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粒 《创造》2007,(10):42-43
"云南的古城镇现在面临巨大的危机."饶大师说:"首先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古城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失去了将永不再有,这是不可再生的."饶维纯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认识,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老百姓要提高认识,建筑设计工作者更要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粒 《创造》2007,(10):38-39
彭一刚院士20年以前来过大理,当时的大理古城虽然比较破旧,但对彭院士很有吸引力,因为保留了很多真的东西,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现在大理有很多老建筑不在了,虽然恢复了几个城门,看起来和原来的样子差不多,但感觉总不是真的东西.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的古迹都被破坏了,丽江的古建筑保护做得很好,这是很不容易的.但彭院士告诫我们:保护难,发展更难.丽江下一步怎么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瑛 《中国减灾》2005,(8):41-41
人与自然和谐并不是说自然的东西都要保护起来不能动,而应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合理的利用资源就是保护环境。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定要把经济和环境这个问题结合好,把开发和保护结合好,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很不同意一种说法,即一个地方退化以后,就说这个地方要保护,一退化就都作为保护区;也不赞成敬畏自然说法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是不能碰的观点,“用词上  相似文献   

4.
陈眉江 《创造》2007,(10):46-47
在中国,很多建筑师都比较喜欢具有标志性的东西,动辄就是高塔高楼,其实高是不是一定就美?至少钟训正并不觉得.他个人不大喜欢高层的建筑,认为高楼造得太多,反而没有了特色.有一次他在美国,有人问他最喜欢那里的什么建筑,在他眼里,那个地方最美的建筑是一个拱门.在很多人觉得,这个拱门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但是钟训正觉得它很美,虽然它简单,但它其实是艺术和科技的一个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周国升  陈眉江 《创造》2007,(10):24-25
出席云南特色城镇保护与发展研讨会的云南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志成接受<创造>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努力,云南特色城镇尤其是古城镇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省正在通过多种方式,使特色城镇的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向国内外典范学习、向国内外大师学习、向国内外专家学习,开阔思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工作更富成效.这是云南省建设厅举办此次高规格研讨会的目的,也是云南省建设厅开展保护工作的一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眉江 《创造》2007,(10):44-45
"在中国,自然风景保护得最好的是九寨沟,人文环境保护得最好的是丽江."时匡对丽江的印象颇深:"据我了解,丽江、乃至云南在保护工作方面很早就做了很多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有几个建筑会议在云南召开,当时时匡在同云南同行交流中,就感到云南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已经是全国一流水平.这次参加这个会议,他感受到云南在保护和创新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睿 《创造》2016,(9):48-49
正对旅游开发来说,一定要将文化转化为可供游客实实在在去消费、体验的东西。近十几年来,我国古城镇旅游开发可谓进入了快车道。据专家测算,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个古城镇"诞生"或被发现。而说起云南旅游就不得不提到几个知名古镇,大理的大理古城、双廊古镇,丽江的大研古镇、束河古镇。据不完全统计,在云南像这样的古城镇约有30余个。程思是一名深度游爱好者,她说:"云南不算小,和日本一样大,边边角角我都玩过。"近两年她先后几次从云南搭车一路游到了东南亚,"以前我很喜欢去到一些古镇,西塘、周庄,包括  相似文献   

8.
陈粒 《创造》2007,(10):68-71
11月4日,在云南特色城镇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后举行的2007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员大会暨"古城再生——特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围绕古城镇的保护与发展进行探讨,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陈粒 《创造》2007,(10):34-35
"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但就是缺乏自觉与自信."接受<创造>采访时,程泰宁院士首先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谈起.  相似文献   

