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凝聚着几代人心血的世界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决策小记郭树言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特大工程,国内国际都比较关注。最早提出三峡工程的,首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919年,他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就提出过在三峡建坝的设想,以改善川江航运、...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27日.是宋庆龄同志诞辰105周年纪念日。今年11月24日,则是刘少奇同志百年华诞。早在20年代初.这两位伟大的革命家就互相知晓。从1925年“五卅运动”.到1941年“皖南事变”.这期间他们曾多次间接合作。他们盲接的交河则是从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开始。这两位国家领导人在为新中国而奋斗的数十载间接合作与直接共事的过程中.交往密切.友谊深厚一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4月12日,上海10万市民举行了追悼孙中山先生的…  相似文献   

3.
中山舰是以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舰,曾经历中国近现代史上护国讨袁、孙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抗击日军机群的战斗中,其舰体受重创后沉入长江金口水域,舰长萨师俊等25名官兵也壮烈殉国。可以说,中山舰是“半部近现代史”、“一部爱国主义教科书”。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知道得最多的是沉没在长江金口水域的中山舰,而对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墓地的确切位置却因年远失记而语焉不详。作为中山舰抗战殉国地的金口镇,我们在全面启动中山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程建设中,也和一些热心人一起,怀着对中山舰及其抗日阵亡将士无限崇敬、无限缅怀的心情,对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墓地进行了艰苦曲折的寻访工作,终于找到其确切的位置,重新拾回了这页珍贵而沉重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国共两党还共同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军事飞机学校。这段历史,至今仍鲜为人知。 1921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在广州成立了大元帅府。大元帅府成立后,孙中山为发展我国自己的民族航空事业,专门组建了大元帅府航空局,设在广州市东郊大沙头,深得孙中山先生器重的杨仙逸担任了航空局的首任局长。杨仙逸是孙中山先生的同乡,也是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青年时代就读于美国夏威夷大学。由于热心于航空救国事业,学习期间,他致力于研究水陆飞机的飞行技术,并参加过国际飞行考试,获得了万国水陆飞机执照。学成回国后,在孙中山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1997年11月8日,中国瞩目三峡,世界瞩目三峡。数十米高的777巨型载车来回穿梭,把一车一车巨石倾倒在湍急的江水里,长江变得越来越窄。江面上直升机往来盘旋,摄像机正把这宏大的场面,通过卫星传送给数亿电视观众。这是中国,也是世界水电建设史上最壮观的场景,而主管截流现场施工的却是一位年仅34岁的年轻人─—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施工指挥部指挥长兼党委书记陈飞。陈飞坚守在截流战场的最前沿,沉着冷静地指挥了这场水电建设的世纪之战1992年12月,陈飞以三峡工程施工指挥部副指挥长的…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并且最系统的政党思想,在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仍然存在诸多争论,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加深研究这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告别三峡"旅游热,表明人们总是关注即将发生的巨变,并对在某些方面将永远消逝的三峡风物非常珍惜。郦道元创作的《水经注》,迄今约有1500年。这期间,长江三峡自身的地理变化是微小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舟楫之便,国家开始整治长江航道。最终炸除了包括滟滪堆在内的三峡著名的礁石、险滩,设置了导航的航标灯。随着航运业的发展,木船、纤夫也绝迹了。三峡风物发生显著改变,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险峻的三峡河段,筑起一座大坝,防洪发电,造福人民,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以来几代人的梦想。当历史年轮转至公元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庄严宣布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这一梦想终于成真。从此,堪称中国和世界现今最伟大的、跨世纪的超级水利工程进入了具体施工阶段。 三峡工程是一个具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水利工程 长江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全流域人口3.58亿,约占全国35%。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总水量占全国36%,水力资源可开发量占53%。其能量相当于年产原煤5.6亿吨。长江又是我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素有“黄金水道”的嘉誉,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  相似文献   

9.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政府-一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是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学说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所创,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就考察了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的利弊.  相似文献   

10.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政府-一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是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学说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所创,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就考察了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的利弊.  相似文献   

