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建柱 《党课》2012,(17):121-122
董必武:从不以党和国家的“元老”自居 董必武在“党内五老”中年龄排第四位。1886年3月5日,董必武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2.
图说李先念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李家大屋。图为李先念故居  相似文献   

3.
“三年期限快到了,我这是回乡还愿哟” 1953年春,李先念在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体学等陪同下,从武昌乘车经黄陂、宋埠前往红安视察。 这是全国解放后,李先念第一次回故乡红安。 湖北解放后,李先念任湖北  相似文献   

4.
<正>湖北红安,旧称黄安,200个将军同一故乡。这里将星云集,熠熠闪耀,留下了一串串脍炙人口的传奇佳话。而出生于红安的李先念和陈锡联,两位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格外引人瞩目。横亘在红安南部的红马寨,南眺大武汉,背依大别山,山坡上的小溪向北流淌,汇成一条涓涓小河。李  相似文献   

5.
1956年(9月—12月) 9月15日至27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湖北代表董必武、李先念当选为中央委员。9月28日,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董必武、李先念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5月,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王任重增选为中央候补委员,5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李先念为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6.
地处鄂东北、大别山南麓的老区县、山区县——红安县,全国闻名,德育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曾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韩先楚、秦基伟等230多位将军。红安因此被人们称为将军县。另外,红安还有许多海内外知名人士。这里还有徐向前亲自题辞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全国首批命名的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安县革命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7.
闻名中外的“将军县”产生了3位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董必武、郑位三、李先念和2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以及以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为代表的223名将军。这些将军们绝大多数是从“放牛娃”、“田扇伢”参加红军后驰战沙场,九死一生,从战士开始一步一步打出来的,而郭天民上将不仅是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和军事教育家,还是红安籍开国将星中唯一上过黄埔军校的将军。郭天民家祖辈世代务农。祖父是靠出卖劳动养家糊口,一次抬杉木被压得吐血,死时才32岁。父亲郭开清是个淳朴农民,母亲梅氏勤俭操持家务,夫唱妻和,苦熬了20多年,…  相似文献   

8.
李先念(1909—1992),湖北黄安(今红安)人。9岁读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2,(32):65
李先念,1909年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先念10岁入私塾启蒙,极为勤奋,读书成绩名列前茅。不久后因家境贫寒,李先念只好停学,当了木匠学徒。即便如此,他没有放松学习文化知识,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坚持读书。没有菜油点灯,就砍松树油子照明;没有纸笔,就削根尖棍,在地上写来画去。师傅见后称赞不已,常对人说李先念是最有出息的徒弟。  相似文献   

10.
一1907年9月12日,詹才芳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河区黑石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兄弟姊妹共6人,父亲詹仲禄是个忠厚老实的庄稼人,母亲是个地道的家庭主妇,一家人靠种地主的锞田,艰难渡日。1923年,16岁的詹才芳在董必武的帮助下来到武汉中学当校工,后来又把他带到党义研究所当工友。董必武的姐姐是詹才芳姐姐的婆婆。詹才芳来到武汉后直接受到董必武的教育,于1924年正式参加了革命,并于同年底加入了青年团。后来,詹才芳根据董必武的指示,返回黄安,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农民众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詹…  相似文献   

11.
1992年 7月 2日 ,一架银灰色的飞机低低掠过祁连山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的部分骨灰伴随着各色花瓣 ,飘撒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上 ,留下了他对河西人民的一片深情。李先念 ,190 9年出生于湖北黄安 (今红安 )县 ,早年参加了黄麻起义 ,参与创建了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 ,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10月 ,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后 ,时任红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和军长程世才奉命率领三十军日夜兼程赶到靖远 ,准备与红五军、红九军等西渡黄河 ,执行《宁夏…  相似文献   

12.
李先念同志赞扬他是“党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一面旗帜”。 “肃反”刀下 战场留人 罗厚福,1909年6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华河区罗家湾一个佃农家庭,不满20岁就组织穷弟兄们成立了赤卫队,除暴安良,成了远近闻名的赤卫队长。翌年赤卫军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连长。1932年国民党军疯狂清剿苏区,他只身潜往麻城寻找党的组织,接受命令后,带不到一个班的人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13.
董必武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原名贤琮,又名威,字洁畲,号壁伍.在青年时代当过英文教员,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后在湖北建立和发展党组织.  相似文献   

14.
一代伟人毛泽东与红安(原名黄安)之间有许多的联系,他对红安的人、红安的历史,红安的革命和建设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英雄的红安人民也最听毛主席的话,打心眼里爱戴领袖毛泽东。茫茫黑夜的中国,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13名代表相聚一堂,开创了“群英结党救中华”之先河,来自湖南的青年毛泽东与来自湖北黄安的清末秀才董必武第一次相识,他们携手并肩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根据湖北省委党校安排,笔者所在班学员到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接受了为期一周的革命传统教育。在这里,我们聆听了大别山精神简论及湖北革命斗争史专题报告,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中原突围纪念馆,以及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董必武故居、七里坪长胜街、列宁小学,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大别山上七枝花》。看着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封封电报,听完一个个故事,  相似文献   

16.
董必武改名     
张观怀 《湘潮》2012,(4):48-48
董必武,原名贤琮,1886年3月5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他是晚清的秀才,祖上原是做生意的,到了父辈便开始"咬文嚼字"起来。其父和四叔科举时都成了秀才。其名贤琮,便有子承父业从文之意。1904年,清政府举办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相似文献   

17.
“谁再那样说,我就登报辟谣!”1988年4月,红安山区百花竞放,春意盎然。李先念五度回故乡,这是他最后一次回红安。他看到家乡各项事业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很大提高,心情格外舒畅。在视察红安的两天中,他神采奕奕,看山林、看水库,下工厂,到农村,找人...  相似文献   

18.
曾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几十年,对青少年时期的木匠师傅及其一家人念念不忘,留下一串串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袁学福是李先念的第三位木匠师傅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高桥镇九龙冲李家大屋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异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八。父母不想要孩子,给他取名“全伢”。 从七岁开始,李先念就跟父、兄下田劳动。父亲见先念聪明伶俐,送他上了私塾。 三年私塾读完,满指望能到高桥镇学堂继续读书,因学费太高,只好停学,跟三姐夫袁传祖学木匠。不到  相似文献   

19.
李先念(1909—1992),湖北黄安(今红安)人。9岁读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家乡农民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1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60年秋,我接任中共红安县委第一书记刚满一个月,很荣幸地接待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和夫人林佳媚。 这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天高气爽。李先念一行在河南信阳地委领导的陪送下经大悟县河口镇回红安视察。这是全国解放后他第二次也是调到中央后第一次回红安。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和黄冈地委第一书记姜一,行署副专员马友才等领导,也分别从武昌、黄州赶到红安陪同先念同志视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