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2月6日,一个令我悲痛,让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那天下午,天色灰朦,寒风凛冽,当我正想着何时再去医院探望恩师时,突然接到了恩师病危的消息,于是,我赶紧驱车前往中山医院。 14点我飞奔到病房,只见恩师躺在病床上,呼吸已十分困难,眼睛却始终努力地睁着。他似乎还在顽强地与病魔作着斗争.又似乎还有放心不下的案子想去完成。医生告诉我,依恩师的生命体症,最多还只能坚持一个多小时。我疾步来到恩师的病榻前,紧紧握住恩师的手.希望能帮助他坚持下去,坚持到奇迹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雷鸣 《政府法制》2014,(20):12-13
元帅,在人们的心目中伟大而又尊严,但是他们同百姓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爱好与收藏.朱德元帅的小乌铜马朱德元帅有多种爱好收藏,不过他最珍爱的一件收藏是小乌铜马,健在时经常取出来观赏.1922年朱德赴欧留学出发前,特意去拜访他的恩师、原云南讲武堂教官李鸿祥,老师对他探求革命真理十分赞赏,当即资助他求学路费.朱德为感谢恩师,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小乌铜马赠送给老师留念.  相似文献   

3.
恩师韩德培教授今年已97岁高龄,但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因担任武汉大学资深教授而未退休,至今还在指导博士研究生呢。我自1982  相似文献   

4.
沈四宝 《中国法律》2008,(5):28-29,94-95
芮沐老先生是我的恩师,是我的益友,曾给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我法学思想的形成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上,有着无可替代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思之的身份很多,但在中青年律师的心中,他却是“患难之交”、“恩师”、“父兄”,是他们在困难、苦闷、动摇时,伸出右手,在胸口触摸到的“良心”。  相似文献   

6.
纯真的学生时代常常是我们记忆中最斑斓的扉页,真挚的友谊、朦胧的情感……成为人生路上最美丽的风景,谆谆教导的恩师、谈天说地的同窗……更是成长途中最难忘的搭档。如果这一切不是如此和谐,如果我们不得不与母校对簿公堂、不得不与恩师“唇枪舌剑”,那么记忆的扉页上又会记录下什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的学校,在法庭上如何面对自己辛勤培育的学生?2004年1月19日,学生与母校各执一词、对簿公堂的一幕在上海某法院上演。一方是已经离开中学校园的大学生、一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重点中学;一方是思前想后、无可奈何的学生,一方是百感…  相似文献   

7.
宁子 《法律与生活》2014,(10):30-31
2014年3月4日下午16时许,我国著名监狱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邵名正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辞世,享年77岁。邵名正先生桃李满天下。为了表达对恩师的怀念之情,他的学生宁子写下此文。  相似文献   

8.
慎思守志     
看过电影《胭脂》的人,可能还记得东昌知府吴南岱公堂上悬挂的四个大字:“慎思守志”。这是吴南岱的恩师施愚山送给他的为官箴言,意为慎重思考,坚持原则,严于职守,秉公办案。读之,确实给人以启迪,笔者作为当代法官对此更是感触  相似文献   

9.
“我真的搞砸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沉重而缓慢。退役上将杰克·基恩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彼得雷乌斯用这样的声音说话。“我真的搞砸了,”当自己身上的丑闻发酵之际,彼得雷乌斯在周末给自己的恩师女打了个电话。  相似文献   

10.
对于身陷囹圄的囚子而言,亲人、朋友的一句鼓励如同冬日的火种,令他们温暖。恩师的一句"通过努力改造,你依然会是我最得意的好学生",让囚子方进找回了人生的方向,在他日益干枯的心田上,重新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在因病入院治疗近一年后,2011年6月22日19时16分,我国刑法学界的一代宗师马克昌教授走完了他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光辉灿烂的85载人生之路。虽然由于四天前我曾陪伴恩师高铭暄先生去看望已在重症监护室的马老有一些心理准备,但还是觉得这个噩耗来得太快了,深切地  相似文献   

12.
读书时读到一则故事:富兰克林去拜访他的恩师.那时他年轻帅气,可谓丰标不凡.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昂头,大步流星,直抵师门,见门即推,不料,"梆唧"一声,一头撞在门头上,这一下可撞得不轻.他一边揉搓着头,一边看看门,原来这门比他身体矮一大截子.  相似文献   

13.
与众多死里逃生的受灾同胞一样,青城派第36代掌门、都江堰市青城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2008年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形象大使刘绥滨至今无家可归。这位被社会各界尊称为"刘掌门"的武林中人,在亲历汶川"5·12"大地震逃生后,他四处寻找恩师,在当地传为佳话。5月18日下午,刘绥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哽咽了……  相似文献   

14.
李而亮  余玮 《政府法制》2012,(24):24-26
在李克强的人生道路上,有过七位引领他成就今天的恩师:李诚、龚祥瑞、马石江、季羡林、王照华、萧灼基、厉以宁。 国学大师李诚的得意弟子 李克强出身于干部家庭,青少年时代受父亲李奉三的影响较大。李奉三是安徽省一位地方官,曾任凤阳县县长,其后任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  相似文献   

15.
伊家河 《政府法制》2013,(26):37-37
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四月。万历皇帝突然翻脸,他先是将手握重兵的蓟州总兵戚继光调任广州总兵,然后,对刚去世不久的恩师张居正下手,大明王朝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万历皇帝贪婪成性,对抄家情有独钟,只要听说哪个是“贪官”,他立马就会同意去抄家。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发起一个荐举“模范法官”的活动,南新闻界、律师界和法学界共同投票遴选五名法官;可法官们全部婉拒受奖,台湾“司法院院长”翁岳生教授进行劝说。法官们终究还是不为所动,并且援引翁教授当年在大学讲堂上的训诲响应恩师:“法律人的尊荣,在于法律人的寂寞。”  相似文献   

17.
王冰 《法律与生活》2009,(12):13-13
2009年5月,网络上的一则热帖引发了网友激烈的讨论。讲的是一位名叫朱征的人,本科毕业后,在家乡的一所医院当了1年的医生,后考上了同济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走上了教学岗位。但他一直没有忘记治病救人的理想,趁假期数次赴苏州求教,成了著名老中医钱迈的关门弟子。在得到恩师首肯后,他在网站论坛上“开坛”,解答网民关于疑难杂症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曾为水 《政府法制》2014,(26):53-53
为什么西南联大条件那样差,生活那样苦,还能出那样多的人才?答案是:自由。 1939年,汪曾祺19岁。这一年,他考上了西南联合大学,念的又是鼎鼎有名的中文系。这里,有着众多的大牌作家:朱自清、闻一多、杨振声,当然还有他的恩师沈从文。当时的中国战乱频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被迫南迁,西南联大还能拥有这么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这机遇简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01年入行至今,转眼已经13载有余。回顾多年的寻师路,细思来时路上所知遇的良师益友,心涌感激,感慨良深。"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十数载的律师执业生涯,一路寻求,我感激一路行来知遇的良师们,因为他们的智慧与远见卓识,宽大胸襟与高尚人品,爱心里的叮咛、引导、鞭策与激励,我才得以走到今天。我尤其感激10年前在上海知遇的一位恩师——徐天锡律师。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网络上的一则热帖引发了网友激烈的讨论.帖子讲的是一位名叫朱征的人,本科毕业后,在家乡的一所医院当了一年的医生,后考上了同济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走上了教学岗位.但他一直没有忘记治病救人的理想,趁假期数次赴苏州求教,成了著名老中医钱迈的关门弟子.在得到恩师首肯后,他在网站论坛上"开坛",解答网民关于疑难杂症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