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是影响河南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出台这个条例,对河南来说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条例草案的分量明显不足。财政怎样扶持?政府怎样支持?人才如何引得来、留得住?研发创新如何进行?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要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正刘光,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界的人大代表,刘光清醒地认识到:服务社会是企业的责任。只有牢记人大代表职责,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化,才能有实力增加就业岗位,创造更多财富,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多年来,刘光切实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搞好调研,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提出发展民营企业、促进  相似文献   

3.
2008年,注定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全世界人民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将第一次在华夏大地举办,中国、北京将吸引全世界人民的友好目光。世界人民不仅要看中国怎样办奥运会,也要看中国人民怎样发展自己,怎样向世界展示自己。2008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2008年的工作,不论是向世界展示良好的中国形象,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全…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来开发,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应放在西部大开发的优先地位。省长程安东同志曾多次指出:“西部大开发,关键是人才资源的大开发。”严格意义上说,只有有了人才,才能形成第一生产力。只有有了人才,第一生产力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西部大开发必将带来西部人才的聚集和竞争,而这种竞争又会形成大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回顾改革开放20年奋斗历程、迎接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中国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文革”困境中走出来,打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大转折、大变革、大解放、大发展,这一切是怎样启动和展开的呢?  相似文献   

6.
潘岳 《现代领导》2004,(11):38-38
“人的潜力有多大,就看压力有多大。”,拿破仑说:“最难的倒不是选拔人才,问题在于选拔之后,怎样使他发挥才能到极限。”1804年初,警察总监不经意地抓到了两个保王党的匪徒。一审问,两个家伙又不经意地泄漏了一个天大的机密。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奋进中,怎样焕发人民的精气神,才能引领社会前进、凝聚共识、团结人民、攻坚克难?这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1]有了核心价值观,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够更有效地凝聚人心,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杨佩 《协商论坛》2009,(1):36-36
河南人口众多,但几乎没有国家级重点高校,河南考生为了上一个好大学要付出外省几倍的努力;因为教育资源失衡,很多地方“大额班”现象仍十分突出,部分学校却苦于缺乏生源而陷入窘境;城市打工子女学校条件较差,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我省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缺少特色、师资队伍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诸如此类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原崛起,促进跨越式发展,势必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委员们纷纷支招新时期新河南怎样发展大教育。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谋求新跨越,实现大发展,就必须不遗余力地把“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抓牢“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加快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县域经济各项工作的主旋律,是确保县域经济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只有始终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县域经济才能不断壮大总量、提升实力、增加竞争力,才能解决好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确“走特色路”这一方向。县域经济就是…  相似文献   

10.
政绩,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成果。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看法、观点,是对为谁创政绩、怎样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的理解。一、领导干部要讲政绩《论语·泰伯》中有一句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领导干部对这句古训创造性地给予继承,反其意而用之,赋予了新的生命。那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意思是说领导干部在那个职位上,就要不断地考虑如何去完成所承担的党务、政务,去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创政绩。《书·洪范》中也有这样的论述:“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意谓凡是人中有才能、有作为的,都要使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国家就会昌盛。古为今用,我们今天怎样来看待“有能有为”?作为领导干部,党和国家、人民给了他一定的权力,那他就得尽量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党和国家出力,为人民办事,有  相似文献   

11.
怎样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段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杨佩 《协商论坛》2016,(3):36-37
“我们有较强的返豫发展意愿,家乡领导能否为我们的就业忧虑解疑释惑?” “每到毕业季很多省市都来清华抢人才,咱老家的政府部门何时组团带我们回家……” 3月14日上午,在清华大学的一间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悄然举行.利用全国两会间隙,住豫全国政协委员走进清华大学,与部分豫籍北京高校大学生,就河南发展和人才引进话题展开座谈,共话河南发展态势与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3.
“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河南描绘了发展前景;“实现中原崛起”,李成玉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河南奏响了发展的乐章。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又处在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中心,如何发挥支撑作用、选择怎样的发展目标和道路7在4月16日~22日召开的郑州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纷纷为建设大郑州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全面宣传、展示前进中的河南,为河南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既是省委、省政府对宣传部门的要求,也是全省人民对我们的希望。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应当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对展示、宣传河南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才结构调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全国人民最为关注的大事。人才结构调整是当前人事工作者最热门的话题。那么,“经济结构”与“人才结构”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呢?让我们首先不从理论,而是从实际谈起。形势出任务。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有两大特征,不可不察:一是国内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表现为阶段性需求不足,不少厂家的产品大量积压。据国家统计局信息资料显示,去年上半年610种主要商品在市场上没有买不到的。在这610种主要商品中,132种基本平衡,478种,也就是占78.4%的商品,供大于求。二是国家付出大量外汇所购入的进口产品,大部分是高…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重在建设。应培养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建设好一支坚强的富有创造力、生命力的德育队伍。德育工作要取得卓有成效的实绩,德育理论要完善繁荣,德育方法要创新,整个德育建设要有大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和使用人才,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高校德育才能出成果,出精品,才能有新发现、新创造,可以说这是高校德育重在建设的一项最基本最要紧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把握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精神实质徐烈烽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时刻关注祖国的昌盛和繁荣,在思考怎样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这一重要问题中,始终抓住一条主线,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高度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在邓朴方主席和几代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并且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帮助8500万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同步小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更深地思考残疾人事业的意义,思考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这些年残联的职能发挥得怎样?是否真正发挥了代表、服务、管理的作用?今后应该怎样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怎样更好地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我想讲三点认识,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的一个战略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社会生产力才能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才能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  相似文献   

20.
食品有保质期,人才也有“保质期”。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一个人的才能客观上存在一个抛物线型的生命周期。从才能的萌芽、发展、成熟直至才能的衰退,人才不可能长时间持久地保持才华横溢的高水平状态。因此,要充分发挥人才效能,必然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善于把握用人最佳时机,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活跃的高峰期,即人才的“保质期”内及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