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12月播出的《大秦赋》,在豆瓣平台上以8.9开分,到目前降至5.8分,口碑一路下滑,成为近年来历史剧创作的一个独特例子。一般来说,历史剧只要故事流畅、制作讲究、表演到位,都能得到观众的不错评价,《大秦赋》的高开低走,一反历史剧创作的基本规律,值得去反思。正剧不可立场跑偏总体来看,《大秦赋》在制作层面基本满足了历史剧的水准,出现问题的地方,在于价值观取舍。  相似文献   

2.
创作于1942年1月、取材自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事迹的5幕历史剧《屈原》,是我国现代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当年它在报纸上发表特别是经剧院公演后,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社会反响巨大。此后,它曾在苏联和日本上演,直至1979年在日本第4次公演  相似文献   

3.
历史剧集感官、认识、精神三方面的美学功能于一体,决定了历史剧创作必须遵循"历史与艺术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历史剧要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历史共性与历史个性、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并对历史进行艺术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历史剧集感官、认识、精神三方面的美学功能于一体,决定了历史剧创作必须遵循"历史与艺术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历史剧要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历史共性与历史个性、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并对历史进行艺术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以《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孝庄秘史》等为代表的历史剧在华夏大地接连热播,受到部分观众的追捧,确实创造了历史剧在新世纪的繁荣景观。且不管主创者的动机如何,这些历史剧至少起到了复活历史的作用,有助于当下的中国人了解自己的文化血脉,其积极意义应该有所肯定。然而  相似文献   

6.
1941年至1943年间,郭沫若接连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六部大型历史剧,这些历史剧借古喻今,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大敌当前,置国家民族的危亡于不顾,奉行“攘外而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战政策,痛斥和鞭挞了他们假抗日、真反共,卖国投敌、残害忠良的罪恶行径。这些历史剧在重庆公演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大激发了各界民众和爱国人士的抗战热情和勇气,加深了他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  相似文献   

7.
原本以为自己对“历史剧”的概念(或曰定义)尚有一定的认识,大体上讲,作为历史剧,当是用“剧”的形式来叙述历史,它要求艺术的真实应以历史真实为基础。可是,看了电视剧《走向共和》(以下简称《走》剧),却将以前这一“概念”戳打得稀里哗拉,被编导们称作“宏大叙事”的历史剧,原来可以是这个样子。据说,为了合作这部历史剧,剧作者“读的书横排在地上有三、四米长”,照此说来,大概其历史真实性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实际情形怎样呢?2003年5月7日《文汇报》刊登的近代史研究专家(专门研究李鸿章已有二十余年)贾鸣先生《走向共和硬伤》(以…  相似文献   

8.
谷海慧 《理论学刊》2007,13(12):117-121
当代史剧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历史剧创作的取材角度与艺术方法。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历史剧创作热潮及理论论争中,"失事求似"的史剧观念得到确立并被付诸实践,这一观念的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期。《老风流镇》的出现,预示了史剧观念由客观化向主观化转换的突变,而90年代以来重构与戏仿历史的剧作全面登场,则宣告了历史剧思想与美学传统的嬗变。由此,主观化叙事遂成为历史剧创作的普遍倾向。  相似文献   

9.
古有指鹿为马的悲剧。历史的悲剧总会重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个野心家、阴谋家狼狈为奸,竞把个神州大地搅了个大乱。他们借端发难的就是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其实,该剧乃史学家的呕心沥血之作,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出好剧。江青主观认定该剧是影射毛泽东、替彭德怀翻案的“大毒草”。她邀来张春桥、姚文元,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精心炮制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并择机抛出。一时间,乱云翻滚,山河失色,“十年动乱”接踵而至……玩火者必自焚。江青一伙亦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相似文献   

10.
这几天,大家都在谈论北京京剧院二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画龙点睛》,剧场门口也是盛况空前,戏都演了半场了,还站着好多等退票的。这种情况已经多年不见,让人兴奋,也让人深思。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李世民征求治国条陈,武将常何不通文墨,找穷秀才马周代笔,马周拟治国  相似文献   

11.
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以下简称《于成龙》),以电视剧的独特艺术形式,详 尽而艺术地展现了清代“第一廉吏”、山西籍清官于成龙由广西罗城知县到两江总督20多年 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政绩卓越的风雨从政生涯。由梁枫等人编剧的《于成龙》是一部历史剧,它较好地处理了历史剧创作中历史真实与艺 术真实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历史剧从本质上属于艺术范畴,是一种“戴着脚镣在舞台上跳 舞”的特殊艺术创造。为了塑造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性的历史故事叙述,以 使逝去的人物和故事鲜活生动起来,历史剧允许进行典型化塑…  相似文献   

