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方玉 《工友》2014,(7):34-35
正近年来,中铁大桥局创新农民工工作,深入推进农民工管理,切实管好用好农民工,强化人性化管理,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促进了农民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素质为提高农民工业务技能和现场操作水平,中铁大桥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增强农民工适应岗位的能力。一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正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在全体职工和广大农民工间开展学习宣传全国劳动模范窦铁成和巨晓林先进事迹,通过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农民工就业质量低的重要原因,而职业培训是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构建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数的基础上,采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通过建立培训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内生处理效应模型,估计技能培训对低收入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处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影响农民工技能培训选择的不可观测因素,同时影响其就业质量,不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将导致对技能培训处理效应的低估。消除培训选择内生性后研究发现,技能培训显著提高了低收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获得技能证书在技能培训对就业质量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建议,政府部门不仅应扩大技能培训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民工获得技能培训机会,而且应为农民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通过对企业或个体给予补贴等促进技能培训的开展,进而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邓力 《工友》2013,(10):38-39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各类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民工"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劳动力缺口的增加与产品本身对管理、技术要求的提高,企业需要培养一批技能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新兴产业工人队伍,以满足企业战略需求。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建三局一公司北方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培养产业工人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力度,以实现将新生代农民工培育成高素质的现代新型产业工人的远期目标,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运》2006,(4):36-38
四川省成都市政协和市总工会组成联合课题调研组,对本市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建立我市农民工维权与法律援助机制的对策建议。一、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来蓉务工的农民工不断增加。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全市农民工总数约248万人。随着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我市农民向非农转移的数量还将大幅增长。农民工具有的显著特点:一是年龄结构较轻,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务工范围较宽,行业相对集中。三是职业培训缺乏,就业技能单一。四是维权意识增强,法律知识欠缺。当前农民工…  相似文献   

5.
一是关注农民工安全教育。为采掘一线农民工拍摄“全家福”照片,征集“安全寄语”,送“安全祝福”。二是关注农民工技能提高。以组织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农民工的业务素质。三是关注农民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对农民工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工厂矿山,在职工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企业发展农民工入会,对农民工进行入会教育,则是一件必要的、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道不可省略的程序。然而,据笔者了解,许多企业却对此并没有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整体素质和技能,增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再就业的能力,彭水自治县总工会十分重视对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举办了驾驶技能培训、电脑技术培训、缝纫技术和农村实用种养殖技术等培训活动。让广大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享受国家的免费培训和资助。  相似文献   

8.
夏阳 《工友》2006,(12)
当我们大声呼吁农民工待遇偏低时,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农民工的专业技术素质总体上也偏低;当我们的政府为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招技工难而琢磨如何“服务”时,也不能忽视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一份体面一点的工作。我们在研究一些行业、企业发生的“民工荒”、“技工荒”对经济建设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农民工的“服务技能”高低,不仅影响着他们在城市求职,同时对整个社会服务体系也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邱萧芜  于松 《工友》2013,(4):19-23
据统计,中国5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3600万。此前,因欠薪、工作环境差等问题突出,养老困局未得到普遍重视,而随着农民工年龄的递增,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将会日益凸显,而30年来农民工福利拖欠累积的问题,将在日后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10.
"用工荒"问题的出现,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社会文化视角看,主要是与农民工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企业缺乏人性化关怀、社会歧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文化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息息相关。通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保障机制的建设、消除歧视隔膜、完善激励机制是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有效方法。未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创新型产业为主导,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这段时间,农民工成了"香饽饽"。东南、华南等地的企业带着"高薪"、开着大巴,长途跋涉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迎接农民工。而在这些劳务输出大省,政府和企业出台多重措施"挽留"农民工。据说,西部重庆的官员更是肩负重任:"设法把那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能留多少就留多少"。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全中国的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69亿人,在整个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时下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保,有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两种选择。但当前不少农民工在这两张"社保网"面前,却总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产生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制度性及一些非制度性因素,国家对农民工的保护机制不健全,引致他们在就业、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法律保护并成为备受歧视的弱势群体.本文基于对甘肃省天水、陇南两市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从国家制度、法律及农民工自身原因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并在从法律视角提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中介等环节。由于农民工劳动收入得不到保障、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社会保险缺乏等问题,其权益屡受侵害。为此,山东寿光市总工会提出"蔬菜产业建工会,和谐发展奔小康"的工作思路,以"五种模式"推进建会工作,确保农业产业链上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都要求劳动力具备转型所需的创造性、技能性等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同时也是承担产业转型的直接参与者,这部分劳动力的质量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已经明显成为阻碍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在分析产业转型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效应的基础上,着重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机理进行分析,构建内部劳动力市场效率模型,并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以探究内部劳动力市场优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南通市总工会戴卫民来稿介绍了南通市"建筑企业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实现行业内农民工工伤保险无缝覆盖的做法。长期以来,从事建筑施工的多为农民工群体。由于这一群体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安全防护能力比较缺乏,加之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等特点,建筑工人成为安全事故多发群体。尽管建筑业是工伤事故的"多发区",却是工伤保险等保障制度的"薄弱区"。据了解,包括工伤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一直以来采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村进城务工的主体,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不仅影响其非农收入的增加,同时也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投入,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建立与完善适合"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特点的资质管理办法,以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非公经济和非公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非公企业职工、农民工已成为职工队伍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随着职工队伍结构变化,尤其是80、90后职工大量涌现,职工队伍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出现许多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加强农民工教育,提高其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但市民化能力不足,陷入不愿回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的两难困境。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二元社会制度、地方政策偏向和政府管理不到位,农民工就业技能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目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半市民化"状态。破解困境,须打通制度梗阻,调整公共政策偏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