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民  武清海 《江淮法治》2014,(19):39-39
8月24日,亳州市古井镇吕楼村村部人头攒动,异常热闹,569名村民聚集一堂,踊跃参加第九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大会,选举吕楼村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在这次选举中,一些自然村的村民总认为自己所在自然村比较大,村委会成员就应该是他们自然村的人。"吕楼村选民高照祥告诉笔者,"通过‘观察团’成员、区人大代表曹秀臣多方做工作,我们才明白只有顾全大局,全盘统筹,才能建设美好新农村,这样的领头雁才是群众的贴心人哪!""这次选举中,镇里来了‘观察团’现场监督,让选举过程更加公开、民主、依照法律进行。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包头市固阳县为把减轻农牧民负担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实施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全县177个村委会全部设立了村务、财务公开栏,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和村民主理财小组,设立了村纪检监察员,对农牧民的负担实施了有效监督。同时加大了对加重农牧民负担案件的查处力度,共立案调查此类案件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8人。今年以来,全县共清退农牧民不合理负担23万元。固阳县清退农牧民不合理负担23万元!包纪  相似文献   

3.
陈晖阳 《法制与社会》2012,(8):205-206,208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设则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最直观表现.村委会选举决定着基层民主的广度与深度,关系到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局,关系到农村政治局面的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权威的建立.如何认识、完善村委会“海选”制,强化村民自治,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奠定法律基石,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的内容包括四大"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制度建设上,则体现为村民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及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制度,而其中村民选举制度最重要,村委会是否通过选举产生,是检验村民自治是否实现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所以要完善村民自治就要解决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彤 《法制与社会》2012,(33):205-206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对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以前相比,现行法律有着几个方面的重要修缮:一是完善了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二是对村民小组的自治活动给予了空前重视,三是加强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针对村民自治实践中的问题所进行的以上重要修缮和增补,将推动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来守龙 《法制与社会》2014,(15):139-140
村民自治中的关系在本质上也就是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集中体现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基层党组织、村民大众的关系。村民自治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为基层民主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进步空间,规范、细化基层制度安排的盲区,理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基层党组织、村民大众的不协调关系,创设适合本村实际的具体制度设计,既是基层民主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民主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村委会民主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村委会选举的质量是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体现,因而对村委会选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村委会民主选举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界定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委会直选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直选中出现的贿选现象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模糊认识,严重影响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本文探讨了贿选的成因和法律界定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贿选的途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村民的需求层次;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完善制度,降低权力寻租预期;建立和完善竞选者的竞争、监督和制约机制;规范选举程序,使竞选者不能贿选;将贿选纳入刑法打击范围,增加贿选成本;建立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9.
张燚  汪海燕 《法制与社会》2011,(33):217-218
作为中国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地区的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村委会的民主选举、乡村治理以及对村委会权力的民主监督。其中,对村委会权力的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保障,但从村民自治运行的目前状况来看,相对于民主选举和民主治理两个环节,民主监督并未引起国家和村民的重视,以至于村民自治的推广引发了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
赵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0,(25):177-178
社会主义与民主不可分割,这其中就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村委会组织法》贯彻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激发了广大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增强了民主意识,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不是一蹴而就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不完善,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长青镇‘人大代表之家’正式启用,开展第一次活动……”,这是凤翔县长青镇人大主席黄伟对镇域的19名县镇人大代表专题培训时的开场白. 今年5月以来,凤翔县人大常委会主动顺应代表的要求,在全县12个镇和60个代表小组所在村规范化建设“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小组活动室”,统一配备电脑、桌椅、文件柜和制度牌,依托两个阵地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受到了广大代表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以来,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总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造成这种不协调的状况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制度上的,观念上的,也有村主要干部个人的因素。为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实现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转变,提高村级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发挥村民会议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彤 《法制与社会》2011,(18):214-215
伴随着村民自治的开展,必然形成权利主体的多元并存和纵横的分权制衡。权力运行规律决定应当是有效监督、权责对等、边界清晰、衔接严密,但是,自我国村民自治制度推行以来,法律上一直存在着各种权力交叉、主体错位问题。一是党支部权力错位及其和村委会的权力重叠和交叉;二是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某些权力被村委会所取代:三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部分民主监督权被乡镇以上党政府部门所取代。以上这些纠结,无疑郝阻碍了村民自治过程中民主权利的行使。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关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村民就安置补偿费、土地补偿费起诉村委会、村小组,人民法院是否主应当受理;村民诉村委会、村小组的案件属于民事案件还是属于行政案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仁强 《江淮法治》2010,(15):22-23
建设“‘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队”制度……今年上半年,太湖县人大常委会顺应群众呼声,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报告,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全县3万多名“留守儿童”筑造了温馨的“大家庭”,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6.
“教师节买矿泉水38.3元,买鸡蛋336元……”在河北省磁县磁州镇滏阳衔的村务公开栏中,我们看到如此详细公开的内容。和我们一起观看的街道群众对我们说,“实行‘点题’村务公开就是好,咱老百姓对村里的工作想知道啥就能知道啥”。所谓“点题”村务公开,就是村委会在村务公开前,通过走访农户、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等形式,了解村民需要,以此决定村务公开的内容。真正做到农民群众想知道什么,想了解什么,最盼望什么,村务公开栏里就公开什么。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实施,县纪委和县委农工部开通了“点题”村务公开热线电话,在全县…  相似文献   

17.
焦友龙 《江淮法治》2010,(11):29-29
“我亲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关于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这项政策的优越性。我建议:要大力宣传,使‘新农保’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用典型事例来影响和号召更多的农民参加‘新农保’;变‘领导型村委会’为‘服务型村委会’,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这是4月27日召开的蒙城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的一段精彩发言,但发言者不是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而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群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王玉莲 《法制与经济》2008,(24):124-125
村民自治是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村委会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主要方式。“贿选”是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严重危害农村基层民主的实现和村民的直接利益。治理“贿选”,应该做到标本兼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治理“贿选”的根本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程序,是治理“贿选”的关键所在;不断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权力行使的有效性,是治理“贿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昱姣 《法制与社会》2011,(17):218-219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一些地方的村民认为自己失去直接提名候选人的权利,选举是在指定的上届村委会候选人范围内,自己的投票是在"走过场",民主选举权利没有得到充分行使。导致村民选举过场化的重要根源之一是目前的法律制度。由于村委会干部组成选举委员会,导致党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对选举新一届村委会候选人产生导向作用;由于允许原来村干部提名候选人,导致推行中就由过去的党组织提名候选人演变为村两委干部提名候选人;由于村民小组长的民主选举及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村民小组长的选举无法可依,安排随意。  相似文献   

20.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0,(1):6-6
“完善中国特色‘草根’民主的法治建设。” ——日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审议中指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并列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我国四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神经末梢”,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的“草根”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