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傣族历史上曾运用过五种文字,即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西双版纳傣文一般称为傣泐文。关于傣泐文产生的年代,历史上无准确记载。张公瑾教授在《傣族文化研究》一书中曾谈到:傣语中干支的名称基本上保留了汉语上古音秦汉音的特点,由此证明早在汉代时期,傣族先民就已吸收了汉族的干支纪时法。这一点也同时证明,汉代以前傣族先民已经使用自己的文字,因为采用干支纪时需要有一个换算过程,如果没有文字,这个换算过程是无法进行的。傣文古籍《阿卡拉  相似文献   

2.
杜晶 《今日民族》2010,(9):42-45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有“傣那”、“傣雅”、“傣绷”等支系,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和平坝地区。  相似文献   

3.
何平 《思想战线》2011,37(1):75-79
叭真是《泐史》编写者在比较晚近的时候,把11~12世纪统治今泰国北部及周边地区的一位首领的事迹,以其名写进了《泐史》这部文献,并附会创造成勐泐的创建者的。把叭真说成是第一个在西双版纳地区建立统一政权的人或西双版纳傣族历史上的第一代召片领没有历史根据。《泐史》中提到的叭真,其真实身份是今天泰国和老挝文献中提到的坤真、坤壮或陶真,其统治的地区并不包括今天的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4.
傣族的古代历史,或者说傣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何时开始,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主张从后汉掸国写起,有的不同意这个意见。笔者同意前一说法。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汉晋时期称之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掸从单音,本读如“胆”,再转译作“擅”。《后汉书·本纪》李贤注:掸者擅,《东观记》作“擅”,掸擅一音之转。近代傣族有傣泐(音le)、傣那、傣雅、傣绷等自称。掸,源于  相似文献   

5.
章立明 《思想战线》2004,30(5):21-26
傣泐是实行从妻居的民族,傣泐男子婚后暂时或永久地从妻方居住的模式,至今仍然盛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泐村寨中。从傣泐历史上的封建负担、习惯法、姓氏制度等文化适应方面能够阐释从妻居形成及延续的原因,批驳了古典进化论关于从妻居是母权制遗孓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6.
张媚玲 《创造》2010,(6):62-63
大沐浴村是一个属傣族支系花腰傣傣雅聚居的自然村落,坐落于海拔约430米、年均气温28℃的红河上游漠沙江西侧,背靠哀牢群山,隶属于玉溪新平县漠沙镇。其民族构成以傣族为主。近年来,大沐浴村实施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经济开发,此举使傣雅居民经济生活发生的变化及其间的矛盾,耐人寻味,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7.
傣族是跨于中国云南省与中南半岛各国连接地带的古老民族。在中国元、明、清王朝先后统治的640年间内,中国境内傣族的分布区域和社会发展等情况都有所不同。今分别加以概述。(甲)民族名称和分布区域状况自唐代以来,傣族即自称为“傣”。但其他民族对傣族则不作此称呼。元、明、清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多样性现状云南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边疆省份,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三个民族转用汉语外,其余22个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其中怒族3种(怒苏语、啊侬语、柔若语)、景颇族2种(景颇语、载瓦语),瑶族2种(勉语、布努语)。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彝族使用云南规范彝文、凉山规范彝文,傣族使用西双版纳新傣文、西双版纳老傣文、德宏傣文,  相似文献   

9.
勐泐叭真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叭真,亦译帕雅真,这位《泐史》记载于800年前在今景洪建立景龙国的傣族首领,被史家称为“在西双版纳傣族历史上,他是第一代的‘召片领’,也是第一个在西双版纳地区建立统一政权的人”。这似乎是无疑义的。不过,笔者对叭真的记载却怀有不少疑问。例如称叭真“入主勐泐”,那么来自何方?叭真受勐交、兰那等地酋长会商推为大首领,为何其记载仅见《泐史》?叭真庆功时举行滴水礼,仅金水瓮一个即重740万亢,每亢3.3两计折合122万余公斤,场面如此盛大,为何有关遗迹荡然无存?类似问题方国瑜先生也早存疑:  相似文献   

10.
勐伴,西双版纳的一个小勐,至今居住有傣族两千余人,属勐腊县。勐伴城子即今乡政府所在地,距勐腊县城28公里,其境东与老挝接壤。从傣文史料记载得知,勐伴在傣族土司建立统治(也就是傣族定居此地)之前,曾居住着被称为“卡火皓”的族群。“卡火皓”是傣语,“火皓”即“白头”,意思是用“白布包头的人”,“卡”直译为“奴”,是傣族历史上对山区民族的贬称。“卡火皓”在勐伴当地俗称“白头族”,是开创勐伴的土著。  相似文献   

