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反思了我国2007年以来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工作的状况,指出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时监控、有效预防、适时打击的策略,目的在于寻求有效对策,提高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效率,以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的高发之势。  相似文献   

2.
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有来自法律责任方面的风险和来自实施者内、外部的风险。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成因。一是受长期的封建历史重“人治”轻“法治”的影响;二是法制宣传不到位;三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处置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应强化和完善“法治”理念;重视处置事件的公共预警;依法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件;健全决策指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相似文献   

3.
非法集资活动,损害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破坏金融秩序和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不法分子以各种名目,利用各种手段,非法募集公众资金。部分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大,涉及人员多,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恶劣。如何从法律和实践层面更好地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案件,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非法集资活动日益严重,大案、要案频发,且非法集资活动出现了区域性特征。一些地区和城市出现了几乎全民参与的、传销式的非法集资活动,并引发了多起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案件,严重危及了当地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当前非法集资活动呈案件数量逐步增加、新形式和新手段不断涌现、涉案被害人和金额持续增多的特点。全国各地对处置和预防非法集资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对成功处置非法集资案件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预警机制 ,导致信息不灵 ,工作被动 ;二是保障工作不力 ;三是现场处置水平不高 ;四是对群体性事件处置研究评估不够。这主要是缺乏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 ,因而必须强化五大机制建设 ,即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 ;建立统一的组织指挥机制 ;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建立高效的现场处置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无序创新、发展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加之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和手段方式相对滞后,导致利用传统方式和互联网进行的非法集资犯罪集中爆发。此类案件大多涉案金额和未兑付资金缺口巨大,受损群体庞大、诉求多样,案件刑民互涉、法律关系错综交织,且侦查取证周期长,追赃挽损难度大,易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及风险外溢传导,涉众性、风险性、涉稳性特征突出。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审视S省D市公安机关打击非法集资犯罪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对当前非法集资犯罪的打击挽损、维稳处置、源头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重点从理念思路与责任担当、法治保障与科技助力、打处治标与源头治本三个维度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资金需求旺盛,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民间投资渠道狭窄的现实困难和非法集资高额回报的巨大诱惑交织并存,导致非法集资易发多发。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类不规范民间融资介入较深的行业领域风险集中暴露,非法集资问题日益凸显。而要有效遏制非法集资高发蔓延势头,必须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形成责任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配合有力的工作格局。对此,需认真分析非法集资综合治理的基本现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加大防范和处置力度,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连杰 《人事天地》2008,(12):37-37
好像是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个记者曾经问过我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的组织指挥工作事关处置的成败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但是 ,当前存在组织指挥领导班子成员结构不合理、搭配不科学 ,指挥工作缺乏规范性 ,组织指挥人员对处置措施、手段不熟悉 ,现场应变能力差 ,使用警力不科学等问题。因此 ,处置事件的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优化组合 ,增加权威 ,要加强事件的情报信息工作 ,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指挥 ,完善处置工作预案。  相似文献   

10.
郭薇薇 《工会论坛》2008,14(1):140-141
记者的采访活动是与被采访者互相观察、互相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活动.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与被采访者双方的心理活动是相互感应的.作为主动访问者,记者既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又要探索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与采访对象接触时需要注意应用相似因素、需要因素、对等因素、强迫因素、仪表因素和能力因素去接近被采访者.研究采访心理,学会调控记者自身和被采访者的心理,提高采访质量是电视记者必须培养、锻炼、掌握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国人的出入境手续不断简化和便捷,来华外国人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现象突出,涉外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加,我国公安机关在针对外国人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日益凸显。外国人违法犯罪多发的原因涉及经济、社会、执法等方方面面,制定和完善针对外国人违法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对策,应从多方面入手,主要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涉外警务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指挥;强化外国实有人口管理与查处力度;推进涉外警务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管理能力;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加强涉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涉外执法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公诉人在非法证据排除工作中应确立公平公正的中立观念,增强诉前审查非法证据的自主性,对侦查人员出具的取证情况说明要具体分析,坚决排除非法证据。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措施有:设立沉默权或律师在场制度;增强技术手段,提高侦查能力;对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实行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制定和实施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战略过程中,其对外情报工作也在转型,由分散转向集中、防御转向进攻、公开合法转向秘密非法、周边转向全球.为适应对外情报工作转型,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情报的集中处理,内阁情报调查室势力大增;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军方大力拓展情报斗争新领域;为保卫日本海外利益,外务省也不断强化情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非法集资案件具有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采取以新款还旧账的手段维持资金链条,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受害人数众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等特点。侦办此类案件,管辖权问题的争议影响了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力度,一些集资犯罪嫌疑人隐匿或销毁账目,极大地影响了案件侦办工作。非法集资案件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成为全部工作的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问题,要首先考虑善后处置和维护稳定问题;要树立经营意识,摸清案件的整体情况和集资链奈;要精心策划.全力抓捕犯罪嫌疑人;要及时控制涉案资金及财物: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金融诈骗罪的两个误区及立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是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但它一般不会从案件事实中直接反映出来,实践中常难于把握。故建议增设与金融诈骗罪相对应、但不要求“非法占有的目的”且刑罚较轻的新罪名。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制毒现场的勘查工作,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于制毒现场的勘查工作而言,应当由接受过相关的化学技能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完善现场制毒现场勘查工作,需要从现场勘查主体培养、勘查规则建设、设备配备等方面进行。尽快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制毒案件现场勘查的规则或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程序和规范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新旧《法典》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旧《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关于非法证据及其排除规则的规定存在许多差异,特别是新《法典》有了许多新的规定与发展,显示了从注重打击犯罪到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并重的转变,这对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良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依据最高两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科学认定“非法经营数额”、“销售金额”和“违法所得数额”是审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准确定罪量刑的关键。同时,还应当注意区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之间及侵犯知识产权具体犯罪之间的牵连、竞合关系。从完善立法的角度考虑,严格限定侵犯商业秘密有关犯罪的犯罪对象、规范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管辖权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刑诉法中设立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需要检察机关在工作机制、职能分工、程序设置等方面积极应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本质上属于刑事诉讼程序,需要适用刑事诉讼规则。在实体问题上,应当从法益性质和危害结果两个方面对其他"重大犯罪案件"进行限定,同时,可以采用推定的方式确定违法所得的数额。检察机关在工作中首先要确立"少用慎用"和"客观公正"的观念,其次是理顺内部的工作机制,最后,要在启动、审查、申请、出庭四个环节中既要扮演好追诉者的角色,又要扮演好法律监督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省涉众型经济犯罪主要表现形式有:合同诈骗涉及面广、金额巨大,集资诈骗犯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突出,传销犯罪屡打不绝,非法经营证券、期货犯罪涉案金额大。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践行情报信息主导经侦工作观念。基本对策:一要增强经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构建维护经济安全的工作体系;三要夯实经侦工作基础;四要坚持政策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五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