12.
最近许多报纸正在开展关于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问题的讨论,这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我看过姚文元同志的文章之后,重新翻阅了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吴晗同志一九六○年十一月十三日七稿、一九六一年八月八日改定的剧本,同时参看了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二年这个期间的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和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所刊登的有关海瑞的其他文章和几种剧本,加以比较,反复探索吴晗同志研究海瑞和创作《海瑞罢  相似文献   

13.
王群  刘悦坦 《理论学刊》2005,15(7):111-113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最有争议的文化名人之一。我们认为,郭沫若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不可替代的位置毕竟不是作为道德家而确立的,从早期新诗创作到40年代的历史剧,互渗的思维方式和热衷于仪式的表现始终贯穿于郭沫若的精神结构之中。这既赋予了郭沫若“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灵感,也导致了他创造力的最终枯竭。从这个角度出发考察郭沫若的创作,有助于我们对郭沫若形成新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同志对历史剧创作的原则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讲完后,笑着问身边一位同志:“你的意见呢?”那位同志急忙答道:“没有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同志听后很不高兴,严肃地对那位同志说:“怎么可以没有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吗?我不喜欢你们一来就同意我的意见,那还要讨论做什么呢?共产党员应该善于思考,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赋 《学习月刊》2012,(12):33-35
这几日,观看了新近由国家京剧院重磅推出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大漠苏武》,为这部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鲜明史诗品格的剧目所深深打动——全剧通过对汉朝使臣苏武被迫流放北海牧羊、十九载不改民族气节的精湛艺术表现,生动诠释了汉朝中郎将苏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故事荡气回肠,情节感人至深,主题积极向上,艺术水准极高。"苏武牧羊不易汉节"的故事,自《汉书·苏武传》始,累有歌颂,代有传习,绵延两千余年,各种文本艺体多有表现。苏武九死犹未悔、执着于理想信念、忍辱负重、  相似文献   

16.
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张春桥授意,由姚文元撰写并作反复修改最后得到毛泽东审阅①的长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事隔十天,毛泽东又指示将其印成小册子,急电全国征订。由此而起,一场全国范围内评论《海瑞里宣)的高潮迅速形成。一份地方报纸上发表的戏剧评论文章,为何会引起毛泽东的如此兴趣?以往的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毛泽东看到了《海)剧的要害所在,不过是借姚文的发表来增加政治批判的强度,以便揭开“文化大革命”的序幕。②其实,毛泽东开始时并未认为《海》剧有什么“要害”的问题,反而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吴晗同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讨论,已经日盆广泛地展开,学术界和其他方面的同志发表了不少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海瑞罢官》,探讨吴晗同志写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样做是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发展的。《海瑞罢官》是一出历史剧,主人公是历史人物海瑞,而吴晗同志又是一位历史学家。因此在讨论中,就不能不涉及到吴晗同志的历史观。我想在本文中把吴晗同志的历  相似文献   

18.
天磨之 《党史纵横》2003,(10):22-26
"四人帮"没有垮台之前,曾把姚文元执笔写出来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以下简称<评〈海瑞罢官〉>)一文吹得很高,认为它是打响"文化大革命"第一炮的文章.的确,这篇文章在当时起到了搞乱全国政局、引发"文化大革命"的作用.1991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认为,此文的发表,"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见该书第423页).这是非常恰当的.  相似文献   

19.
马德 《学习导报》2013,(12):40-40
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在重庆首次公演时,他在台下观看。婵娟痛斥宋玉:"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听后,感到骂得不够分量,就到后台与扮演婵娟的张瑞芳商量。这时身旁的一个演员说:"不如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郭老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演员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1977年国庆期间,中国京剧院排演了一部表现义和团妇女反帝抗清的历史剧《红灯照》。当时的中央领导、在京的政治局委员来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演出。 演出结束后,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同志和在京的政治局委员接见了剧组主创人员,对这出新戏的创作演出给予了积极鼓励和肯定。轻松的气氛中,饰演穆桂英出名的杨秋玲提出:《杨门女将》这样的历史剧能不能演? 小平同志明确表示:这个戏很好,当然可以演。这一句“可以演”,就成了中国京剧命运的转折点。 就在这次接见谈话后不久,《红灯照》和《杨门女将》的剧本先后刊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