11.
壮族和傣族是中国境内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的两个民族。从语言归系上看,他们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壮族和傣族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发展而来,壮族和傣族都共同经历了封建领主制社会阶段,并且在较多方面反映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主要利用桂西壮族土司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材料,对壮族和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研究中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由此对封建领主制理论研究和壮族与傣族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壮族和傣族先民都是百越民族的一分子,所以他们在文化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现象,如原始村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干栏居屋、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等等。然而远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壮族和傣族先民就已经分化为不同的民族集团,并且分别居住在不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西双版纳集聚了13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傣族章哈""基诺太阳鼓""布朗弹唱""傣族医药"等各民族文化都在当地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和肥沃的文化土壤。可以说,到西双版纳的游客既是冲着当地的美景,也是冲着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去的。而当地人面对纷至沓来的游客,又是怎么想的呢?在西双版纳,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傣医院的医生,还是一般的演职人员,从他们的言谈中,  相似文献   

13.
陈岩西 《今日民族》2012,(12):47-48
傣族语言(口语)由来已久,傣文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产生,源于古印度字母系统的一种拼音文字.傣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傣语文是傣族人民思想表达、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傣语文承载着丰富的傣族文化,本身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在西双版纳傣族村寨里,有一种高达十五、六米的棕榈树十分引人注目,它的树杆笔直而浑园,没有枝桠,直挺挺地插入天际,显得异常高大而雄伟。这种树傣语叫“戈兰”,学名叫“贝叶棕”,人们通常称它为“贝叶树”。过去,傣族人民用它的叶子来刻写经文、文学作品、医药和天文历法知识,传播民族文化。用贝叶刻写出来的经书,叫做“贝叶经”。根据傣文经书《尼赕坦帕召》(关于佛祖历史的经书)和《坦兰帕召》(佛祖的经)记载,贝叶经在历史上的使用和传播,已有二千七百多年了。  相似文献   

15.
四川的傣族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西双版纳、临沧、思茅等地。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多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除云南以外,四川也是傣族人口较多的省份。据1990年的一次统计,四川的傣族人口约6000人,主要分布在凉山州会理、盐边等县和攀枝花市郊,与汉、彝、傈僳等民族杂居。四川的傣族在明朝洪武年间,云南景东傣族土司奉调来建昌(今西昌)参与平息元降将月鲁贴木儿叛乱后出现。叛乱平息后,这位土司就地改兵为民,婚娶耕种,并成为长官司、土千户、土百户。新中国成立以前,傣…  相似文献   

16.
杨煜达 《思想战线》2002,28(2):139-140
何平教授的新著《从云南到阿萨姆———傣—泰民族历史再考与重构》最近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认真通读之后 ,感到作者对问题提出之尖锐 ,史料考证之周密 ,分析思辨之严谨 ,都让人耳目一新。现今分布在东至越南北部、西到印度的阿萨姆邦 ,北到金沙江河谷、南到狭长的马来半岛的泰国泰人、老挝佬人、缅甸掸族、印度阿洪姆人以及中国的傣族等 ,都是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渊源的古老族群 ,现国际学术界对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 ,何平教授将之称为“傣—泰民族”。对傣—泰民族的族源和历史发展的研究 ,从 19世纪开始 ,就有一些西方人关注。 …  相似文献   

17.
正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2016年12月27日,西双版纳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可喜局面。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曼龙勒这样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景区管理模式,以民族文化为纽带,积极引导、帮助村民依托民俗旅游文化产业致富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以景点景区为依托,囊括了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地缘文化、宗教文化,同时又是"民族团结进  相似文献   

18.
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朱德普著《浙史研究》一书,是我国傣族历史古籍研究中的硕果。傣族历史古籍十分丰富。近门年来我省出版的数十种少数民族古籍译丛中,傣族历史古籍字数在百万以上,占了很大比重;其中有关西双版纳历史上的最高统治者召片领(车里宣慰使)世系的译本尤为学界专注。减湖,是西双版纳古地名,当地傣族又以“傣浙”自称。(史》之名,源于48年前李拂~编译而定名,并在我国著名民族史专家方国瑜教授支持下由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印行。40多年来,《湖史》同类译本又面世10多种,它们在国内外傣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比之其他宗教,小乘佛教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溶性。在它的傣那文和傣泐文两种文字记录的经书中,保留着大量的美丽动人的傣族神话、传说和故事。基督教曾经对文艺复兴的文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和排斥。大乘佛教也把宣扬七情六欲的“人”的文学打入禁书之列。而小乘佛教为什么能如此丰富地保留了大量地表现了人的感情愿望、充满了人性的美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呢?应该怎样看待小乘佛教和傣族文学的关系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少同志都撰写了  相似文献   

20.
在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中,以色彩绚丽的民族服饰最为瞩目,它不仅是各民族外观上的显著标志和各民族生活习俗及审美观的体现,更是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无论在学术上、艺术上都有其研究价值。傣族在云南是一个较大的民族,大多生活在云南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居住在元江的傣族按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称,主要有“傣雅”、“傣仲”、“傣卡”、“傣掌”、“黑傣”等。各支系的服饰婀娜多姿,各具特色。下面主要介绍妇女的服饰。傣雅:元江傣雅,主要居住在大水平乡和东峨乡。傣雅妇女的服饰为:上衣两件,一件贴身内衣和一件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