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的一项抽样调查发现,今年虽是改革攻坚年,但有不少领导干部感到,在他们身边改革的动力不足,不明确改革的动力究竟是什么,有的甚至不明确是什么力量在引领着当前的改革。改革的动力真正缺失了吗?新一轮改革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在哪里?带着这样的思考与追问,我们与许多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一大众文化有什么价值?它包含着哪些价值观念?研究者、生产者、消费者的看法均不一样。现在的研究者,无疑都是一些学院里的学者,他们所操持的一套理论话语模式,更适合研究精英文化,也就是通过解剖学的方法,对经典文献进行细读,并且不断地告诉大家,好东西是如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什么?过去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很模糊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在“四人帮”大搞唯心主义,鼓吹“穷过渡”精神的时候,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就是大寨式的战天斗地,就是每顿两个馍馍,一碗汤,就是抛弃一切舒适的享受,勒紧裤带过日子,不然,什么叫“越穷越革命”? 打倒了“四人帮”以后,我思想上错误的认识还没有彻底澄清,觉得人们吃得好些、穿得好些,就是变“资”了,因此,我对社会上日益兴旺的个体摊档总是存有偏见,认为它们是姓“资”而不姓“社”,君不见他们不是因为开了个什么烧鹅档、牛肉档、云吞铺、小夜宵点而发起了吗?家用电冰箱、电视机、电烘炉、  相似文献   

4.
我国许多企业管理者发现公司虽制定许多制度,但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觉得制度管理不如现场管理。为什么制度管理作用不大,现场管理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经过大量的调研,用友集团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喻文益博士提出了“问题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不是企业制度不灵,而是制定制度必须针对企业最重要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种机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要把企业最致命、最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加以解决,这是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最核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之际,记者乘火车出行,卧铺车厢里人不多,但是却接连遇到了身份很有意思的“三大员”:打假员、订货员、要帐员。打假员这是某著名电池品牌企业的两名男性员工,看上去他俩相当精明,聊天中我得知他们供职于企业专设的“打假办公室”,就奇怪地问:“企业有必要专设一个打假办公室吗?”他们马上说:“当然。像我们本来是市场部的营销骨干,也正是在我们几年的努力下,使品牌的认知度大幅度提升,而各地假冒产品也随之而生,以致有的时候打假倒比营销更为紧迫,于是老总又把我们调来专职打假。”我问:“这次出来是做什么?有具体目标吗?”他们说:…  相似文献   

6.
陈田爽 《政协天地》2008,(12):41-41
作为一名党的统战工作者,在入门之初就必须弄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统一战线?怎样理解统一战线的基本涵义?统一战线是一个外来语(United front),统一战线并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政党杜撰出来的专有名词,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普遍社会现象。开始曾译为联合阵线,后来译为统一战线,就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本期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的选题是:寻找新时期改革的动力。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呢?起因是近期的一项抽样调查发现,今年虽是改革攻坚年,但有不少领导干部感到,在他们身边改革的动力不足,不明确改革的动力究竟是什么,有的甚至不明确是什么力量在引领着当前的改革。改革的动力真正缺失了吗?新一轮改革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在哪里?带着这样的思考与追问,我们与许多专家学者和党政干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对于改革动力是否缺失,大家见仁见智,其观点已在本期的文章中有了比较充分的表达。这里我们想进一步说明的是,对改革动力这个问题不能就事…  相似文献   

8.
主持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全国交警学习济南交警那阵子,城市里最抢眼的就是三尺岗台上的交警,在记者笔下他们是“都市的活雕塑”、“城市交响乐的指挥者”,细心的记者还记下了他们每小时转体多少下、挥动手臂多少次。没过多久,撤走岗台、交警变管点为巡线又成为发展趋势,不少路口连交警的面都见不到了。现在的情况是,城市的交通岗台基本没有了,一些城市还保留着一两个“形象岗”。我不明白,既然站岗台管理不科学,还有必要设“形象岗”吗?  相似文献   

