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曹兹纲 《前沿》2014,(5):40-44
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重求。宗教问题具有复朵的历史背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坚持科学观点对待宗教,有针对性地做好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  相似文献   

2.
在宗教学的诸分支中,宗教心理学是内涵最模糊,也是发展最薄弱的一个子学科。本文在简要介绍宗教心理学的起源之后,试图给"宗教心理学"提出广、狭两种定义,以此明确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拟讨论宗教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学科定位的问题、人才培养的问题、应用实践的问题、学科本土化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此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最后,本文认为,中国宗教心理学的远景广阔。就当前现实而言,它还能在规范宗教市场、防治邪教泛滥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中国宗教是文明间不断互鉴交流的产物,世界宗教在中华文化浸润中持续进行时代化、中国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丰富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当前,文明间的会通融合仍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本路径。为此有必要考察当代国际学界代表性的宗教对话与文明互鉴理论——经文辩读、比较神学、跨宗教神学,并结合中华传统的对话智慧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修己以安人”等,形成以“互鉴通和”为标识性概念的中国特色对话理念。各大宗教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互鉴通和”,通过修复、重溯、回归、重构、重建、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是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核心抓手。  相似文献   

4.
宗教市场论是宗教社会学中新的研究范式.“中国三色宗教市场论”为把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提供了独特视角,但宗教市场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宗教的实际,也凸显了高校宗教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宗教教育可以借鉴“中国宗教三色市场论”的思路,重视大学生被虚拟宗教市场吸引的现实,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努力培育大学生理性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5.
金娟 《前沿》2010,(5):194-196
本论文以"宗教与文化"为主题展开研究,通过文化视角初步探讨宗教的文化属性,在总体考察我国五大宗教文化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关于"儒、佛、道及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为主体的宗教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彰显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的研究论断。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日益深入和广泛地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宗教将在哪些方面和意义上受到影响和发生改变?思考中国宗教的发展总体趋势,必须把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这两个要素当作先决条件。我们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上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历史方面看,我们继承的是以儒释道三教为主流的、重视和谐与包容精神的文化传统;从现实看,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宗教发展受全球化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从这种宏观的角度看待中国宗教未来的发展,可以得出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对宗教意识形态的批判,阐述了宗教意识形态的派生性和依赖性,并将宗教批判引向政治社会批判。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正确处理宗教与国家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8.
熊乡江 《求索》2008,(1):147-149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不仅在政治、经济、教育思想上颇有建树,而且在宗教思想上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从宗教的起源,宗教与政治、科学、道德的关系,以及中国有无宗教等方面对宗教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地研究和探讨。严复在宗教问题上提出的一些深刻见解对于中国宗教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9.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宗教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宗教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该重点树立八个观点,抓住八个方面,努力实践,积极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全球宗教的状况和中国宗教现实的需要出发,提出了提倡宗教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宗教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宗教发展顺利与否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与否紧密相关。宗教健康发展的时期,正是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的时期,反之亦然。今天,在全球化和国内外形势越趋复杂的情况下,应该更加坚定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以促进中国宗教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创造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正确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民族、宗教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宗教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中,并广泛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境外宗教渗透的主要策源地是美国,几乎任何一种宗教渗透都可以追溯到美国背景。宗教在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诸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其对华宗教渗透的理论背景、作用机制和破坏途径,能帮助我们有效抵御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14.
夏畦 《中州统战》2002,(11):4-7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8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宗教的认识逐步深化,从宗教是私有制社会的残余思想转变为宗教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从共产党人必须与宗教作斗争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只讲宗教是剥削阶级麻醉人民的鸦片到全面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对宗教问题的研究逐渐科学、全面、深入。反映在宗教政策方面,就是宗教政策日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马晓军 《前沿》2009,(3):79-82
宗教世俗化是当代宗教的演变趋势,它在现实社会中主要有宗教教义阐释现实化、宗教活动形式简约化、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的管理松散化三种形式。宗教世俗化有利于我们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与犯罪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宗教可以成为犯罪产生的原因,即宗教犯罪化;宗教可以是犯罪预防对策,即宗教信仰道德化;宗教亦可用作矫正犯罪的辅助手段。宗教具有规范控制社会思想行为的功能,在一些国家,宗教仍是主要的社会控制力量。宗教教化的功效有其局限性,但其作用的范围却比一般教育广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中华民族“平等团结”、“和平共处”的民族特色与“华夏亲昵”民族理念对中国宗教的影响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中国宗教的容纳与改造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全国范围的“政教合一”制度以及中国历朝历代对宗教既采取宽容与保护态度 ,又进行严格的约束与管理 ,对中国多元宗教起到了极大的平衡作用 ,为各宗教在中国社会长期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高文侠 《青年论坛》2010,(4):149-152
在后工业社会中,后现代文化的空幻以及宗教神圣性的失落,导致文化危机和人生意义的迷失,对此,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全面探查西方社会结构、政治模式和文化思想领域,尤其对文化在造成当代社会规范、共识崩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发人深省的反思,主张建立“新宗教”以拯救现代性,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宗教世俗化的走向作了颇具合理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都贯穿着对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一命题的探索。中共前三代领导集体践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若干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论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共新领导集体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做了新的阐述,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北方乡村呈现的民间宗教在乡村的复兴不是简单的政府与民众博弈的结果,而是各种社会力量、文化历史资源相互影响形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原有的自治传统得到了相对的恢复,各种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也不断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根据作者在田野调查研究和其他学者对乡村民间宗教恢复的研究,来观察在北方农村各地方具有普遍性的民间宗教现象是如何逐渐地获得存在合法性的。由于民间毫不张扬的努力,以乡土中国为核心的价值和信仰重新进人了人们的视野,不仅仅再次成为民间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为在过去一百多年由于自身价值失落,而备受困扰的中国找到了一条值得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