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如果资历和能力匹配,论资排辈有何不可? 用人该不该论资排辈?在多数情况下,讲资历是必要的。尽管这不是最佳选择,但往往是次优选择。在用人方面,说起论资排辈,恐怕没有几个人赞同。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少不了论  相似文献   

2.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纵观古今历史,横看中国外国,国家的兴亡,历史的发展,乃至古今中外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科技成果之获得,无不取决于人才。江泽民同志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当前在发掘人才、选拔人才的观念上仍然存在误区:一是论资排辈。把资历看成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对新生力量求全责备,横加指责,或凭其印象,按部就班。二是妒贤嫉能。对确有真才实学,堪当大任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担心难以驾驭,更怕超过自己,断了自己的官路。三是由少数人选人,没有树立民主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阆中市坚持以邓小平干部理论为指导,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干部工作新路子,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实现了干部工作的新突破。 一、在用人问题上实现了观念更新 第一,破除论资排辈观念,围绕发展选人才。邓小平同志曾讲:”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 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市委切实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任人唯贤。打破了“按着资历往下排,一茬顺着一茬来”、“不看能力看资历,不论政绩论年纪” 的用人观念,做到不以年龄定调子,不以资历安位子,不以性别划杠子,不以亲疏配班子,坚持提拔有德者、有为者、有威者,重用实干者、改革者、开拓者。二是坚持用当其时。本着“看中一个起用一个,成熟一个提拔一个” 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去年12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这是当务之重,当务之急,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的工程的关键性工程”。我们应按照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在选人用人观念上来一个变革,解放思想,自觉做到“三破三立”,不拘一格选人才。 第一、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树立适时用人的观念。论资排辈不符合人的能力发展规律。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弧状运动过程,也就是说,人的能力既有它的高潮点,也有它的低落点。根据现代生理、心理科学研究,以及对古今中外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的追踪调查分析,证明人的才能的平均峰值为37岁左右,衰落期是55岁左右,而不是年龄越大本事越强,资历越深水平越高。以往,我们之所以陷于论资排辈的用人误区,就是把经验的积累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唯一依据,并且和年龄划了等号。而忽视了实践方式及生理对人的能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人该不该论资排辈?在多数情况下,讲资历是必要的。尽管这不是最佳选择,但往往是次优选择。在用人方面,说起论资排辈,恐怕没有几个人赞同。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少不了论资排辈。  相似文献   

6.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个问题上,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着工作立足点的高度,也决定着实际操作的力度.但是有的地方和单位,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思想障碍.第一,论资排辈.越过年龄大资格老的同志提拔年轻人,感情上过不去,觉得年轻人来日方长,年纪大的同志快到“站” 了,要照顾一下.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提拔干部常常是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第二,求全责备.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拿年轻干部跟老同志比经验,比成熟程度,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第三,怕担风险.在选人时,首先考虑的是怕选错了人担责任,以不出问题为前提,因此常常对一些有能力又有毛病的同志,不敢问津.  相似文献   

7.
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是指日本企业在录用职工时,以被录取职工的学历、年龄、经历等资历条件为基础来确定该人基本工资标准的工资制度。基本工资随着本人在同一企业内连续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增多。虽然每年增加工资的幅度因人而异,在提升工资时,也考虑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及职务等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论资排辈。论资排辈式的年  相似文献   

8.
正从字面上理解,论资排辈与以事择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恰恰都是说的用人问题。它们之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所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用人理念和导向。论资排辈是靠资历、凭年限用人。以事择人则是以事业需要、岗位需要,论能力、凭实绩,看谁更合适。孰是孰非,不言自明。无须赘言,一目了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干部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要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把制度执行力和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谈到选拔年轻干部时强调指出:“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旧观念,放开视野,拓宽渠道。”这要求我们: 考虑人才的角度要深化 邓小平同志说:“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一种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这一精辟论断,为我们解决人才问题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要树立正确的人才思想,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一批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改善了领导班子的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反映出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脑子"的影响.多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选拔使用年轻干部问题上一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年龄划杠子,以资历定位子"以及"按照资历往下排,一茬接着一茬来"等思想障碍,影响着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现有的教师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薪酬设计上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薪酬模式主要是采用以职务和资历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依据教师个人所具有的职务级别、工龄、学历、职称等来设计薪酬.既没有突出岗位的要求,也没有把教师个人在岗位上的贡献考虑进去。从而导致了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同时并存的现象。而且由于同一级别职务工资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选拔中青年干部,要破“格”,破“停年之格”。为什么要破格?读一读清代进步思想家龚自珍的《明良论(三)》是会受到很大启发的。龚自珍的《明良论(三)》,对封建时代用人“论资排辈”的“停年格”制度,作了透彻的剖析。我们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延续了几千年的国家,守旧的、因循的积习深固得很。在甄拔官吏上,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不问德、才,  相似文献   

