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俄东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俄中合作是保持这种增长势头的重要前提条件。俄中天然气合作的优先方向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线向中国供气、合作建立液化天然气生产企业和开展天然气化工项目合作。俄中石油合作优先方向是: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线支线向中国供油、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合作、开展石油化工项目合作。此外,俄中合作生产油气部门所需技术设备也是合作优先方向之一。这种合作既要考虑到双方的国家战略利益,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的资源结构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因此,应将开发和利用俄远东的自然资源作为与俄投资合作的优先方向。从21世纪起俄罗斯远东油气资源的开发规模将扩大,速度将提升。黑龙江省应抢抓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大力度推进与俄远东地区合作开发和利用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3.
1.满足国家内需以后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在2015—2020年可向亚太地区各国出口7000万~8500万吨石油,1000亿~1400亿立方米天然气。2.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石油和天然气地质研究所预测,亚太地区对石油的需求量到2010年将增加到16亿~17亿吨,到2020年增加到21.5亿~22.5亿吨,到2030年增加到24.5亿~25.8亿吨。增加最多的是中国市场(到2030年增加4亿吨),中国现在人均石油和石油制品消费量比韩国、日本和台湾少90%~91.7%。在人口继续增长和工业运输工艺水平接近该地区先进国家的条件下,中国经济继续迅速增长。中…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在俄东部建立一些新的石油开采中心。石油工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解决该部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天然气工业也要实现主要目标和任务。俄东部地区向国际新市场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5.
俄中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和中国分别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之一 ,资源互补为双方能源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未来俄中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因素———世界能源市场的反常形势的影响。美国始终把控制能源放在国家利益的重要位置 ,在成功推倒萨达姆政权后 ,美国必将加强对中东的控制 ,从而控制世界能源的关键部分 ,获得未来世界石油市场中的主导权并主宰新世纪的石油价格。俄罗斯目前的主要战略问题是加强国家对油气田的控制 ,需要解决 3个根本任务 :1 在全球扩张的各种文明之间保持平稳 ;2 由国家控制自然资源的开采 ;3 国家加强对能源公司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2009年,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超过10亿吨石油等价物(根据能源的价值折算成石油),其中包括4.94亿吨石油和5820亿立方米天然气,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量超过3.6亿吨,天然气超过1500亿立方米。西西伯利亚是碳氢化合物开采的主要地区,俄罗斯约70%的石油和90%以上的天然气产自那里;  相似文献   

7.
中俄油气合作现状、前景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油气合作已经起步。合作规模巨大:覆盖从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远东到萨哈林岛海域广阔的地域,包括从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到管道的修建乃至油气的储存和利用。中俄油气合作虽是双边的,但却是开放性的。这一世纪性大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中俄两国,而且也惠及所有输入油气的国家和参与合作的外国公司。不仅会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繁荣,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开采石油、天然气、凝析油的原料基础和产量目标优先开发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产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形成新的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再加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氦工业中心,向太平洋市场(亚太地区各国及美国太平洋沿岸)供应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天然气深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产油大国,2006年双方都取得很大成就。 中国2006年生产石油1.83亿吨,占世界第五位,生产天然气585亿立方米,占世界第12位。进口石油1.69亿吨,为世界进口第三大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500万吨。  相似文献   

10.
王绍章 《东北亚论坛》2006,15(2):124-127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以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大国的面目出现,西伯利亚在其中起到支撑性的作用。苏联油气攻势是在欧洲两极格局形成后逐渐展开的。进入80年代,美国的油气遏制对苏联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四川开拓南亚市场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四川省在开拓南亚市场方面具有地利之便和多方面优势 ,但目前的进展状况表明 ,四川开拓南亚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应当加大工作力度 ,扩大与南亚的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原油和油产品生产区之一。石油工业曾为东南亚特别是东盟国家经济的起飞立下过汗马功劳。在东南亚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石油工业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东南亚国家石油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3.
俄韩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俄韩建交以来,两国在贸易、投资、科学技术、天然气开发、铁路运输以及工业园区建设等各领域开展了较全面的合作。由于开展对俄合作风险高、韩国企业对俄罗斯市场不熟悉和两国政治关系疏远等,两国的经济合作并未真正发展起来。妨碍俄韩两国开展经济合作的一些因素近年来有了不同程度的克服。有利于开展合作的新环境已经基本建立,双方合作将会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万面是对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最终让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国内外学者在分析ANIES经济起飞的原因时,往往强调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这对正确认识这些成功经济的经验不利。事实上,ANIES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对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实施保证和促进市场发挥作用的经济政策,通过市场体系的发展而保持经济发展的持久后劲。因此,不能只强调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忽视其政府对市场的培育,从长期的经济发展看,后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俄两国在2002年9月达成了《2004年共同开发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旅游资源》的协议,对黑龙江沿岸的旅游资源进行建设与开发,这不仅有利于中俄两国旅游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是黑龙江省的旅游业走向俄罗斯市场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一、生产与销售越南现有11家汽车合资厂 ,总投资5.74亿美元 ,到位资金4.19亿美元 ,占总投资额的74%。总设计能力14.82万辆 /年 ,主要以CKD1和CKD2方式进口散件组装 ,以生产轿车、越野车、小型旅游车为主。2003年产量达到设计能力的27.5 % ,是历年来达到的最高比例。现约有20家内资汽车生产组装企业 ,60家汽车零件加工厂。大部分内资企业都是从中国、韩国、独联体国家进口底盘 ,在越南组装。以组装客车、载重车为主。如越南5 -1机器公司组装24座面包车 ;清春汽车厂(隶属公安部)组装专用车 ;胡志明市交通机械公司组装6~8座面包车 ;BENDE…  相似文献   

17.
一、俄罗斯远东与中国关系现状 俄东部地区位于欧洲文化地区和东方文化地区的结合部,毗邻东北亚国家,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客观上为其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先决条件.今天,亚太国家是全世界旅游者优先选择的方向.远东具有发展入境游的独一无二的条件.欧洲发展边境合作的经验证明,毗邻各国都是先开始合作,然后再依法对其进行规范.在这方面"创造性"可能比签署的法律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联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可以能源自给的工业发达国家。长期以来,能源工业一直是苏联国民经济的一根重要支拄,为苏联增强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国际贸易、赚取外汇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历届苏联领导都十分重视能源工业的发展,他们根据条件和形势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制订了不同的能源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总的来看,七十年代中期以前,苏联能源工业的发展比较顺利、和谐、均衡。但近十年来,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能源生产出现了原有的优越条件不断丧失,各种不利因素明显增长的困难形势。为了解决日益紧迫的能源问题,1984年3月制订出了《苏联长期能源纲要基本方针》,对今后二十年的能源发展作了全面规划。本文试就苏联能源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地区蕴藏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和水能资源,其它能源如核能、潮汐能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但其能源生产与消费具有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消费品种和数量差异较大的特点。进入1980年代以来,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该地区的中、日、韩三国尤为引人注目。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以强大的能源发展作为基础和推动力。目前,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均不同程度地面临严峻的能源问题,亟需各国之间的合作。东北亚区域各国的能源合作是从双边起步的,多边合作将是东北亚能源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俄东部与中国东北地区一体化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几年以前,俄罗斯还是以发展与西欧的一体化为主。今天,促使俄联邦参与东北亚地区一体化的前提已经具备,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