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及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国际海事欺诈问题也日益突显,“鬼船”欺诈作为海事欺诈中一种最重要形式不断蔓延,给托运人、保险人、新买受人等多方当事人造成了巨大损失,积极防范和有效遏制鬼船欺诈,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通过滋长原因、行为模式等方面对鬼船欺诈进行分析,应当从个人、国家和国际社会三个层面寻求...  相似文献   

2.
在合同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常有欺诈现象发生,使受欺诈的一方遭受极大的损失,甚至祸及第三人、集体和国家。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合同欺诈的基本含义及其构成要件,从我国现存合同欺诈案件的主要形式和欺诈案件得逞原因分析,从欺诈主体、欺诈条款、欺诈履行、欺诈立法方面论述了相关的防范措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信用证欺诈的频频发生 ,引起了人们关于对信用证欺诈的法律救济的关注。通过对我国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缺陷的分析 ,从制定专门的反信用证欺诈的法律 ,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反信用证欺诈的指导性意见 ,完善我国关于信用证欺诈司法救济的实施措施和程序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需要用欺诈例外原则加以衡平,同样,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也不能绝对化。欺诈例外作为“侵蚀”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一种“例外”原则,各国在适用时都是非常慎重与严格的。信用证条件下启动欺诈例外原则应当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关于信用证下欺诈的内涵与外延的确定,二是关于适用欺诈例外原则的条件和程序。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自愿"与诈骗罪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人通过实施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罪中实施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 :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交付”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等其他以实施欺诈手段侵犯财产的犯罪 ,必须从被害人在受到欺诈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 问题的提出证券的欺诈行为是指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 ,当事人违反法定义务 ,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造成他人损失的行为。《禁止证券欺诈行为办法》第 2条规定 :“本办法所称的证券欺诈行为包括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虚假陈述等行为。”证券的欺诈行为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毒瘤 ,无论是内幕交易、操纵市场 ,还是欺诈客户、虚假陈述都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欺诈 ,是对证券市场发展的一种破坏。最典型的证券欺诈———内幕交易案例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海湾硫磺公司案”。 1963年下半年 ,美国德克萨斯…  相似文献   

7.
诉讼欺诈是一种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在民事诉讼中使用虚假证据骗取法院的错误判决,从而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刑法对诉讼欺诈不予调整,致使司法实践中诉讼欺诈现象严重。必须将诉讼欺诈规定为犯罪,由公安机关运用刑事侦查手段打击诉讼欺诈行为,以保证正常的审判秩序和人民的财产安全。同时建议修改刑法典第305条,将伪证罪的主体扩大到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诉讼欺诈在刑事司法上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8.
浅析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证是目前国际贸易中一种普遍的支付方式,独立抽象性原则是信用证的基本原则。从商业交易的一般原则来判断,固守独立抽象原则是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因此有必要建立欺诈例外原则。信用证的欺诈例外原则不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都是信用证法律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主要从信用证欺诈原则的建立,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法理分析及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等几方面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欺诈已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国是信用证欺诈的主要受害国之一,因此,研究信用证欺诈问题尤显重要。信用证欺诈的产生有其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买方、卖方和银行预防信用证欺诈应尽快采取预防措施,进行国际合作和建立海事网络。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保险欺诈案件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扰乱了正常的保险经营秩序,侵害了保险公司和其他投保人的合法权益,阻碍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保险欺诈的因素有投保人、社会、保险公司,为了防止保险欺诈,应加强对保险欺诈危害性的宣传,加大对保险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内部监督,建立信息资料基地,确保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房产交易市场的发展,各种涉房诈骗犯罪日趋增多。涉房诈骗犯罪属合同诈骗罪,认定此类犯罪要把其与诈骗罪严格区分开来。预防和治理涉房诈骗犯罪应加强法制宣传,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整治制假行为,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保险犯罪日趋频繁和复杂,保险诈骗完全可能由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以外的人或单位实施,现行刑法关于保险诈骗罪主体的规定范围过于狭窄,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会产生一系列弊端。应摒弃特殊主体的立法模式,确立一般主体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在网络电信诈骗犯罪中帮助取款行为,在《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两份文件中均有体现,但是二者对于帮助取款行为的认定存在冲突,表现为对"明知"的内容和程度的认定有差异、帮助取款行为的时间节点的认定不同、对诈骗罪既未遂标准判定不同。网络电信诈骗帮助取款行为定性的路径选择是:对"明知"内容和程度的认定进行类型化判断;对帮助取款行为介入的时间节点进行类型化划分;以"失控说"作为判断诈骗罪既未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基于立法对刑法实行行为本质特征的认识的差误,导致对保险诈骗罪实行行为方式设计中的诸多缺陷。在司法实践中,保险诈骗多以共同犯罪的形式出现,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时罪名的认定问题也必然成为了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设置目的是规制民事领域里的虚假诉讼现象,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外人提供救济与保障。从法理上看,该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引入该制度也是衡量生效裁判稳定与第三人权益救济的结果。但该制度在实践中却存在立法层面、制度自身设置、与其他救济途径的竞合以及与规制虚假诉讼的衔接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价值选择与功能定位、程序顺位与实体基础以及程序设计与制度协调方面提出完善建议,试图为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正确实施与功能发挥提供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诉讼诈骗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其法益侵害性与二者间的诈骗并无不同。诉讼诈骗行为虽然也扰乱了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但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提供虚假证据的行为刑法并不处罚,不能说诉讼诈骗行为所侵犯的法益是司法秩序。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的行为,就是诈骗的实行行为,法官根据当事人提出的虚假证据做出错误判决,并根据判决转移被害人的财产,完全是受欺骗的结果,将诉讼诈骗行为认定为诈骗罪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7.
会计舞弊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会计舞弊实际上就是相关自然人趋利行为的一种结果。要有效地治理会计舞弊:一方面减少舞弊的机会;另一方面减少舞弊的净收益。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社会监管,健全发现机制;加大舞弊成本,真正追究舞弊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欺诈性侦查是一种具有较大争议的侦查行为。对欺诈性侦查进行概念界定时,应考虑概念本身的科学性与可适用性,强调"示假"是欺诈性侦查得以认定的必要条件,从而只将部分具有欺骗色彩的侦查行为视为欺诈性侦查。侦查谋略只是侦查人员智慧的利用,不存在对其进行合法性评价的问题,不宜利用这个概念指称欺诈性侦查。此外,还应当理顺欺诈性侦查与乔装侦查、卧底侦查与技术侦查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对欺诈性侦查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可以对刑事诉讼法第50条所指的"欺骗"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合同诈骗罪分离于普通诈骗罪,源于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基本形式,从而产生了关于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界定之争。因此,有必要深刻剖析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本质,基于该本质特征,准确界定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形式、范围、对象及效力,探讨影响合同诈骗罪认定的多重变量因素,为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的正确适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