9.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最近对采访他的一位记者说,他最快乐的事就是到“人民中间去”。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不禁使我想起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我们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他们不也是经常到人民中间去吗?是啊,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经常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强办事透明度 ,很多地方都实行了各种公开制度 ,把需要百姓明白的事务公开出来 ,让百姓对政府所要开展的工作和自己所须承担的责任义务都得以清楚明白 ,以使百姓自己不吃亏 ,也便于社会各界实施必要的监督和管理。这种工作明朗化的方式 ,无疑是老百姓所期望和拥护的。前不久去了趟农村 ,见乡镇院子里几乎都建有“明白墙” ,农民们手中都捏有“农民负担明白卡”。然而农民们却仍对自己过重的负担忿忿不平 ,他们抱怨说 :“明白明白 ,明白了也白明”。“白明”指什么 ?大约就是明白了也无济于事之意。显然农民们对眼下的“明白”是有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中国大陆一部分大、中、小学生和研究生中出现了厌读倾向,原因是什么?在教育立国、科技兴国的呼声中,为什么有人厌读?既然是厌读,这什么又出现了"留学热"?留学不也是学吗?不也是读书吗?看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读书是否有用.读书的巨大功用是举世皆知的.问题的症结是:读书"无钱".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比不上从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残疾人》2006,(1):40-41
为什么讨论幸福?我们真的很幸福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感到很幸福的!难道不是吗?有的时候我们很认真,总会想想存在世界的含义;而有的时候又想想有时候活着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也会累的!都说幸福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要靠自己把握的,其实我们不需要考虑是否幸福,而只要确定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们活着是否更快乐些,更明白些什么。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明白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他们自身的说法,明白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包含着幸福的!不需考虑如何得到幸福,只需明白地活着。  相似文献   

13.
税的脊梁     
税有脊梁吗?税的脊梁又是谁?是那些在无数个朝霞初上的早晨,在无数个月落繁星的黑夜中,默默工作的人吗?是那些在一次次特殊行动中,在一场场危险的较量中无私奉献的人吗?是那些身着制服,使国家繁荣昌盛的税务执法人员吗?是,他们就是税的脊梁。他们是税的脊梁,维系着税收工作的正常运行;他们是税的脊梁,挑起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他们是税的脊梁,用税法之剑铸造了税之魂。只有他们是税的脊梁吗?不,还有你、我,我们每一个纳税人,都是税的脊梁。重庆市一名9岁小学生张双,在唱歌比赛中得了1234元奖金,面对自己第一次收入,她毫不犹豫地缴纳了自…  相似文献   

14.
采访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国际NGO,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中国在发展,而且发展得很快.据说,有几位非洲朋友第一次来中国,到上海虹桥机场下飞机一看,坚决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中国朋友费了好大劲,才让他们明白,中国不都像上海北京那样发达,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生活还很不富裕.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读者,您每天看天气预报节目吗?你可曾知道,是谁预测出第二天的阴睛冷暖?这些能看透老天爷“心思”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走近“管天人”,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什么能“未卜先知”,具有什么特异功能的神人。他们是一群普普通通。但有着丰富学识的气象工作者。凭着他们对气象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对天气预报的丰富经验,以及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守候着广阔的天空,管天测地。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立清就是他们中的杰出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那时候农业生产放卫星。宣称一亩田可产13万斤水稻,一亩地可产113万斤红薯。记者在基层采访知道实情,但是不敢说真话1958年“大跃讲“时的新闻满篇昏话,对那时的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农村干部和农民这些在第一线实践的人头脑也都发热了吗?他们不知道一亩地在没有什么化肥的条件下,小麦突然从过去亩产三四百斤升到亩产五千斤是假的吗?不知道一亩田打13万斤水稻、一亩地产113万斤红薯是假的吗?他们当然知道那都是假得没边的事,113万斤红薯在一亩平地上堆起来要有一米厚!在全民大炼钢铁的运动中,工程师和工人的头脑也会发热到相信没有一点冶炼常识的农民会一夜之间  相似文献   

17.
一当我们试图去寻找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与长效机制时,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必须首先回答引起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高度不平衡究竟是由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引起的,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无法真正为缩减地区经济差距这一重要问题提  相似文献   

18.
正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科学活动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标志着科学的进步。近几十年来,许多科学哲学家在这个方向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深入一步的见解。这些都是非常有启发性和有价值的。然而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首先是何谓“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导致科学的进步?科学中已经提出和正在提出的问题对科学的进步来说,都是有价值或具有同样价值的吗?科学中“问题”首先需要被评价(这对科研选题尤其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那么,如何评价科学中“问题” 的价值呢?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你还记得那些重庆品牌吗?你还记得山城牌手表吗?你还记得红岩吊扇吗?你还记得天府可乐吗?……从小到针头线脑,中到毛巾、香皂、牙膏,大到汽车、机床、钢铁、兵器……那时候的重庆,几乎没有什么不出产的。记得我们小时候,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产自家乡重庆的工业产品,十多年的时间,足以让许多本土品牌灰飞烟灭,让本土品牌企业破产、被收购。不知道这究竟是我们的"崇洋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