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那是初二的下学期,一天两个同学匆匆跑来找我。高个的学生指着矮个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他放在书桌里的7元钱不见了。”矮个学生说:“今天中午我刚把钱挟在生物书里,放学时怎么也找不着了。”我和他俩来到教室,班里的大部分同学还没走,也正在议论丢钱的事。一见我来了,几个同学就说:“老师搜吧,搜出来大家都心静,免得都背黑锅。”我说随便搜身是犯法的,他们却说:“我们是自愿让搜的,犯什么法?”几个性急的学生已经从口袋里向外掏东西。看来大多数同学急着要洗清自己。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分析着“搜”与“不搜”的利弊;钱丢的时间不长,多数同学也没离开教室,7元钱有可能就在某人身上,可能搜出来,丢钱一案自  相似文献   

2.
学会生活--大学生生活环境的适应与生活素质的修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和老师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总希望组织与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还有的学生不适应学校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  相似文献   

3.
杨凌同学的文章《从国家到我家》在贵刊发表后,我校引起强烈反响。首先,激发了学生集体荣誊感和学习积极性。初一(1)班同学读了杨凌的文章,受到很大鼓舞。大家情绪很高涨。有的说:“杨凌真行!”有的说:“我们班也有同学能发表文章了。”有的当即表示,向杨凌学习,写出高质量的学习体  相似文献   

4.
对一些学习不太认真或不大守纪律的初中学生,有的老师往往用“赶出教室”作为惩戒手段;而对高中学生中类似情况,赶是不行了,于是乎用“讽刺挖苦”取而代之。例如:用“木鱼脑袋”来讽刺那些反应慢的学生;用“不可救药”来比喻那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等等。其实这种做法和“赶出教室”一样,事与愿违,有害无益。其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 古时候,一位学者向禅师找寻禅的真谛,他总是觉得禅师对他保留了很多东西,没有倾囊相授,于是牢骚满腹。有一天他们俩人来到后山的小径散步,突然禅师问学者:“你闻到月桂花的香味吗?”学者回答“闻到了。”于是禅师微笑着说:“看,我并没有保留任何东西不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时期,同一切剥削阶级思想作斗争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腐蚀和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的灵魂。他们缺乏远大的革命理想,胸无大志,学习不努力。甚至有的人羡慕并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指导,结合具有高度思想性、典型性的正面事例,向学生进行革  相似文献   

7.
下面是《少先队活动》杂志主编在国外考察时看到的一堂精彩的生物课。当老师步入教室后,什么也没说,先给全班学生每人发了一条蚯蚓。学生们立刻亢奋得直叫,几位胆小的女生甚至钻到了桌下。发完蚯蚓后,老师说:“现在,我给你们10分钟的时间,让你们玩儿蚯蚓,过后,请把你们观察到的东西讲出来。”在10分钟的时间里,有的孩子用小棍逗蚯蚓玩儿;有的把蚯蚓切成几段;有的甚至用舌头舔一下蚯蚓……10分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蚯蚓切不死。”“蚯蚓爬起来一扭一扭的。”“蚯蚓不会咬人。”“蚯蚓是圆的、长的。”而把蚯蚓舔过的孩子则大声地说…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3,(6):1-1
这两个月的光景里,在万方动员、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社会氛围中,又十分自然地想起了那句老话——“生于忧患”。“非典”这个病魔,是在经济成长迅速、很多人习惯于考虑的东西已经是怎样开辟个人消费新领域的环境中出现的。为了有效地防止病魔入侵,需要人们从诸如轻轻松松计划旅游黄金周之类的悠然闲适心境向另外一种心境即提高警惕、谨慎行止的心境转换。这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现象:短短数日内,人们的话题多了几分的沉重,有的人更是多了几分忧心忡忡。也就是说,在全民预防“非典”的前后,人们的心态确实存在一个很大的反差。出现这样的反…  相似文献   

9.
张目  孙勇 《半月谈》2004,(23):68-70
近日,本刊特派记者根据举报。对甘肃漳县大草滩中学组织学生从事危险劳动、体罚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这所学校的校长和部分教师经常体罚学生。致使有的学生被严重打伤。一些学生家长向记者哭诉.这所学校简直成了恶性体罚学生的“集中营”。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最有承受力的是女人。女人面对疾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她们想到更多的是,我的父母、家庭、孩子怎么办,我还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我是不是还有能力做得更好,——这就是女人。但我想既然是女人,就无法选择逃避,女人该有的东西有是正常的,包括疾病。这样的话,你会更坦荡。” ——贾翠霞  相似文献   

