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赵静 《两岸关系》2012,(11):64-65
今年重阳节,一则大陆记者在台北街头采访一位百岁台湾老兵的新闻,在两岸间刮起了一阵不小的"超级寻人潮"。老人一句"最遗憾的是没有回大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落寞?他还能回到大陆故乡吗?台湾还有多少这样的故事?它们为何会如此深  相似文献   

2.
刘树 《统一论坛》2002,(5):44-46
农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稳定的根本条件,这一点在台湾也有充分体现。那么,台湾农业的过去怎样?现在又如何呢?笔者以为,台湾农业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比较发达,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发挥了决定性的作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6)
<正>台湾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台湾民众是怎样的民众?大陆赴台短期访问的朋友看不清楚,一般旅游者走马观花的游览更看不清楚,有些大陆访客说:"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台湾媒体就对"人"大力宣扬。这句话,就半真半假地流传开来了。事实上,现在的台湾社会,已经不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了,执政当局使用"两  相似文献   

4.
台湾是我国的东南门户,地理位置尤其重要。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台湾亦被卷入其中。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是如何认识台湾的?面对英国的侵略,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在这其中,台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所谓"台湾之战"的过程究竟如何?本文试着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5.
2005年的台湾经济是严重萧条的一年,现在新的一年已开始,今年台湾的经济形势又将会怎样呢?笔者认为,应该在今年岛内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个背景是:去年“三合一”选举的结果是“蓝营狂胜,绿营惨败”;阿扁遭受重挫,“跛脚”已成事实;蓝营和绿营内部都处于整合之中;连、宋访问大陆的后续效应势必继续扩大;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在上述大背景下,笔者以为岛内经济和去年相比,在整体上虽会有起色,但起色很有限。岛内经济会比去年好些台湾是个小小的海岛,其经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据有关方面预测:2006年的国际油价涨势可能趋缓…  相似文献   

6.
2010年,台湾从2008年9月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强劲复苏,据台湾当局统计,2010年全年经济成长率高达10.47%,创下近23年新高。与此同时,无论是民意调查结果,还是笔者2010年11至12月在台湾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与台湾民众面对面的访谈结果,都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抱怨这是"无感复苏"。对台湾经济2010年的强劲复苏,为什么多数台湾民众会没有感觉呢?  相似文献   

7.
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出炉之后,许多学者开始反思其中的原因。其中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是,青年人或"首投族"的投票倾向成为影响这次县市长选举尤其是台北市长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当今台湾青年人有怎样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是何种因素影响他们的观念与投票行为?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1月29日和31日,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分别接受台湾<壹周刊>和TVBS的专访.他在两次访谈中提出的新言论,尤其是否认曾主张"台独",否认"台独"路线,甚至主张开放大陆资本入台的言论震撼台湾政坛,引起"台独"分子的恐慌和各方不同的解读.纵观李登辉85岁的人生,其人善变为各界所公认.此次,他本人清楚表明,不是他李登辉善变,而是必须配合社会的变化.在李登辉眼里,这个社会到底怎么变了?到底要做怎样的配合?笔者认为,这是其所炮制的新言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她来自大陆,在台湾做护工;他是台湾人,带着女儿与她结合在一起。他俩是台湾最底层的人。婚后,他们到厦门谋生。不久,他意外死亡,他的女儿将会怎样生存?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2)
<正>"悠然见南山"的书画意境独特的台湾农村生活水墨写意"淡泊以致运"的中华情怀台湾画家李毂摩一直以南投故乡为起居中心,以南投乡里生活为创作源泉,并在这基础上弘扬中国水墨传统。多年来,人们能注意到的是,李毂摩的"悠然见南山"的书画意境;李毂摩的台湾农村生活水墨写意;李毂摩的"淡泊以致远"的情怀。但是,人们仍好奇他在当代台湾,或两岸的水墨画界扮演怎样的角色?也想探索隐藏在他的诸多水墨画后的书画意识到底具备  相似文献   

11.
有"跨世纪的经济建设工程"之称的"亚太营运中心",已被台湾当局鼓吹了好几年了。它的首倡者肖万长在1994年初曾明确地说:"此乃台湾跨世纪的大战略,今后十年、二十年靠什么吃饭,胜负在此一搏。"今年1月,"行政院长"连战又进一步表明"推动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是我们顺应世界政治经济潮流唯一的选择。"那末,什么叫"亚太营运中心"?它是怎样产生的?其发展前景又将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报刊、杂志不时发表有关当前台湾经济问题的评论性文章,这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当前台湾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台湾经济发展本身出了问题的一种反映。那么,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状况究竟如何?真的出了问题吗?如果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何表现?原因特别是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解读?进而,从理论层面看,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状况只是一个单纯的个案意义,还是有其一般的借鉴之处?显然,这些为社会各界相当关注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学界特别是台湾经济研究界必须直面与回答的问题。九州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由国家教育部人…  相似文献   

13.
李立 《台声》2008,(9):40-41
最近一段时期,台湾油电价格调涨、股市下跌、通货膨胀严重等等,台湾经济持续低迷,未见“马上好”。这一切都考验着马英九当局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那么,台湾经济的现状怎样?台湾当局应采取何种因应之道提振经济?本文试就此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吴亚明 《两岸关系》2006,(11):36-37
农业,曾是台湾的命脉,是岛内经济起飞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台湾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工商业发达的台湾社会,到底还有多少农民?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记者专门请教过台湾农民联盟常务理事詹澈先生。他告诉记者,狭义地说,台湾的农民大概分三种:第一种是专业  相似文献   

15.
聆听着渐行渐近的奥运脚步,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幕依然清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世界贸易中心会场庄重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中国赢了!北京赢了!喜悦象花一样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怒放……中国人的奥运梦想终于实现了,全世界的目光共同投向了中国,投向了北京,投向2008年奥运会。随着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取得,"奥运经济"自然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一大热点,也引起海峡对岸台湾同胞极大的关注。那么,台湾企业怎样参与"奥运经济"?"奥运经济"将给台湾企业带来哪些市场机会和商机呢?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2014,(12):22-22
<正>2011年是陆生在台湾的"元年",742位刚刚跨出中学校门的大陆学生,在17、18岁的青涩年纪,跨越海峡来到台湾求学,转眼首届陆生就要在明年毕业,绝大多数人要离开台湾,回到大陆。他们满怀憧憬而来,经过4年"台湾经验"的浸润,会抱着什么样的"台湾认知"回到大陆?长期而言,他们会是台湾的朋友?敌人?或冷漠的他者?台湾《旺报》10月31日刊发社评文章《让  相似文献   

17.
李立 《统一论坛》2012,(5):8-10
"九二共识",就是1992年11月祖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形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那么,共识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历史的真实又是什么?让我们对"九二共识"形成的前前后后作一探析。事务性商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87年底,长达30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中大败之后,台湾"行政院长"江宜桦辞职,马英九任命毛治国"组阁",再次引起一阵批判之声,认为马英九用人缺乏创意,又是老面孔,没有新气象。暂且不论马英九提名人选是否合适与恰当,我们首先要问台湾需要怎样的治理人才与精英?选人用人是要没有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低碳,已不再是新鲜的名词,它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后哥本哈根"时代,我们将怎样融入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又离我们有多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  相似文献   

20.
外贸是台湾经济的命脉。战后台湾外贸的增长速度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前列,同时也存在许多严重问题,不论从正面或负面来看,侨外资本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从量上和质上进行综合分析,弄清侨外资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台湾外贸的增长,对台湾外贸控制程度如何?对今后台湾经济贸易将造成怎样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对外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