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信访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矛盾的反映,信访是我国《宪法》确认的一项民主权利。本文指出分析造成信访问题的原因,树立宗旨意识、加强责任意识、畅通信访渠道、完善信访制度有利于做好信访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贯彻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荣波  杨明  郭进 《法制与社会》2013,(29):137-138
做好涉检信访工作,既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也是检察机关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涉检信访案件数量和处理难度都呈上升趋势,在此,本文就检察机关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涉检信访案件预防和化解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涉检信访工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检察信访工作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做好新时代检察信访工作,对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基层检察信访工作的现状是信访数量处于高位、工作程序趋于规范、矛盾化解更加多元,但同时也面临着信访接待效果差、办理效率低、矛盾息诉难、工作要求高等挑战。基层检察机关通过数字赋能、创新机制、亲民解访,构建法治化标准化的信访工作体系,既是推进信访矛盾源头化解的有力举措,也是检察机关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何丽芳 《法制与社会》2013,(26):164+172
涉检信访是指检察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实体或程序的处理所引起的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信访。涉检信访工作是整个国家机关信访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目的在于通过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是当前我国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涉检信访日益增加。涉检信访度如何定位与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与时俱进地做好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隐患。信访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情民意的窗口,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人民检察院,处在调处各种矛盾和纠纷的前沿,如何减少和避免涉法信访  相似文献   

6.
孙伯龙  蔺晟  张婷  张欣 《法制与社会》2012,(17):136-137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活动中各种矛盾纠纷和涉法问题不断增加,信访工作承担的任务也愈加繁重。虽然当前信访工作体制建设总体趋势不断发展,可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往往造成无法及时解决信访案件,最终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实务中信访内容杂乱、信访机构错位、越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上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系统、完善的分类,并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使信访工作问题有规可循、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完善信访这种利益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7.
检察信访工作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重要的难题,本文结合检察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更好的开展检察工作,做好涉检信访工作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金建宇 《法制与社会》2012,(32):154-15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矛盾也不断深化。我们的公安信访工作也逐步暴露出自己的问题,公安信访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公安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展开讨论,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们的信访工作的力度,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人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当前油田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笔者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论述了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从抓好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信访条例、加强信访信息收集、端正工作态度、排查不稳定因素等有效途径入手,做好基层信访工作,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和谐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何家宝 《法制与社会》2012,(32):156+160
涉检信访工作是指检察机关依法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单位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涉及检察机关或检察人员案件的工作,是检察机关解决群众法律诉求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渠道。涉检信访包括控告申诉和举报两大类,从涉检信访的实践来看大多属于正常的利益诉求,就这个意义而言,涉检信访是检察机关的一项常态性的工作,而不是不得已面对的问题。检察机关应深化对做好涉检信访工作的认识,积极探索做好涉检信访工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信访工作中既要防止消极的拒民思维,又要防止过度的迁就思维,因为二者均为“人治”的思维方式。本文认为,信访工作中的法治思维是指:政府要从消极被动的守法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用法者;对于信访者的诉求要坚持法律的底线:政府要有作为诉讼主体进行依法维权的思维。政府在信访工作中践行法治思维的条件是:领导重视、经济发展、严格执行考核机制、信访干部职业化。此外。政府信访工作中践行法治思维还应处理好与治理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行为规范的形式优化公务员治理结构、增强公务员服务属性,是当前行政法治环境下改善公务员执法状况的重要环节,也是内部行政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公务员行为规范体系中,投诉规范是指由相对人对公务员的违法或不当行为进行投诉,并由公务员所在机关进行处理的一种责任机制。投诉规范开启了由相对人发起追究公务员责任的民主路径,在公务员文明执法的树立、行政风气的改善以及违规责任的追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现行立法与实践状况的基础上,对投诉途径、程序和实效性等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则能对其条款设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敏 《法律科学》2014,(3):160-166
民事起诉状的功能应当定位为起诉功能和准备功能,起诉功能是起诉状的本质功能。由此,起诉状要素应当分为必备记载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起诉状对"当事人"的记载应当达到能够使得当事人特定的程度;对"诉讼请求"的记载应当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起诉状对"事实与理由"的记载只要达到辨别本案的诉讼标的即可。  相似文献   

14.
涉法信访的价值、成因及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法信访的存在,表明司法的效益不高、权威不强,体现了法制现代化中司法对本土法律文化的背离。文章从实证、法理的双重视角出发,对涉法信访的现实成因及社会背景作了分析,认为涉法信访的消解应从现实出发,采取修改《信访条例》、改革再审制度、纠纷解决机制创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王东  田晏 《行政与法》2010,(10):20-23
涉诉信访在当前的"勃兴"有着深刻的制度背景与功能支撑,但涉诉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与现代司法制度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导致涉诉信访的实践陷入困境,并影响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因此,应以司法主体性理念为基础,通过将公民信访权进行法律定型,围绕公民信访权重建涉诉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医患关系一直是我县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从目前我县医疗卫生行业状况来看,医患关系一直处在较为紧张与敏感的状态。我县卫生系统每年都有大量的信访投诉,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本文把近年我县卫生信访信息作为调研对象,从中发现我县卫生工作的盲区和弱点,进而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减少卫生信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预防和减少公安信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红梅 《政法学刊》2006,23(3):121-124
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开门接访”活动对于依法处理积留的信访问题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安信访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公安法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规范公安执法活动,大力整治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公安信访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魏瑶 《河北法学》2004,22(3):110-113
申诉是引起刑事再审程序的途径之一 ,也是诉权最终的行使方式。毫无疑问 ,它是重要的 ,但我国理论界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明确申诉制度的法律性质 ,进而从诉权的角度进行分析 ,并参阅国外的相关制度 ,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大清 《行政与法》2006,(11):58-60
化解农村信访矛盾,必须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从源头上减少信访;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提高农村信访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引导群众依法信访,提倡科学信访。  相似文献   

20.
In Geneva, examination of victims of sexual assault is performed by a gynecologist and a medical examiner. 48% of the victims file a complaint and we wante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leading to file a complaint, those leading the Prosecutor to go to trial, and those influencing a conviction. Between 2006 and 2012, 676 victims of sexual assault were investigated (averaged age 26 year, mean 22). Information on injuries, perpetrators,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 assault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attacker being the ex‐spouse or a friend and the presence of semen were factors leading to file a complaint. The assailant being a family member or ex‐spouse and the presence of genital/anal lesions wer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secutor. The presence of nongenital lesions, the assailant being known by the victim, influenced convict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medical examiner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ases of sexual assa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