11.
一、多媒体教室教学天生的不足多媒体教室主要是利用数据投影机把多媒体计算机的图像数据信号转变为光学影像投射到大屏幕上,把计算机声卡输出的音频信号利用音频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由喇叭发声构成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的教学,我们称之为多媒体教室教学,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相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另一种形式———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多媒体教室教学仅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缺少网络技术的参与,存在着天生的不足。即在这一形式中,一般只由授课教师来操作控制媒体,学生无法直接操作控制媒体,缺少“人(学生)—机”、“人—…  相似文献   

12.
据《法制日报》消息,某市在举行处级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开考刚刚几分钟,150人的考场,就有50余人起身退场。监考者非常惊讶,事后才得知,这些身居领导岗位的“考生”都是有备而来。有的缩印了全部复习资料,有的准备了应急卡片,还有的将各种各样的答案,都输入了“商务通”。然而进入考场之后,监考人员却让大家把随身携带的物品全部放在教室前。这下作弊又不  相似文献   

1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学生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所不同的可能有的学生长处多些,有的短处多些。长和短是相对而言的,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的。在我们的头脑中,应抛弃亲近好学生,讨厌“差学生”的错误思想,树立培养一个好学生和转化一个差学生同样重要的观念。短处多的学生身上照样有闪光的东西,我们在看到他们毛病的同时,更要透视出藏在深处的优点。用火一样的情感把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点燃起来,燃烧起来。陈云同志说得好:“有三分好就鼓掌。”这正是为了激发一个人的内在潜力,催人向上。古人云:“激石成火,激人成材。”对学生多采用点“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4.
赵畅 《观察与思考》2008,(10):57-57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推出2008年“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我国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周国平以“直接向大师学习——阅读与人生”为题,与300多名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劝诫大家,要多读书,少看电视,少上网:多读经典,少读畅销书;多读原著,少读解读、心得、感悟之类的东西。首先须说明的是,周国平先生的“劝诫”,是辩证之言,他并没有要求大家放弃了电视、上网,丢弃了畅销书,舍弃了解读、心得、感悟之类的东西,他只是希望大家在“多”与“少”之间找好平衡,使之协和。而其之所以如此言之,自有其凿凿之理。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初,针对当前教育界反响较强烈的“差生”问题,我们分别在太原、石家庄、湖南等地采访了部分教师、学生及家长。所谓“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的学校似乎更细化,对学习成绩欠佳、品质出现某种偏差的学生,冠以“双差生”。一些地方学校,无视教育部三令五申的有关规定,仍然单纯地以学分为目的,以追求片面的升学率为办学宗旨,分什么“慢班”、“快班”,将“差生”安置到教室的最后,有的干脆把学生撵回家。被推向社会的“差生”,大都是中学生。他们的受教育权被剥夺了。一些被推出校门的“差生”徘徊在犯罪的边缘,往往是一念之差…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五光十色,时时处处都充满着诱惑!有的人因“诱惑”走向了成功,有的人却因“诱惑”陷入深渊。为什么呢?原来,诱惑除了有两面性外,还有良莠之分。如果不加以区别,任由“不良诱惑”影响,其结果当然不堪设想。所以,引导初一学生正确面对“身边的诱惑”,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是笔者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片断。引子师:同学们,最近有没有被什么东西或什么事情吸引着?生:有!师:被什么吸引着?能否写上纸条告诉我?生:能。(说完,学生就在纸条上写着,一分钟后,由组长收上交给老师)师:感谢同学们的信任,坦诚地把吸引自己的东西或事情告诉了…  相似文献   

17.
有些同志来信提出了一个问题,“机器人的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延伸吗?”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搞清“机器人思维”同人脑思维的区别显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从思维的基质来看。机器人或者“电脑”,通常是采用机械的、电子的手段制造而成,而人脑则是由上亿个脑细胞和众多的脑神经组织联结而成。因此“电脑”不具有人脑所特有的生物基质,在自然属性上,人脑同电脑有着根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学生:“谁知道这杯水有多重?”学生有的说20克,有的说500克。教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1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1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1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没有变,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到最后,我们就会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来。如此,才能够拿得更久。”(摘自《祝您幸福》2003年第6期)一杯水的重量…  相似文献   

19.
在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问一个学生:“这个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两个。”老师表扬道:“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教室里响起了“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有一点成绩,就应该表扬,表扬越多越好,力度越大越好。课堂上往往夸奖声不断“,好”声一片。有的学校还开展了“无批评”教育,对学生的任何表现,采取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的作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的统一。只有表扬、奖励,而无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表扬应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的惩…  相似文献   

20.
谁的责任?     
做了班主任,每天早上总是先到教室看看。刚开学不久的一个周一,我去得有点早,教室只有十几个学生。突然发现教室干净的地面上多了一滩滩黑胶似的东西,煞是扎眼。问旁边的学生,才知道是某某把嚼后的口香糖吐到地上,踩后就变成这个样子。我便对他说:“请你清理一下。”谁知这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