13.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大力培养造就跨世纪年轻干部,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一件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是新时期人才人事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笔者联系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结合学习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体会,浅谈新时期如何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一、当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形势发展的要求,当前在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用人观念陈旧。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中存在四种陈旧观念:一是论资排辈,把资历、年龄作为选拔干部的标准,出现年纪轻的慢慢用,资历浅的排队用,有争议的暂不用等不良现象;二是求全责备,认为年轻干部经验不足,不成熟、不稳定、不放心,挑不起重担,  相似文献   

14.
分房     
正某局新盖了一栋家属楼,竣工那天,分配方案也出台:先让退休的老同志挑选,然后是职工干部,这些人论资排辈,最后剩下的是局领导。老葛是离休干部,在局里资历最老,按理说,挑房他应是第一位,而他却表态说最后拣剩,也像领导一样,发扬先人后己的风格。领导劝他:"您老就挑一个最好的房子吧,不然分房工作不好进行。"老葛说:"有啥不好分的,我自愿让出第一的序列,剩下的房子才是我的。我是全局最老的干部,应该带这个头呀,不能同职工争利。"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1,(12):54-54
娄义华在第11期的《杂文月刊》上撰文指出:时下,一个词语在社会上静悄悄地流行着、时髦着。它就是“资深”!它的解释很简单:“资历深,资质深厚,形容很有经验,有能力。”放眼望去,不难发现,很多“山头”都有“资深”的踪影在游动。  相似文献   

16.
一日携儿散步,忽见一鼠过街,倏尔即逝。儿突发奇问:“见鼠过街,怎么办?”随口答曰:“人人喊打呗。”儿又问:“你一喊打,它就跑了;只喊不打,不是照样出来吗?”未料才上初一的儿子问得如此之深,竟语塞。回家后细思量,觉儿问颇有几分道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自然逃之夭夭。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出来,再喊打,再逃遁。久而久之,老鼠摸透了人的习性,“只是喊喊而已,却不真打”,便连逃也不会再逃,招摇过市,又有何妨!由此,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也很有喊喊而已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是要运用于社会结构的,“社会价值”的分配由社会结构来进行.他将由社会分配的社会价值(权利、自由、权力、机会)等称之为“基本善”.在关于正义原则的论证中,“基本善”的观念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是为区分“最不利者”提供了标准,二是为它的“原初状态”中的主体提供了心理动机.但是,“基本善”理论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和问题,遭到了施瓦茨、内格尔等学者的批评,他们促使罗尔斯对“基本善”作出回应,不断加以修正.罗尔斯的基本善理论不可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它立足于美国的民主社会模式,而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一种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观念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我看过《吉鸿昌》故事影片后,又看了《吉鸿昌》传记文学,吉鸿昌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犹如镌刻在坚石上的碑文般,牢牢地、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以至成了座右铭,这就是:“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粗略读来,这话似乎平淡得如同一杯白水,而且相近的“名言警句”,不知要比它“高明” 多少,“新奇” 多少.可是,当反复认真地读了又读、想了又想,特别是进一步了解了这位赤胆忠心、威武不屈的爱国将领,用自己“每一步行动” 所写的短短39个春秋的“历史”后,它就象一股势不可挡的滚滚春潮,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驱使着我在辽阔无垠的人生海洋上,坚定地扬起理想的征帆,乘风破浪,步步向前.  相似文献   

19.
正《礼记·檀弓》曰:“幼名,冠字。”人一生下来就得由父母起个名,这个名称为“小名”或“乳名”。等长到二十岁,可以绾起头发戴上帽子成人了,还得由父母为其举行“冠礼”,再给他起个名,这个名就叫“字”,也叫“表字”。这表示他“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人不可复称其名,故冠而加字”。  相似文献   

20.
骨牌前面缘何又加上“多米诺”?我倒无意考究,只是对它连锁式倒掉的壮观场面兴奋不已。看来,多米诺骨牌坍塌之时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码、推骨牌也属消遣性的体育游戏范围,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常常能看到“多米诺”的影子。西方人爱玩,也会玩,实在是玩得花样百出。用尽浑身解数码好多米诺骨牌,再用手轻轻推倒最前面一块,在伴随着阵阵惊叹、啧啧叫好声中,骨牌顷刻毁于一旦。 近日偶得一书,细细阅读后,忽觉已过去50多年的事情倒更像是另外的一种多米诺骨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