为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而产生的行为。任何政党把自己本阶级的行为与国家利益相联系,并宣称自己的行为是在为国家利益谋发展,则该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便得到了极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一定意义上,目前我国所宣教的法律理论,是把日常生活开除于法律调整之外的理论,因为无论所谓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说",还是法律的"阶级镇压工具说",都不可能为人们日常生活之所尊,反而它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例外。即使在强调"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时代,"阶级斗争"并未构成人们的日常生活,反之,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此避之唯恐不及。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我国的法治建设、法学理论还是法律意识形态,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全面依法治国"已是其纲领性追求,但法律实践深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宪法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的概念.是宪法学中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宪法的实质与作用.更主要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宪法学科的体系和研究宪法的方法.而现行有关的宪法学论著对之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一、现有宪法的概念综观国内各种宪法学论著(主要是宪法学教材).关于宪法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中国宪法教程》)司法部法学教材)“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集中反映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等内容,它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学》法学自学考试教材)“宪法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确认、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宪法教程》司法部教材)“宪法是确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等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郑全咸主编)……由于教材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举.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从宪法的特点,譬如从本质上,从内容上,从效力上等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来  相似文献   

18.
各门具体科学都要广泛地使用定义。定义在不同科学领域中的运用,就会产生不同的特点。法律定义,冠之以“法律”二字,它当然要受到法律科学自身特性的制约,其定义形式也必然会与一般定义有所不同。本文拟从我国法学与法律条文的实际出发,就法律定义的基本特征作一探讨,以期引玉。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法学和法律条文中的定义,都属约定定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每个国家的立法机构在制定法律时,总要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本国的实际情况,对一系列法律概念,作出统一的规范性解释,以便各级司法机构在执行法律时,不致造成混乱和差错。法律定义的这种约定性特点,决定了同一个法律概念,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会作出不同的解释。例如,我国刑法有关“主刑”的定义中有“管制”这一内容,而在多数国家中却没有这内容。在西方国家的法律中,大多依据“以反抗论意志”的观点来给强奸罪下定义。这种观点认为,凡是女方有反抗表现的,属违背意志,可谓强奸。凡是无反抗表现的,属不违背意志,可视为通奸。而在我国,按刑法第139条  相似文献   

19.
法本质研究是法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于法律现象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法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是确定的。法是体现国家意志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用以调整利益关系的社会规范。利益对法的产生及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确定了法所作用的范围;法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这进一步划清了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0.
"普遍的东西一般说来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意思是说代表普遍的、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共同体一般是冒充的、虚假的。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的国家无非都是统治阶级剥削和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它不仅是虚幻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只有在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的情况下,"普遍的"才可能同时是"真实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仍具有虚幻共同体性质,直面此一现实,利于我党务实地追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利于更好地认识并消除人民内部矛盾,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