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罪犯的减刑同社会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监狱惩罚制度和劳动纪律使罪犯很难建立起信任的人际关系,出于对亲人的信任感,罪犯更加倚重社会支持。建立监狱与社会支持的双向联系和沟通,改善监狱的服刑环境,让罪犯在接受刑罚的过程中体会到社会的人文关怀,这样会更加有利于罪犯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某未成年管教所的756名男性青少年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测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青少年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的暴力性特征显著;社会支持得分低于普通男性中学生;社会支持得分与之家庭结构和留守经历呈负相关.该研究旨在了解男性青少年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支持系统与家庭的关系,以期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正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罗洪菊 《法制与社会》2010,(17):234-235
如何培养个体亲社会行为是当今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共同关心的一个研究课题,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负面因素的存在和弱势群体等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维持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都与亲社会行为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相关策略做简要的梳理,希望能给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何力西 《法制与社会》2010,(19):182-183
本文采用简版大五人格量表、主观社会支持量表、贝克自杀量表对226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服刑人员的责任性越高,自杀意念越低;神经质得分越高,自杀意念越高。(2)社会总支持影响服刑人员自杀意念的形成,支持力度越低越易产生自杀意念。(3)用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责任性、健康状况、职业、独生与否与自杀意念强度息息相关,其中责任性与自杀意念相关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6.
男性罪犯人格、社会支持和人身危险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领  许宏 《犯罪研究》2009,(3):37-41,48
采用问卷法,对在押的198名男性犯人的人格、社会支持与人身危险}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人身危险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关联;(2)财产型罪犯的人身危险性要显著高于暴力型、性犯罪和其他类型的罪犯;(3)有前科的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显著高于无前科的罪犯,有前科的罪犯在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无前科的罪犯;(4)罪犯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神经质和精神质对不同犯罪类型的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有不同预测力。  相似文献   

7.
增强罪犯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是一项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监狱民警应当树立新的理念,在管教工作中体现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要求。要建立新的适应客观现实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在教育改造过程中,突出“塑造”的功能;要为罪犯将来的前途和命运着想,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使罪犯尽快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会对罪犯的改造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市场要求在促进罪犯改造中的积极作用,上海市劳改局找到了一条有意识影响罪犯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并能提高改造质量的新思路——开发智力。  相似文献   

9.
10.
余飞  沈勃 《犯罪研究》2005,(1):50-54
本文通过剖析我国当前狱内开展的帮教工作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在狱内罪犯改造中尝试建立义工制度的意义及其合理性,并就如何在原有帮教基础上构建义工制度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是目前监狱理论和实务界颇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在监狱和矫正领域,建立一个体系严密、要素完备、结构科学、便于操作的改造质量评估标准,必须在对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构建的理论基础阐述的前提下,要着力把握好评估的定位,以及科学分析在改造质量评估的入监、中期和出监的不同要求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见危不救行为在生活中频频发生。中国民众对于此类事件的舆论甚嚣尘上,各阶层民众不同程度上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断地声讨与讨伐见危不救行为的恶性事件。它涉及了伦理、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社会心理学等诸多方面。本文从亲社会行为视角探讨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应当犯罪化。  相似文献   

13.
在基层检察院监所科对社区矫正工作监督检查过程中碰到的假释罪犯社会危险性评估问题主要涉及假释罪犯罪行、悔罪表现、立功表现、经济条件、就业状况、周边环境等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提炼出假释罪犯社会危险性评估的前提、基础、预判机制,并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初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假释罪犯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为我国假释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合理有效的运用做出绵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中的困境:村委会的行政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村委会尚存在与其自治性相矛盾的行政化倾向问题。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群众关于镇村关系态度的分析,揭示了行政化倾向长期存在的文化环境支持。文章认为,目前要解决行政化倾向存在严重的制度短缺问题,并着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5.
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犯罪,因此,文化也能被利用来为改造罪犯服务。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文化的熏陶之下,人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就是文化的塑模力。文化的塑模力是改造罪犯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利用文化改造罪犯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1.通过文化教育,提高罪犯的认知水平,培养其理性精神。2.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罪犯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心。3.使监狱警察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能用文化影响罪犯。4.优化监区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罪犯。5.给罪犯文化体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研究犯罪现象 ,应该和一般的违反社会规范的现象结合起来 ,从研究违规倾向开始 ;反过来说 ,违规倾向的研究 ,应该是犯罪研究特别是犯罪微观研究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改造罪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犯罪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文化属性的矛盾,使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障碍,个性是影响犯罪的重要变量。文化改造罪犯就是通过建立监狱文化改造罪犯的文化改造体系,发挥文化的认同功能,使文化作用于罪犯整个服刑期间、作用于改造罪犯活动的各个方面,使改造罪犯的过程成为人的再社会化的过程。将文化内涵植根于监狱的一切活动中、扎根在监狱土壤中、生长在监狱发展里,并且有目的地将中华文化作用于罪犯,形成监狱的行为习惯、价值追求、信仰信念是文化改造罪犯的总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某监狱的508名男性服刑人员的希望特质、社会适应及人际信任现状进行研究,并将希望划分为出监前的希望、出监时的希望及出监后的希望三个维度,将社会适应划分为回归社会前准备、遵守规则、人际适应及工作适应四个维度,探讨希望在人际信任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重新犯罪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一是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与希望呈显著的负相关;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与社会适应呈显著的正相关;服刑人员希望与社会适应相关不显著。二是服刑人员出监前的希望维度在人际信任与工作适应维度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服刑人员出监前的希望维度在人际信任与人际适应维度的关系间同样起部分中介作用。三是重新犯罪在服刑人员出监前的希望与工作适应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彬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3):107-109
社会排斥理论是近年来社会研究中的重要范畴,该理论认为贫弱群体往往由于民族、等级地位、地理位置、性别以及无能力等原因而遭到排斥,而在监狱工作中由于存在两类地位不对等的群体——民警与罪犯,由此产生的社会排斥对监狱教育改造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很有必要结合社会排斥理论,构建以法律为核心、以社会整合为目的的教育改造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亲告罪(no trial without complaint,Antragsverbr echen),又称亲告犯,告乃论、告乃坐、告诉乃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指某些犯罪必须有被害人一方的控告或告诉,司法机关才能追究犯罪人的责任。它同非亲告罪相对应,是依据追诉条件对犯罪所作的分类。对大部分犯罪来讲。犯罪一经发生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