10.
自治、地方分权与地方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单一制国家,在走向统一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经过了多次的封建割据甚至分裂,但历代统治者都以统一为己任,对地方割据、分裂严加防范;中国政治文化中对统一高度认同对分立一致否定,在野或分立的领袖包括农民起义领导者也将统一作为追求的政治目标。这种"大一统"的文化和政治格局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但也影响中国现代民主国家的建构,悠久的中央集权历史与苍白的地方分权、地方自治经历,使近现代以来的政治领袖对集权较热衷,对分权和自治较戒备,导致地方自治受阻,地方规范性分权难实行;而对地方主义、地方保护高度警惕。中国要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必须通过民主化、法制化,通过中央地方规范性分权及地方自治的民权力量来消除地方保护。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严肃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就提醒我们:只有开展深入持久的反倾向斗争,尤其是反“左”倾斗争,才能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这种以建筑师为本位的对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建筑文化的梳理无疑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探索,与其说我们可以因此在那些熟悉的建筑中依稀辨认出那些杰出建筑师的个人风格或智慧,倒不如说这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全新的解读方式和可能。  相似文献   

13.
残疾人法律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制建在不断进步与完善,作为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课题,对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的法律保护,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作者戴东光是莱钢集团一名普通的国企干部,因了解到集团内残疾员工由于身体原因实际上很多法律保护条例都难以落实,从而引发了对残疾人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建立与推行,如果从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算起,已有三十八年的历史了。地方自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鼓吹和推行,如果从号称“地方自治之家”的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清末民初,也叫嚷过地方自治,但从未实行过。现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早已代替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属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地方自治,也早已过时了。列宁说:“问题恰恰在于不能把对于我们已经过时的东西,当作阶级也已过时的东西,当作对于群众也已过时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第214页)。因此,我们把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暂且撇开民族因素,都作为地方自治政权,加以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看清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本质区别及其特点,而且还有利于看清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这对我们更好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要让传统文化永远留在后代人鲜活的记忆里,首先要让它存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根的有机体,而生活就是滋润它的源泉和母体.只有活在生活里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在社会急剧转型,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历史的、传统的东西正面临着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经济似乎成了一个顾此失彼甚至互为代价的二难悼论.然而,大理周城白族的扎染业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使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实现既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成功发展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16.
陈眉江 《创造》2007,(10):36-37
拜卡·海林1971年毕业于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30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工作,享誉世界. 海林说,丽江作为古城保护和发展的一个案例,在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但是丽江也面临着一个无可避免的问题:随着自身名气的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而过量的人流,对这个城市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些年,平顶山市残联的工作在全国和全省都获得了许多荣誉,您认为这些是残联工作的亮点吗?衡量残联工作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马四海(以下简称马):我认为各项工作都应该成为亮点.所谓有亮点就是有不亮的地方,而我们的目标是把所有工作都积极往前推.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整体工作不敢说在全国最好,但在全省一定要做到最好.最好的标准就是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幸福,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这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上.但由于财力上有限制,工作就要有侧重,有些地方需要多花钱,有些地方需要少花钱.比如发达地区财政收入高,给残疾人提供的物质上的帮助就多,而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我们就尽力做自己能做到的事.  相似文献   

18.
陈粒  朱良文 《创造》2007,(10):66-67
同样是昆工教授,朱良文对古城镇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方向与翟辉迥然不同.朱良文认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固然重要,实践意义上具体操作方法的探索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法治的渊源与原则 "法治"在《牛津法律大辞典》被看作"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它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表达了法律的各种特性.如:正义的基础原则、道德原则、公平和合理诉讼程序的观念,它含有对个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在任何法律制度中,法治的内容是:对立法权的限制:反对滥用行政权力的保护措施:获得法律的忠告、帮助和保护的大量的平等的机会;对个人和团体各种权利和自由的正当保护;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不是强调政府要维护和执行法律及秩序,而是说政府本身要服从法律制度;而不能不顾法律或重新制定适应本身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阐述的新观点之一。他在作为该卷的纲领和主题的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①十四大政治报告不仅肯定了这一论断,而且进一步具体地指出:“‘左’带有革命色彩,拿大帽子吓唬人,好像越‘左’越革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一九五七年起的二十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主要来自‘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只有深刻认识“左”的性质和危害,破除长期以来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