11.
国家行动     
长江三峡以其世上独一无二的壮美和空前绝后的可利用资源,震惊了世人,也引发了孙中山、毛泽东等几代伟人萌生拦江筑坝的伟大构想!经过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不懈追求和奋斗,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一锤定音”,旋即拉开了人类史上最宏阔的三峡工程的大幕!然而,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却从此“不得安宁”,为了祖国利益,只好离开那片热土,甘愿让祖祖辈辈留下的家园吞进江腹,一步一回头地迁往陌生的他乡……从本期起,本刊将连载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行动》,展现这些三峡移民可亲、可爱、可敬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之间的联合反帝斗争深远地影响了世界历史。作为当时两国革命的最高领袖,列宁和孙中山之间的私交也为后人津津乐道。据说,列宁将孙中山于1918年发给苏俄政府支持其反帝斗争的电报视为"东方的光明",而孙中山也曾经称列宁为"革命圣人"。就在2010年,台湾政坛还曾就列宁是否嘲笑过孙中山"如少女般天真"而争得不可开交。这都给人一种错觉:列宁和孙中山之间的私交一定非常好。事实果真如此吗?通过仔细梳理和甄别史料可以知道,列宁和孙中山  相似文献   

13.
公元两千多年前,在松花河畔存在着一个古国──夫余国,这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本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著名的《建国方略》一书中,曾设想要在松嫩两江交汇处的西南部建一座名为“东镇”的中枢城市,以带动那尚属蛮荒的中国东北邵的经济开发。公元1992年,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在夫余国的故地诞生了一座新的地级城市──松原市,中山先生的遗愿终于变成了现实。这座幅员面积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辖四县一区的城市自成立那大起,即以崭新的发展构想、迅猛的发展速度崛起在吉林省西部,成为科尔沁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俄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真诚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正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所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为本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和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基本上(不是在一切方面)是一件事情, 什市  相似文献   

15.
《党史文苑》2000,(5):41-41
多年来,人们除了有时从传媒上看到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抛头露面"外,对孙氏后代几乎很陌生。孙氏后代今安在 ?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其后代都对政治淡泊,过着单纯平凡的生活,且保持低调,给世人一种神秘感。   孙中山先生与前妻卢慕贞育有 1子 2女,于 1915年离婚。孙子计有 2男 4女;曾孙计有 3男 2女;玄孙计有 1男 3女,最小的玄孙也有 6岁。现孙氏家族有的移居美国,有的居住在台湾,有的居住在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与元配夫人陈淑英移居美国达 15年。 1965年,在台湾国民党的安排下回台湾定居。 19…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峨眉山月歌》是周恩来在饮酒后趁着酒兴书写的。 1958年3月,周恩来总理为选择长江三峡坝址,从武汉乘江峡轮溯江而上。途经重庆时,刚好是3月8日,周总理住宿于贺龙元帅的重庆官邸的地下室。当晚,地方党政领导设宴款待。因系三八节,贺老总又知道周总理酒量大,就安排了一位能喝酒的女青年频频敬酒。敬了总理  相似文献   

17.
正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地质科普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沿河乌江画廊旅游区处于重庆武隆天坑、金佛山、芙蓉江、湖南凤凰、贵州梵净山等多个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中心节点,是"黔渝湘鄂黄金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三峡—乌江画廊—梵净山—张家界旅游环线的主要通道,是贵州省"5个100工程"中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长江,这条在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上,桀骜不驯、奔腾不息了亿万年的超级大江,终于在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于举世瞩目之中,被英雄的中国人民在长江三峡西陵峡口中堡岛处驯服地锁住;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亿万炎黄子孙梦寐以求的环球最大的治水工程——长江三峡大水库,定会奇迹般地出现在世界东方.这是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壮举,这是造福今人、泽被子孙的千秋功业,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从孙中山的《治国方略》到抗战胜利后的《长江三峡水库勘察报告》,前人改造三峡的设想始终未能实现。直到新世纪之初,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终于成为现实。它倾注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心血。  相似文献   

20.
"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西陵区位于万里长江之畔,风景绮丽的三峡西陵峡口,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区。全区国土面积8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万.辖6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和1个省级开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